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陈赓因为在战斗中腿部受伤,所以再次前往上海疗伤,但在上海的时候,因为叛徒的出卖,陈赓意外在上海被捕。
陈赓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时候,蒋介石第一时间让陈赓过去的诸多同窗以及老师进行劝降,陈赓根本就不答应,蒋介石对陈赓用上了极刑,陈赓也是一声不吭,而在周总理以及宋庆龄先生的营救下,蒋介石迫于舆论压力,只能暂时释放陈赓。
因为陈赓,怎么说都是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陈赓获得了自由之后,坐上了前往江西的火车,陈赓这一次摆明了就是要回到苏区,而且这一班火车上,陈赓遇到了一个让他很无奈的人,那就是他当年的总教官钱大钧。
钱大钧是蒋介石的绝对心腹,而且在国民革命军这种地位极高,钱大钧对陈赓态度一直都很好,陈赓不愿意跟自己的教官发生冲突,所以在看到了一群国民党将领围绕着钱大钧进行谈话的时候,他故意把帽子放低,就怕钱大钧认出他来。
可是,钱大钧就是认出他来了。
钱大钧一开始让自己的副官去请陈赓过来聊天,陈赓就说自己不姓陈,但是钱大钧随后就亲自走到了陈赓的面前,跟陈赓寒暄了起来,钱大钧随后问的一句话,让陈赓愕然,钱大钧问的是:
“你最近在忙些什么”?
陈赓被抓的消息显然是传得满城风雨,陈赓本以为钱大钧是来抓他的,但他没有想到钱大钧这么说,于是他跟钱大钧搭了几句话之后,很快地转身离开了,很明显,钱大钧并不想抓自己的这位学生。
就在陈赓离开之后,钱大钧的副官问他:
“长官,为什么不把这个姓陈的抓住”?
钱大钧看着陈赓离去的背影,笑着意味深长说道:
“没有人愿意抓他”。
钱大钧之所以这么说,其实跟当时的情况有着很大关系。
首先,陈赓是蒋介石放出来的,蒋介石都已经不可能继续囚禁陈赓,这个时候谁还敢去抓陈赓,宋庆龄先生在报纸上揭露蒋介石这样对待救命恩人的事实,已经给蒋介石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所以不可能再节外生枝。
其次,陈赓在黄埔军校的人脉其实很广,毫不夸张的说,钱大钧本身也是陈赓的人脉之一,钱大钧当年带着黄埔军校的学生们打仗,怎么说都是有革命友谊的,所以钱大钧就给陈赓台阶下了。
也是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来,钱大钧为人处事比较温和,而且很照顾别人的感受,这一点,在钱大钧的人生历程中,一直都是这样子。
1924年的黄埔岛,晨雾尚未散尽,一辆摩托车穿梭在简陋的训练场间,引擎的轰鸣与远处学生的操练声交织成一片,钱大钧停下车,目光扫过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年轻人,手中紧握的教案不仅是战术的记录,更是革命的期望。
他身着军装,腰板笔直,肩负着黄埔军校初创的重任。
那一刻,他或许并未预见,这片土地上的点滴耕耘,将孕育出中国近代史上声名赫赫的黄埔系,而他自己,也将从教官蜕变为儒将,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独特的印迹。
钱大钧生于1893年,他出生在江苏昆山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钱伯熊是前清贡士,家中书卷气息浓厚。
四岁时,他随父亲迁至吴县,十岁便熟读四书五经,展现出过人的才情。
但是家境清贫让他无意追随商贾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身上海学生军,参与推翻清廷的行动,随后进入钮永健创办的松军干部学校,担任排长,开始了军事生涯的初步历练。
1914年初,上海袭击兵工厂之役失利,他东渡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办的大森浩然学社,同年,国民党组建中华革命党,他宣誓入党,钱大钧在55岁时的一份回忆录中写道:
“我早在上海已加入国民党三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占青岛,他回国应召,进入武昌南湖的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接受训练,1916年1月,因反袁活动暴露,他逃至上海,袁世凯死后返回学校,完成学业后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队。
1917年,他再度赴日,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炮兵科,至1919年6月毕业。
在日本的军事教育经历,为他后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编组党军,建立军官学校,他被调任筹备委员,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黄埔岛正式成立,他初任中校兵器教官,负责教授武器使用与战术基础。
随后,他代何应钦担任总教官,肩负起全校军事训练的规划与实施。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钱大钧成为了所有黄埔军校学生的总教头,陈赓大将也把钱大钧叫做钱教官,钱大钧此人性格比较平和,所以陈赓也是尊重他的,加上钱大钧后来在火车上遇见陈赓时的表现,钱大钧为人处事情商很高。
