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玄宗的外甥女,被册封为“燕郡公主”,远嫁契丹,却在史书中留下模糊记载——她是否真的嫁了三位契丹可汗?为何最终能平安回京?今天,我们揭开这段被掩埋的大唐和亲秘史!
一、燕郡公主是谁?📌 身份背景:
本姓慕容,可能是鲜卑贵族后裔,唐玄宗姐姐的女儿(一说为宗室女)。
开元五年(717年),被册封为“燕郡公主”,嫁给契丹首领李郁于。
📌 和亲使命:
契丹与奚族是唐朝东北边疆两大威胁,唐玄宗希望通过和亲稳定局势。然而,她的婚姻远比想象中复杂……
史书记载模糊,但梳理史料可以发现,燕郡公主至少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三次存疑:
1. 第一任丈夫:李郁于(717年)
李郁于是契丹大贺氏联盟首领,娶燕郡公主后,契丹与唐朝维持了短暂和平。
但他在位仅3年就去世(约720年),死因不明,可能是内部权力斗争。
2. 第二任丈夫:李吐于(720年)
按照契丹“收继婚”(兄终弟及)习俗,李郁于的弟弟李吐于继位,并续娶燕郡公主。
但这段婚姻很快破裂:
李吐于与唐朝关系紧张,可能因唐朝边将压迫或契丹内部反唐情绪高涨。
开元十年(722年),唐玄宗以“公主与蕃王不和”为由,将燕郡公主召回长安,并改封为“永乐公主”。
3. 第三任丈夫?李邵固(存疑)
部分学者推测,燕郡公主可能又被安排嫁给契丹新任首领李邵固(李郁于的堂弟)。
但正史无明确记载,可能只是政治联姻的传闻。
📌 结论:
确认嫁了两位(李郁于、李吐于)。
第三位(李邵固)无实锤,可能是后人误读。
同期和亲公主如宜芳公主被杀,韦氏固安公主被废,为何唯独燕郡公主能平安归唐?
1. 唐玄宗的政治考量
契丹内乱,唐朝占据主动:李吐于不得人心,唐玄宗趁机召回公主,避免她成为人质。
改封“永乐公主”,可能是为了掩盖和亲失败的事实,维护皇家颜面。
2. 契丹内部权力斗争
李吐于在位时,契丹内部亲唐派与反唐派斗争激烈,燕郡公主可能成为政治牺牲品,唐朝抢先一步救回她。
3. 对比宜芳公主的悲剧
燕郡公主和亲时(717-722年),唐朝对契丹仍有控制力;
而宜芳公主(726年嫁奚族)时,安禄山已开始擅启边衅,导致奚族反唐,公主被杀。
👉 真相:她赶上了“好时代”,再晚几年,可能就是第二个宜芳公主!
史书对她回长安后的生活只字未提,但我们可以推测:
1. 改嫁权贵? 唐朝和亲公主回国后,常被安排嫁给功臣或宗室。
2. 出家为道? 如玉真公主(玄宗妹)一样,终老道观。
3. 默默终老? 史书不载,可能因涉及政治敏感(如安禄山与契丹的关系)。
她们只是政治棋子,和平时期是“公主”,战乱时第一个被牺牲。
燕郡公主“幸运”的背后,是唐玄宗时期的国力支撑,一旦中央控制力下降(如安禄山时期),公主便难逃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