公元194年夏天,兖州牧曹操主力尽出,第二次东征徐州陶谦,只留少许兵力镇守大本营。
对于这种安排,曹操还是很放心的。
三年来他一直在兖州经营。
北面的袁绍是盟友,南面的袁术刚被曹操暴揍了一顿,而且和吕布还互相牵制。
西面的河内与关中地区倒是挺乱,那就安排夏侯惇为东郡太守,驻兵在兖州的治所濮阳,陈宫辅助。
家人则被安排在济阴郡鄄城,由两个顶级谋士荀彧、程昱负责守着。
更关键的是,兖州的士人领袖、坐地户陈留郡太守张邈,是曹操的发小兼死党。
曹操第一次东征徐州前,跟家人和部下说:
“如果这趟我回不来了,你们就都去投靠张邈吧。”
不料,曹操还是出事了,还是大事。
不仅差点丢掉仅有的自留地,自己最最信任的爱将夏侯惇还险些被人撕票了。

一、吕布来了
事情的起因,是曹操杀了名士边让,连同妻小。
这让兖州士人极度恐慌和不满:
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
于是,趁曹操出征,同为本地人的陈宫说服张邈,共同拥颍川太守吕布为新的兖州牧。
此时的曹操虽然在徐州节节胜利,大后方却被人几乎一锅端了。
凭借张邈兄弟和陈宫在本地的号召力,以及吕布的勇名,兖州全境几乎都叛曹了!
除了曹操的三个死党:夏侯惇、荀彧和程昱。
哥仨儿死命守着济阴郡的鄄城、东郡的范县和东阿三个城,算是没把曹操刚攒下来的家底彻底输光。

二、范县和东阿为啥没丢?
有人说不对啊,应该还有濮阳啊。
没错,不过叛乱一开始,荀彧立刻把夏侯惇调到鄄城了,濮阳很快就被吕布占了。
毕竟,曹操的家小都在鄄城,孰轻孰重,荀彧、夏侯惇还是拎得清的。
鄄城暂时安全了,那另外两个县城范县、东阿为啥没丢?
1、范县县令叫靳允,母亲、弟弟、妻小都已经被抓走当人质了,吕布正派氾嶷攻打着。
关键时刻,程昱亲自跑到范县,说服了靳允以大义为先,坚决拒叛。
靳允随后设伏兵击杀了氾嶷。

2、东阿县令叫枣祗,和夏侯惇一样,曹操陈留起兵时就入职了。
这家伙绝对是个人物,不仅把东阿城防全部升级,面对陈宫狂攻时丝毫不方,而且还积极储备粮草物资,为曹操最后反攻吕布打下基础,史载:
后大军粮乏,得东阿以继,祗之功也。

三、夏侯惇的重要性
稳定兖州叛乱的功臣中,如果只能选一人,那一定是夏侯惇。
此时的底线任务,就是守住鄄城,保护曹操家小,等待大军回援。
所以,荀彧、程昱固然冷静智慧,但没有能打仗的夏侯惇,这个底线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范县靳允、东阿枣祗也只是起到一些牵制作用。
夏侯惇带着少量的兵力,放弃濮阳,救援鄄城的路上,就曾和吕布遭遇过,居然把吕布打退了。
进入鄄城后,城内一片慌乱,又是夏侯惇果断出手,亲手斩杀数十名动摇军心之人,才稳定了局面。
然而,此时吕布使计,派人诈降,忠厚长者夏侯惇信以为真,却被绑票了!
这下可真危险了,大将军被绑架,眼看刚稳定下来的局面又将失控。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韩浩出现了。

四、你们撕票吧!
韩浩是夏侯惇仰慕其名而招为部将的,早在讨伐董卓时,就曾经先后跟过王匡和袁术。
夏侯惇变成人质时,韩浩正在营外负责守卫。
闻听将军被绑,韩浩立即冲进中军帐,威风凛凛地指着诈降士兵们破口大骂:
“你们连大将军也敢绑?别以为这就能吓到我!你们撕票吧,一个也别想活!”
然后,韩浩又向夏侯惇跪下磕头,哭着说:
“当奈国法何!”
夏侯惇哈哈大笑,连声叫好。
叛军被韩浩的气势彻底吓崩溃了,纷纷求饶,韩浩二话不说,当场全部斩杀。
这事儿后来被曹操知道了。
曹操说:
“韩浩这种做法可为万世之法,以后再有劫持人质的,连同人质一同消灭!”
曹操的敌人们知道后,再没动过绑票的念头。

韩浩当机立断,反而救了夏侯惇,从而保住了曹操翻盘的希望。
196年,韩浩和枣祇(就是上面那个东阿县令)共同提出流民屯田的建议,曹操日后统一北方的粮草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后来,韩浩因忠勇,与史涣同为曹操禁军的两大首领。
曹操毫不掩饰对他的偏爱。
215年征讨汉中张鲁,得胜班师时,大家都建议留下韩浩镇守。曹操却说:
“吾安可以无护军(指韩浩)?”
这话,让留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徐晃直翻白眼。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自评:夏侯惇清廉简朴,尊重人才。就是过于淳厚了,连吕布都能骗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