在黄埔军校的岁月里,两团编组成立后,校本部成为实质性的军事指挥机构,他奉命出任参谋处处长,每日参与蒋介石召集的会报,与何应钦、王柏龄共商军务。
钱大钧回忆录中提道:
“每日由校长主席召集会报,出席者只有我,以及何应钦、王柏龄两位团长。”
后来,他升任校本部参谋长,成为黄埔初创时期的核心人物之一。
其实钱大钧在早期的革命军中,地位还不仅仅是在黄埔军校中显现,追溯回保定军校时期,钱大钧曾任第八期分队长,而在第八期的学生里面,就包括陈诚、周至柔、罗卓英、胡伯翰等人,这些日后的国民党军中栋梁,而他们都曾出自钱大钧的教导。
后来,他辞去第九期炮兵队长职务,转投广东,他之所以选择离开保定军校,是因为对北方军阀轻视军校的不满。
在广东,他得到陈明权、邓演达、徐景唐的引荐,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长,两年内参与西江战役、北伐至赣州、讨伐沈鸿英、讨伐林虎等战斗。
钱大钧当年非常自豪的说过:
“凡此诸役的作战计划与作战命令,都是出自我手,所以全师连长以上都知道我。”
而其拟制的作战计划深得蒋介石赏识,连白崇禧、刘斐等名将亦为之叹服,他的才华,在黄埔军校的奠基岁月中得以充分展现。
1928年,他兼任淞沪警备司令,负责上海地区的治安与防务,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教导第三师师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管理经验。
1935年,他晋升陆军中将,同年冬出任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这一机构直接秉承蒋介石意旨,地位凌驾于国民政府各部门之上,使他成为蒋介石身边的关键人物。
1936年6月,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反蒋,他奉命秘赴江西,利用与陈济棠第一军军长余汉谋的同学情谊展开斡旋,余汉谋与他同为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校校友,又曾在粤军第一师共事。
他成功说服余汉谋入京,余通电反陈济棠,广东东区绥靖委员李汉魂随之责陈济棠,陈济棠部空军70余架飞机归投中央,陈济棠走投无路,逃往香港,李宗仁接管广东,两广事变未动一兵一卒得以解决。
钱大钧在这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年9月,他被特加为陆军上将。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钱大钧作为侍从室主任,半夜从所住半山房舍赶往华清池宾馆保护蒋介石,被山下射来的一颗子弹击中,子弹从脊椎左侧射入,右肩锁骨穿出,伤及右肺尖,他在杨虎城卫队室流血六小时,性命垂危。
蒋介石下令一定要全力救治好钱大钧,其实蒋介石对张学良一部分的怒气,就是因为钱大钧受如此重的伤。
钱大钧在1937年2月伤愈后,蒋介石继续安排他担任侍从室主任,后改为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代理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在运输工具和人员匮乏的情况下,调集十余辆车,将故宫7000余箱文物运往重庆,守护了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1938年2月,他出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指挥武汉空中保卫战,他预判日军将在4月29日天皇生日轰炸武汉,提前调集飞机戒备。
当日下午1时,10余架敌轰炸机来袭,我方飞机升空迎击,半小时内击落敌机21架,自身损失9架,此次空战,敌我共出动百余架飞机,成为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空中战役。
他还策划“纸炸弹”行动,选派第十四队队长徐焕昇率两架飞机,于5月19日下午3时从汉口起飞,5时50分抵宁波加油检查,11时48分趁月光出发,次日凌晨3时,飞机飞抵日本福冈、长崎上空,盘旋30分钟,散发传单并侦查军港与机场,11时返汉口。
钱大钧把传单撒到日本本土的举动,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十分激励我国我军士气之举。
抗战胜利后,他出任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收回跑马厅,禁止英美在此赛马赌博,责令工务局扩建南京中路,修筑吴淞口海堤,改善了城市面貌。
1946年3月,他辞去警备司令职,5月辞去市长,回苏州居住。
1947年,他当选吴县参议会议长。1949年,他任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1949年,他随国民党退居台湾,两个儿子留在大陆,三子钱孝泽因新婚未随行。
钱大钧似乎一生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可是他在蒋介石的身边,也很多年的重要角色,对于很多黄埔学生的来说,钱大钧是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重要老师,他也给他自己的人生智慧,过着安稳淡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