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泽祥评教育 2025-04-18 05:10:43

数据改变教育,教育推动发展。在这里,我们对话高校管理者、大学教师,探寻教育背后的思考,与您分享高教管理经验和实践案例。这是麦可思研究2025年高校就业工作专栏的第1篇文章,来自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王向前的分享——

面对就业形势的动态变化,湘潭大学紧密关注市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近两年,学校不断加强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和创新性推进,瞄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持续高效推动就业工作。

自2012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以来,湘潭大学在就业工作上持续深耕。面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与学生需求,湘潭大学坚持“高位推动、狠下功夫”理念,积极快速响应就业市场环境,深入理解学生就业需求,紧盯“需求端”、强化“供给端”,打造了“固本—强基—赋能—护航”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以“让该就业的学生想就业,让想就业的学生能就业,能就业的学生就好业”。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该校始终将学生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针对如何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水平等问题,麦可思研究(以下简称“麦”)特邀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以下简称“招就处”)副处长王向前为我们作了分享。

麦:《湘潭大学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微报告》数据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满意度为95%,对母校各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均在90%及以上,数据呈现结果较好。同时,高校近年就业服务的关注重点从就业率逐渐转为就业质量。湘潭大学是如何“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

王向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校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面对就业工作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同向发力,共同营造出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助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学校重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不断深化合作,持续拓宽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挖掘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学校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做好供需精准对接,为毕业生积极搭建就业平台。一方面,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由校领导及二级学院领导带队实地走访用人单位,带着毕业生简历上门进行现场推荐,为毕业生争取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11月,校领导及二级学院领导带队实地走访用人单位249次,累计为2024届毕业生争取就业岗位3000余个。学校全年与12个县市级及以上的人社部门签订了校地协议。另一方面,学校积极组织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开展双选会、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及宣讲会等。此外,学校还积极响应“校友回湘”活动,利用校友资源,建立与企业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多措并举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在就业育人方面,学校结合就业环境变化,瞄准学生需求,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学校已完成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展了大学生生涯体验周、就业力诊断、就业创业大讲堂、“职涯一对一”咨询等教辅活动及就业能力提升的各类就业指导活动,旨在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助力毕业生寻找到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工作岗位。2024年,学校在全省高校首创性自主研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团体辅导”课程三期,反响良好。同时,学校组织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朋辈辅导宣讲团,开展了12期活动,把就业政策和服务送到班级和寝室,深受学生欢迎。

麦: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方面,学校又有哪些方面的举措?

王向前: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愈发关键。拥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获得更优质的职业发展机会。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力求让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在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创新课程设置,加强教学实践。学校通过遴选组建了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授课团队,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力提升团体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并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展“宏志助航”训练营,以提升学生就业力为核心,重点讲解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就业准备等内容。团体辅导则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如成立公司团队、模拟职场角色、手绘招聘简章、职业绘画、真实面试模拟等,让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提升职业素养。通过一系列举措,学校不断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学校还根据专业特色,指导各个学院分专业大类编制了《面试指导手册》,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紧密贴合国家战略要求及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2025年,学校计划对7个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比赛、实践活动,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模拟求职大赛、无领导小组讨论大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麦: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队伍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障条件。能否简要介绍下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队伍,以及学校在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水平方面有哪些做法?

王向前: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队伍。目前,学校的就业指导队伍由招就处教师、二级学院相关工作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行企业专家等组成,他们协同配合,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

为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学校针对就业指导队伍定期组织培训,着力树立人才“高质量培养”与“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度融合的育人观念。另外,学校邀请校内外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涉及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市场分析、求职技巧指导等多个方面,目的在于进一步夯实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其业务能力。同时,学校也会加强与优质用人单位的协同联动,组织队伍成员参与相关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以让其了解招聘流程和标准,为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为进一步激发队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出台关于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的专项政策,要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保障队伍成员享有参加相应职称评定、评奖评优及职务晋升等的资格。学校始终坚持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原则,以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开启职业生涯。

麦:学校制定的就业工作考评机制有何特点?比较关注哪些指标或数据?

王向前:就业工作考评机制是提升就业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驱动力,对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要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秉持“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就业工作扎实推进。通过考核机制,就业工作的责任得以层层传导,从学校层面对学院的指标进行考核,从学院层面对专业(系)和教师个人的指标进行考核。同时,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了班主任、辅导员年度考核,以促进构建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局面。

学校对就业工作的关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所关注的指标涵盖了如就业去向落实率、毕业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学校不仅着眼于学生就业率,更看重学生的就业质量,会综合考量工作性质、薪资福利、工作环境及职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对就业指导、就业跟踪及信息提供等服务的满意度。学校通过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就业服务实际成效,以动态调整和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并以此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的就业质量和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

麦:学校与第三方调查机构连续多年合作了毕业生调研项目,招就处比较关注调研项目产生的哪些数据?其结果是否对于改善就业工作提供了帮助?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若有,请您分享一下具体事例。

王向前:毕业生调研项目是连接教育与就业市场、社会需求的重要桥梁,对优化人才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制定指导政策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与促进功能。招就处尤为关注调研项目产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质量、毕业生流向、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数据。这些数据为改进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如根据毕业去向落实率与就业质量相关数据,学校可以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精准供需对接。

毕业生满意度数据则能帮助学校及时洞察就业指导服务的实际成效,进而改善服务水平,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如学校参考毕业生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加强了对琴湖三楼“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常设市场(综合类)”设施设备的完善,并使其尽快投入使用。在 2024 年,学校完成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的建设,增加了个性化职业咨询和模拟面试等服务。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就业满意度。

麦:在未来就业工作方面,学校有哪些新的计划和目标?

王向前:在未来的就业工作方面,学校将注重市场开拓,围绕国家重点区域建设,组织学院分片区“走出去”,不断拓宽校园主渠道,同时加强“互联网+就业”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的配合力度。学校还将深化校政企的交流合作,联合校地、校企举办专场招聘会,并积极争取经费支持,持续加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性行业性常设市场(综合类)建设,加快推进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平台建设进度。

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研和评价,学校期望运用更多元化的调研方法,如对学生开展深度访谈、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等,以此提升数据的深度和广度。此外,结合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学校还希望对相关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就业信息,进一步拓宽其就业渠道。同时,学校希望建立长期的毕业生跟踪机制,对就业情况、职业发展情况全面了解分析,深入评估教育质量和就业服务的有效性,探索更多元的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机会。

麦可思研究特别开放审核评估后整改思路、教学评价、新“双高”建设、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主题的高校案例征集活动。诚邀各位老师提供访谈线索或自荐,分享学校的宝贵工作经验和优秀案例。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