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到肝癌只有4步,坚持这么做可以有效预防!

老安的记事本 2025-02-24 05:56:53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它是我们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也是新陈代谢的中心站

有数据显示

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内

我国肝病患者人数可能远超4.5亿人

其中最多的就是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也是我国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

最直白地说——大部分是吃出来的

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是大量饮酒引起的

非酒精性脂肪肝则跟饮食、少动、肥胖有关

那么为什么说罪魁祸首是“吃”呢

当进食后 食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血糖升高后胰岛素被大量分泌出来

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

多余的血糖会被送到肝脏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

等到人体血糖低的时候

肝脏就会把肝糖原分解释放葡萄糖

提供人体所需能量

但是当运动消耗不足 又一直吃喝补充能量时

血糖浓度就会持续保持在高水平

细胞天天“接触”血糖和胰岛素

很快就会“腻味”产生胰岛素抵抗

拒绝过多的胰岛素进入细胞

被“拒收”的血糖只能全部送到肝脏

但是肝脏的“储存”容量有限

只能把储存不下的糖加工为脂肪

再由载体蛋白将脂肪转送到全身的脂肪细胞中

然而载体蛋白的转运能力也是有限的

转运不出去的脂肪只能堆积在肝脏中

渐渐地肝脏就会被脂肪“包围”

从而形成脂肪肝

那“瘦子”们是怎么患上脂肪肝的呢

也是从吃开始讲

有部分减肥或有意识保持身材的人群

会为了维持体重只吃果蔬

或减少肉类摄入

导致身体没办法获取足够的蛋白质

合成载体蛋白去转运脂肪

脂肪仍被堆积在肝脏中无法消耗掉

从而形成脂肪肝

早期的脂肪肝没有明显的症状

因此大部分人都不会过度重视这个问题

尤其是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

会选择“能拖就拖”

但脂肪肝可不仅仅是

肝脏穿上了一件“脂肪外套”那么简单

如果不及时干预

就会慢慢发展成脂肪性肝炎

进而到肝纤维化 再到肝硬化

甚至是形成肝硬化结节

最后变为肝癌

从一个“简单”的脂肪肝变到肝癌

仅需要4步

而且一旦发展成肝硬化 病情就会“不可逆”

因此如果发现肝脏“不舒服”

一定要尽早干预 千万不能拖

早期的脂肪肝可以通过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

仅有部分人会自觉右上腹轻度不适、隐痛

或上腹胀痛等

等到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时

才会明显出现肝硬化的症状

健康生活 饮食均衡

保证三餐规律进食

不吃宵夜和零食

避免高油高糖及暴饮暴食

戒烟戒酒

减少肝脏负担和损伤

避免久坐 坚持运动

运动时要循序渐进 避免运动损伤

可以选择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

如骑行、游泳、跳舞等

合理用药

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

不乱用、滥用药品

避免或减少对肝脏损伤

控制体重也是

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重要途径之一

没时间坚持运动减肥的小伙伴

可以了解一下

中医减肥法

宝安中医院(集团)肝病科

为患有脂肪肝的肥胖人群

可开展穴位埋线、中药足浴、艾灸、耳穴压豆

穴位贴敷、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

通过疏通经络、健脾益气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祛除痰湿

达到降脂减肥的作用

同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提供全程健康跟踪管理服务

此外还可以配合使用

宝安中医院(集团)研制的

——消脂茶

消脂茶

【成分】佩兰、荷叶、菊花、决明子、净山楂等。

【适应症】适合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异常人群或脾虚、湿盛人群使用,具有健脾祛湿消脂的作用。

【禁忌】对成分过敏、孕妇及婴幼儿不宜使用,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人群也不宜使用。

注意:文内方剂或药膳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好消息

目前宝安中医院(集团)肝病科

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开展

《“FTZ浓缩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变》临床研究项目

符合相关要求且自愿参与项目的脂肪肝人群

成功招募后可获得免费核磁共振检查及为期7个月的药物治疗

欢迎有需要的人群前来咨询、参与

02

药物介绍

FTZ浓缩丸是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制剂(粤药制字Z20110029),成分为佛手、酒女贞子、盐杜仲、麸炒白术、三七、丹参、大蓟、黄莲等组成,具有调肝启枢化浊功效。

03

招募要求

年龄为18-65周岁(含18周岁和65周岁),性别不限。符合非酒精性肝脂肪变西医诊断标准,且MRI-PDFF值>10%(可现场预约免费诊断)。符合中医干预脾虚兼痰瘀互结证的辨证标准(症状表现为:倦怠乏力、肢体困重、胁肋胀闷、大便不调等)。同意参与本项目,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04

报名方式

符合要求且自愿参与项目的市民,可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添加项目联系医生。

经医生线上随访后,符合条件的市民可按约定时间到宝安中医院(集团)肝病科就诊并进行免费检验检查。

审核:钟敏

责编:李凤

审校:胡敬宝

编辑:麦映雪

校对:刘茜茜

供稿:肝病科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