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飞的丑闻引发轩然大波。这名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拥有外科学博士学位,并曾赴美国知名医学院深造,从住院医师一路晋升至副主任医师,还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的 38 岁医生,其光鲜的职业外表下,私德的腐朽令人震惊。
据其妻子谷女士实名举报,自 2019 年起,肖飞至少与 4 名女性存在不正当关系,包括胸外科护士长石某慧、规培医生董某莹等。
石某慧因婚外情两次怀孕流产,而董某莹于 2024 年怀孕后,肖飞更是租房与她同居打算离婚。更为严重的是医疗安全问题,2024 年 7 月 5 日的一场手术中,因董某莹操作失误被护士训斥,肖飞竟与护士争执后,将已麻醉患者留在手术台长达 40 分钟,带着董某莹离开现场。尽管肖飞事后以 “头晕、手抖” 需调整状态为由,强调患者最终安全,但这无法掩盖他对医疗安全的严重漠视,彻底触碰了职业底线。
同时,事件还暴露出权力滥用问题。肖飞利用学术影响力,通过协和医院院士施压,使董某莹在未通过常规轮岗考核的情况下留任胸外科。董某莹作为 “协和 4+4 项目” 培养的医学生,其家庭背景(父母为国企高管和高校领导)与快速晋升路径的关联性,引发网友对其是否通过特权获得职业机会的质疑,也让人们对医疗系统人才选拔公平性产生担忧。
4 月 27 日,中日友好医院通报确认肖飞违反生活纪律和医德医风,决定开除其党籍并解除聘用关系。但肖飞本人却对处理结果表示异议,承认私生活有问题却坚称 “医德无虞”,否认手术离岗对患者安全造成实质影响。然而,网友普遍认为,医生作为高信任度职业,私德问题必然波及公众对其专业能力的信任,尤其是手术期间擅离职守的行为,绝不能容忍。
这一事件暴露了医疗管理的诸多漏洞。主刀医生因私人矛盾中断手术,凸显医院应急机制与监督流程的失效。尽管医院声称始终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放在首位,但舆论质疑此类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评论指出,医疗系统长期存在的 “重技术轻道德” 评价体系,可能纵容部分医生将职业成就视为道德豁免的资本,如 2023 年医疗反腐数据显示 “学术权力滥用” 案件同比激增 47%,凸显制度缺陷。
肖飞事件引发的争议,不仅关乎个人道德,更折射出医疗行业的系统性危机。公众呼吁将私德纳入职称评审体系,强制手术流程录像存档,并建立规培生匿名举报机制。浙江某医院试点的 “医德区块链” 系统与上海仁济医院的 “手术室黑匣子” 等创新举措,或许能为行业改革提供方向,将医生行为量化记录,使职业道德可追溯,强化约束力。
如今,肖飞的职业生涯因私德崩塌戛然而止,但其事件留给行业的反思远未结束。医疗行业如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重建道德基石,如何在制度层面杜绝权力寻租与监管盲区,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正如网友所言:“医术是刀,医德是握刀的手 —— 手若锈蚀,再锋利的刀也难救人性命。” 医疗行业必须深刻反思,强化医德建设,完善制度机制,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重塑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
你认为医生的职业操守是否应与其私德挂钩?在医疗行业改革的道路上,你对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有哪些独到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案例或畅谈期望
📢 转发唤醒监督力量转发这条文章到朋友圈,带上你的态度词:✓ 我选【医者仁心】——医术是刀,医德是握刀的手!✓ 我选【制度补丁】——别让患者的命,赌在医生的道德自律上!
这么大的医院居然是经济学改行的特殊医生,这医生缺口得有多大?!
和上届韩国总统老婆很像
小四的学历比他们之间的风花雪月有趣的多,为啥不抓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