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上海、重庆率先试点房产税以来,这场“房产持有成本革命”已悄然走过14个年头。2025年,随着试点城市扩围至60个,房产税从“局部试水”迈向“全国普适”,普通购房者的钱包将面临怎样的影响?
一、试点城市现状:从“两地试验”到“全国铺开”
目前,全国仅有上海、重庆两地正式征收房产税,但2025年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 试点范围扩大:北京、深圳、广州等58个城市纳入试点名单,覆盖所有省会及GDP超万亿城市。
- 税率差异化:上海对单价≤94446元/㎡的住房按0.4%征收,超出部分按0.6%;重庆取消对外市普通住宅征税,仅对独栋别墅和高档住房按0.5%-1.2%征收。
- 计税方式革新:统一采用“评估价×70%”为税基,例如上海一套市场价1000万元的房产,实际计税基数为700万元,若税率0.6%,年税费为4.2万元。
数据透视:上海试点14年累计征收房产税超800亿元,重庆超400亿元,但税收仅占两地财政收入的2%-3%。这意味着房产税短期内难以替代土地财政,但对调节住房持有结构效果显著——上海试点后,人均住房面积从33㎡降至31.5㎡,重庆高档住房成交占比从12%降至8%。
二、普通人税负:首套免税,多套“累进加税”
新政策对刚需群体释放善意:
- 首套住房免税:人均60㎡以内的首套房免征,三口之家180㎡内无需缴税。
- 多孩家庭优惠:生育二孩家庭减税30%,三孩家庭减税50%,与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联动。
- 阶梯税率:超出免税面积部分按0.3%-1.2%累进征收。例如,北京一套评估价1200万元、面积240㎡的二套房(三口之家超60㎡),年税费=60㎡×1200万/240㎡×70%×0.8%=1.68万元。
典型案例:上海市民张先生持有一套150㎡住房(单价8万元/㎡),属于首套且人均50㎡未超免税线,无需缴税;若他再购一套100㎡住房(单价10万元/㎡),超面积40㎡,年税费=40㎡×10万元×70%×0.6%=1.68万元。
三、政策争议:“调节房价”还是“误伤刚需”?
支持者认为房产税能抑制投机:
- 持有成本上升:重庆试点后,闲置住房出租率从45%升至62%,部分炒房客被迫抛售。
- 土地财政替代:财政部测算,若全国推行房产税,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5万亿元,缓解土地出让金下滑压力。
反对者则担忧加重负担:
- 评估价波动:房价下跌时,按评估价征税可能导致“房贬值、税不变”。例如,深圳某房产评估价从1000万跌至800万,年税费仍按560万(800万×70%)计算,实际税率升至0.75%。
- 区域分化加剧:三四线城市因人口流出、房价下跌,房产税可能加剧“房子卖不掉、税又交不起”的困境。阜新、鹤岗等地二手房挂牌周期已超210天,房产税或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未来趋势:立法提速与政策优化
2025年被视为房产税改革关键年:
- 立法进程:财政部计划2029年前完成全国推广的立法准备,目前已形成草案,核心包括“新房起征、存量过渡”。
- 技术配套:全国不动产登记系统已联网,50城试点“房屋评估价动态更新”,未来或实现“扫码查税”。
- 政策微调:上海可能对非中心城区外地购房者免税,重庆或降低普通住宅税率,进一步平衡调控与民生。
结语:从“靴子落地”到“长效机制”
房产税试点14年,从“抑制炒房”到“调节分配”,其政策目标逐渐清晰。对普通人而言,首套免税、多孩优惠等设计已最大限度降低冲击;对投资者来说,持有成本上升倒逼“去投机化”。随着立法提速和技术完善,房产税终将从“政策工具”转化为“长效机制”,重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底层逻辑。
那土地出让金应该退回来吧
不合规,买了房还要加税,自己的东西
没产权只有几十年的居住权,所以应该叫居住税。
你用已经交了税的钱买另一件东西,还得交税[笑着哭],那我之前的税交哪了
你算这个价格,我现在卖给你还打折,你要吗?房子价值评估就是个海量工程,不如在等到70年产权后以租房价格算一个数字,这样国家收的也理所当然,产权结束了,这已经是国家的了!
真的其它60个城市都加了吗?这下公平了。
说的好像我们小屁民能买的起180平米房子一样
税收是重要的经济调节剂!
真好[呲牙笑]多加点,咱不买房,住车里[呲牙笑]
都把房子卖了,买个房车
真的是在试点吗?完全就是流氓行为
房贷还没还完房产税又来了……后面还有什么等着我呢?这人活着就是就是在卖命啊
以后住帐篷就不用交税了!
必须要出台房产税,要不然穷人永远住不上一套正常的房子!
如果是首套免征,全国将有一半以的人离婚。
新房起征?恐怕又要出现计划时代的换房操作了!
还有什么不征税?
它老娘睡都比鬼压床了。
不是永远私人的,收什么税???该交的都已经交了
是一个地方一套,还是多地合在一起
首套房又不用付,那你都囤房了怪谁
好像是这么个理,要不然我们的航空航天、百年海军、陆军发展的这么快,维护和平才能发展经济[点赞]
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