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行业“排头兵”:年入126亿元,卖出8.8万台大中型拖拉机

原则说娱 2023-03-30 16:59:59

去年中国拖拉机累计产量569,505台,同比减少4.88%。其中,大型拖拉机(大于100马力)产量同比上涨10.7%至107,647台。中型拖拉机(25-100马力)291,858台、小型拖拉机(小于25马力)170,000台,同比分别下降8.2%和11.5%。总体来看,中型拖拉机占比达到51.25%,大中型拖拉机合计占比超过7成。

中国一拖(东方红)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根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农机畅销榜显示,除了大于260马力区间段没有跻身前三外,它在剩下的18个马力段中拿到了6个第一、11个第二、1个第三。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一拖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成为以农业装备为核心,并创新发展特专车辆、制造服务业务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旗下拥有拖拉机、收获机械、机具等农装产品,以及柴油机、传动系、驾驶室等核心零部件构成的完整农业装备产业链体系,是国内唯一能够自主批量生产20-400马力全系列轮式和履带拖拉机的农机企业。

它被称为中国农机行业的“共和国长子”,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均诞生于此。建厂以来,已累计向社会提供370万台拖拉机和320万台农业动力机械,远销吉尔吉斯斯坦、古巴、科特迪瓦、印尼、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严重落后,虽然从苏联、东欧进口了2.8万台拖拉机,但光靠买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得自力更生。1955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在河南洛阳破土动工。

数万名知识分子和工人,在9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洒下心血和汗水。“当时吊车很少,几十吨、几百吨的大型设备,基本上都是人拉肩扛安装好的。”靠着手工和半机械化,只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在一片荒野上建设起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

与此同时,从上海、长春等地调派过来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工人们则把厂里两台苏联DT-54拖拉机反复拆装,照着图纸摸索一次次反复试验,攻克技术难关。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8年7月20日,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轰隆隆”开出厂区大门,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年。由此拉开我国农机工业的序幕,改变了几千年来耕地主要靠牛的农耕方式。

此后20年,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中国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在东北、新疆、内蒙古、甘肃的田野上,红色涂装的“东方红54”随处可见。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拖拉机还“开”上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最闪亮的“明星”。

进入80年代,中国一拖制造出“1头牛价格、8头牛力气”的东方红15小四轮拖拉机。在引进、消化、吸收意大利菲亚特、英国里卡多的技术后,推出中国第一台大功率拖拉机东方红LF80-90轮式拖拉机,实现从零部件到整机的百分百国产化。

往后发展,从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无级变速拖拉机,到第一款车载电机电动拖拉机、无人驾驶拖拉机,再到今年3月份首台220马力履带拖拉机“东方红CH2202”成功下线。中国一拖一次次实现创新,无级变速传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无人驾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去年,一拖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25.64亿元,净利润6.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1%和55.42%。主导产品大中拖实现销售8.84万台,同比增长27.58%,创下历史新高。柴油机销售15.13万台,其中外部市场配套销量同比增长8.31%。

写在最后

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拖拉机发展起步更晚,整体实力也略逊一筹,在大功率发动机、动力换挡变速箱、CTV无级变速等技术领域存在瓶颈。与印度马恒达、美国约翰迪尔等巨头相比,中国一拖在资产规模、营收能力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阅读:6

原则说娱

简介:这是个有原则的说车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