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之际,特朗普终于松口了,不仅一连作出了三次让步,还在4月23日凌晨5点公开承诺:未来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
对于特朗普最新的涉关税表态,中方则是十分果断的亮出了10字回应美方。
那么,特朗普究竟在哪三个方面作出了让步?面对特朗普的公开“示弱”,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4月23日凌晨5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办公室向媒体宣布:美国对华145%的关税将“大幅下降”。
特朗普的这一表态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迅速在全球掀起波澜。
此时距离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闭门会议”上,释放关税松动信号仅过去5小时。
这位华尔街出身的财长在投资者面前坦言,当前中美“145%对125%”的关税对峙“不可持续”,不久的将来会出现缓和。
贝森特选择在全球顶级投行内部放风,显然是为了让资本市场提前消化这一震撼消息。
23日凌晨1点,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在例行发布会上铺垫称,特朗普正在“为达成贸易协议奠定基础”。
并且莱维特还特意提到总统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不满,暗示货币政策与关税政策存在联动,这三重信号层层递进,构成了特朗普政府罕见的“三连让步”。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关税博弈的起点要追溯到今年4月,特朗普第二任期伊始便推行“对等关税”政策,宣称要将美国贸易伙伴的关税拉平到10%基准线。
4月9日,美国对华关税从34%飙升至145%,中方次日反制加征至125%,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瞬间陷入“贸易禁运”状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688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顺差3610亿美元。
而在高关税政策实施后,美国资本市场更是遭遇了“股债汇三杀”:道琼斯指数单日暴跌971点,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4%。
在此背景下,美国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警告称:若高关税持续下去的话,2025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高达90%。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贯强硬的特朗普突然“松口”了呢?有分析认为,至少有三股力量在向其施压。
自从特朗普肆意挥舞“关税大棒”后,美国便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经济反噬效应,这其中又以美国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145%的关税使中国商品价格翻倍,依赖中国供应链的零售商面临破产危机,全美80%的就业由中小企业提供,这直接威胁到特朗普的选民基础。
说到选民基础,就不得不提美国的中期选举,据路透社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跌至42%,经济议题的反对率达51%。
尤其是美国农业州选民因对华出口受阻怨声载道,而这些州恰恰是共和党的票仓。
最关键的是,欧盟、东盟等贸易伙伴纷纷对美实施反制,越南总理指示谈判团队“避免单一市场冲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更是直言“贸易战没有赢家”。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特朗普才终于选择了松口,在凌晨5点宣布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但他同时还强调了对华关税并不会降到零关税水平。
面对美方的“三连让步”,在4月2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应:“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中方的这十字方针既展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也释放了对话诚意。
其实一直以来中方都始终强调,关税战的根源在于美方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工具化。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中,机电产品占比53.5%,而这些正是美国“对等关税”重点打击的领域。
特朗普的表态引发全球市场剧烈震荡,美股三大指数暴涨超2.5%,道琼斯指数单日反弹1000点,纳斯达克指数收复15800点关口。
对此,有分析人士提醒,市场情绪不能过于乐观,因为特朗普的决策风格充满“不确定性”,其“大幅下降”的承诺缺乏具体时间表和税率方案。
目前,中美关税战陷入“斗而不破”的僵局,美方希望通过关税谈判迫使中国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领域让步,而中方坚持“平等、尊重、互惠”的谈判基础。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一场“权力真人秀”: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巩固基本盘,却将美国经济推向深渊。
反观中国则以“精准反制+市场重构+科技突围”的组合拳,正在改写全球贸易规则。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美之间需要的“大交易”,应是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而非零和博弈的关税数字游戏。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中国青年网2025年04月23日关于“中方回应特朗普涉关税表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04月23日关于“特朗普突然改口:145%太高,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金融界2025年04月23日关于“昨晚,特朗普的三次让步”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4月23日关于“美媒放风: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大幅下调对华关税,削减幅度可能超过一半”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