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肖飞被妻子实名举报婚内出轨、利用职权为情人谋取私利的新闻,像一颗重磅炸弹炸开了医疗圈的平静。举报信直指肖飞动用关系,将本该去脊柱外科轮转的规培医生董袭莹违规留在胸外科,甚至传出两人因私人恩怨在手术室公然离场,导致已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台上晾了40分钟的骇人细节。
随着事件发酵,这位名叫董袭莹的年轻医生背景被扒得底朝天:本科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回国后通过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项目跨行学医,短短两年就能主刀四级手术,指导老师是院士级大牛,规培期间横跨影像、消化、神经等多个科室,论文致谢名单堪比医学界“半壁江山”。更诡异的是,事件曝光后知网突然下架其所有论文,而医院虽已开除肖飞党籍并解聘,却对董袭莹的违规操作只字不提。
这哪里是医疗丑闻?分明是拿患者生命当特权游戏的筹码!
我们总说“医生是白衣天使”,可当手术刀被塞进私欲膨胀的掌心,当规培制度沦为权色交易的遮羞布,患者躺上的手术台就成了赌命转盘。董袭莹的“魔幻履历”简直是对医学教育规律的公开嘲讽——本科经济跨行学医,两年能顶八年功?普通医学生规培三年叫苦连天,她凭什么一年就通关?更可怕的是,那些被写在论文致谢里的“医学大佬”,究竟是学术引路人,还是特权输送带?
肖飞被处理了,但公众的愤怒远未平息。那些被破坏的规培规则谁来修复?被践踏的学术公平谁来追责?最讽刺的是,当网友质问“这样的医生动刀,患者能安心吗?”时,医院却选择用一纸声明把核心问题糊成浆糊。这种敷衍态度,何尝不是对医疗公信力的二次伤害?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这起事件撕开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当规培生要靠“关系”才能留在心仪科室,当学术成果能被随意下架,当医生晋升变成资源比拼,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在成为潜在受害者。今天被晾在手术台的是某个患者,明天就可能是你我的亲人朋友。
那些为董袭莹鸣不平的人,不妨扪心自问:如果她是你的主刀医生,你敢不敢把命交给她?如果她是你的同事,你服不服气她坐火箭般的晋升速度?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患者把生命托付给医生,不是让某些人把医院变成后宫,把手术室变成秀场!
这起丑闻不该止步于处理一个肖飞,而应成为整顿医疗乱象的冲锋号。协和医学院需要解释“4+4”项目的选拔标准,中日友好医院必须彻查规培违规操作,相关部门更要对学术不端亮剑。只有把特权关进笼子,让规则重归正轨,患者才能放心走进手术室,医生才能挺直腰杆说“救死扶伤”。
此刻,我们等待的不只是董袭莹的调查结果,更是整个医疗体系对“公平”二字的重新诠释。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你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在为医疗净土添一块砖。
你当然会把命交给她,因为她的履历漂亮,一般不是内部人员根本不会知道她是个水货。就像某些外科大拿连普通手术都做不下来,但并不妨碍他们人前各种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