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共享单车市场“爆发”

如蓉氢燃料 2025-04-04 04:44:04
近日,黄石拟在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内率先投放3000辆氢能共享单车的消息引发了行业的关注。事实上,3月以来,成都、常州、盐城等多地投放了氢能共享单车,氢能共享单车正以燎原之势快速爆发。 2025开年以来,氢能共享单车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将会怎样发展? 氢能共享单车投放提速 2025年以来,多个城市加速布局氢能共享单车,推动绿色出行场景落地。 3月下旬,黄石市计划在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投放3000辆氢能单车,单辆续航数十公里。此举旨在以校园场景为试点,推动氢能技术普及,后续将逐步向城市公共交通延伸。 3月中旬,成都新都区泉映梨花景区推广“氢马儿”氢能单车,采用固态储氢技术,续航超百公里。该车型自2024年8月首批投放后,2025年持续扩大覆盖范围,新增乡村及景区骑行线路,日均骑行量显著提升。 3月下旬,盐城的江苏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投放34辆氢能共享单车,单次续航达40公里。园区同步建设5处氢能服务点,并新增光伏充电桩,形成“氢能+光伏”绿色能源闭环。 3月20日,常州高铁新城投放1000辆氢能共享自行车,分布于53个站点,与传统助力车站点融合运营。该项目为全球首个千辆级氢能两轮车示范项目,进一步验证氢能在城市微交通中的可行性。 除了以上新投放氢能共享单车的地区,一些原来就已经投放的城市计划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氢能共享单车的投运数量。 被誉为是“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佛山持续扩大氢能单车投放规模,佛山2025年计划在桂城、丹灶等区域新增数千辆,目标2025年底累计投放1.5万辆。 浙江乐清2024年已投放4000辆氢能助力自行车,2025年计划实现氢能车与传统车1:1比例,覆盖主城区主要交通节点。 从市场应用场景的拓展来看,除了传统的公共交通接驳,氢能共享单车逐渐渗透至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等细分领域。企业层面,部分玩家通过“以租代购”模式,在国内多个地区实现千辆级投放。 行业整合有望加快规模化应用 尽管在推广数量上,氢能共享单车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对于参与的玩家来说,依然面临着投入大、盈利难的局面。 以氢能共享单车第一股永安行为例,财报数据显示,永安行自2018年起布局氢能以来,累计研发投入2.46亿元,2024年上半年氢能工程收入达0.49亿元,占总营收19.84%。公司在过去的3年持续亏损,截至到去年9月,公司应收账款高达5.13亿元,资金链压力显著。 为扭转不利局面,永安行的自救行动是拱手让出实际控制权,引进外部资源进行资产重组。 3月16日,哈啰出行发布资产资产重组公告,哈啰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通过其控制的上海哈茂,以协议转让方式从永安行原实控人孙继胜等股东处受让19.67%股份,同时孙继胜放弃剩余13.77%股份的表决权。交易完成后,杨磊成为永安行新任实控人。 杨磊的入主被视为对永安行的“强赋能”。公告显示,双方将在共享出行、网约车及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形成产业协同,并推动无人驾驶、氢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哈啰集团的资源整合能力或为持续亏损的永安行注入新动能。 从行业来看,氢能共享单车前景广阔,现阶段仍面临着多重挑战,如储氢瓶、燃料电池等核心部件成本较高,基础设施覆盖率不足制约规模化推广。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氢能共享单车存在故障频发、还车难、收费混乱等问题。这些不足还需要不断改善。 面对挑战,氢能单车行业正从技术、模式、生态三个维度寻求突破。技术层面,固态储氢、氢电混动等新技术开始进入应用尝试,部分区域,换电式单车通过“氢电双补”模式,可在3分钟内完成补能,解决基础设施不足问题。 商业模式方面,部分企业开始探索“氢能+”场景融合,如与充电桩、便利店合作建立加氢点,降低运营成本。部分城市尝试“政府+企业”共建模式,由政府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企业负责运营管理的模式减少前期的投入负担,扩大运营规模。 总体来看,3月以来的氢能共享单车市场小爆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燃料电池汽车推进受阻的当下,以氢能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小型出行工具焕发出强劲的生机。未来,随着氢能生态的完善和政策支持的加强,氢能共享单车有望成为城市低碳出行的重要补充,也有望成为燃料电池应用真正市场化的场景。
0 阅读:0

如蓉氢燃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