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开国上将主动辞职,毛泽东不解,找来聂荣臻:你去看一下吧

静心的历史 2022-11-27 01:55:23
前言

1958年的一天,毛泽东正在办公室处理公务,突然,桌上的一份辞职申请吸引了他的注意。

毛泽东拿起这份申请,看到上面的名字,猛地怔了一下,竟然是时任北京军区政委的朱良才。

朱良才出生于1900年,这一年才58岁,为什么突然提出辞职呢?

图丨朱良才

毛泽东的秘书

朱良才的革命道路开始于1925年,那一年,他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并被选为农会委员。

在这之前,朱良才是汝城县的一名普通教师,教书育人、不问政事。可随着时局越发混乱,朱良才产生了不满情绪,才不得已弃笔从戎。

1926年,正值国共合作期间,朱良才随农会集体加入国民党。一年后,“四一二”爆发,共产党及革命志士惨遭捕杀,身为农会领导骨干的朱良才也被捕入狱。

10月,朱良才被营救出狱,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在革命低潮加入共产党。

1928年1月,朱良才经县委介绍,前往耒阳找到朱德和陈毅。几天后,陈毅带着他去到永丰参加湖南特委召开的代表大会。

图丨朱良才

会后,朱良才被派往资兴县担任县委组织部部长,领导农民暴动。

起义农民被转移到耒阳后,组成了第36团,不久后挥师井冈山,加入红四军,朱良才则被调到军部当了秘书。

让朱良才当秘书这事是朱德提出来的,他跟朱良才有过接触,知道小伙子挺有学识,便主动推荐了他,毛泽东信任朱德,也就同意了。

8月,国民党湘军、赣军共派出十几个团对井冈山进行“会剿”,那时候的红军,力量还很弱小,和敌人硬碰硬是自寻死路,所以,毛泽东提出了“兜圈子”的作战方案。

毫无疑问,这种作战方式为红军带来了胜利,可是时间长了,一部分战士被接二连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们觉得“兜圈子”需要的行军、爬山太过频繁和疲累,而红军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去与敌人痛痛快快地打一场,于是,有人提出“下山”。

图丨朱德

毛泽东敏锐地察觉到了部队的“不对劲”,一天清晨,刚刚忙完了工作的他,将朱良才叫了过来:“最近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朱良才一五一十地将战士们的想法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陷入沉思。朱良才看着毛泽东的侧脸,心里有些打鼓,自己是不是不应该说这些。

就在这时,毛泽东看向他:“良才,今天不是没任务了嘛,你去通知部队,全体集合,我要讲话。”

朱良才赶紧跑去通知了各个队伍,等队伍集合完毕,毛泽东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件事,就是该不该爬山。”

见所有人注意到自己这边,毛泽东接着说:

“有人爬山爬厌了,不愿意爬,想打到城市去,这种想法错了。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较差,在面对各方面都有绝对优势的敌人时,想要战胜他们,就只能用游击战……”

毛泽东一讲便讲了半个多小时,生生把所有人的思想讲通才算完,后来,抱怨、不理解的声音少了很多。

图丨毛泽东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表扬了朱良才:“良才,你做得很好。”

朱良才不解:“为什么表扬我啊?”

毛泽东笑了:“要不是你告诉我这些情况,我的讲话就没有针对性,讲再多不都白讲嘛。”

接着,他还嘱咐朱良才:“以后部队有什么情况,官兵有什么想法,你还要及时告诉我,这样我也好针对性地做些工作。”

经过这事之后,朱良才融会贯通学会了如何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及时掌握官兵们的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同志们同心同德与敌人战斗。

图丨朱良才

因为与毛泽东接触变多,他们彼此间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朱良才,他发现毛泽东特别喜欢看书,而且题材不限。

有一次,朱良才从毛泽东那借了本中医书,随便翻了几页,发现没什么看头,便去找毛泽东换书。

当时,毛泽东正在看书,听到朱良才的声音,随口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书怎么没看头了?”

“这书既不教打仗,也不教怎么建立红色政权,况且我又不打算当郎中,看这书有什么用啊?”

毛泽东摇摇头:“良才,你还年轻,什么知识都得掌握一点,真到用得着的时候,就不会抓瞎了。而且你也知道,在这山沟沟里,找本书多难啊。”

朱良才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他抱好书,转身回了房间。

之后的日子里,朱良才开始认真研究起这本书。他对着书里描写的中草药,在山上寻找实物,一段时间后,俨然也是位略懂一二的“专家”了。

1934年长征前后,朱良才被任命为红军军委总卫生部政委兼总医院政委,谁又能说从这本书学到的知识,对他的工作没有一点用处呢。

晚年后,朱良才回忆起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时,还说道:“毛主席是我革命道路上的老师,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这对我的一生都有帮助。”

图丨朱良才(右一)

主动辞职

1938年,朱良才从中央党校毕业后,去了晋察冀军区,担任三分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第二年,他又被调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任主任,在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朱良才主要负责的是宣传方面的工作,“狼牙山五壮士”、“民兵英雄李勇”等先进事例,都是通过朱良才的笔传播开来的。

之后,朱良才还换过一些工作,可他始终在聂荣臻麾下,1946年,聂荣臻创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的时候,朱良才便是副校长兼政委。

一直到1948年,叶剑英前往华北组建华北军政大学,朱良才才被调去当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同年5月,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一年后,朱良才调到这里当了政治部主任。

图丨聂荣臻

没过多久,毛泽东发出《关于一九五零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当时,聂荣臻不在,朱良才便挑大梁主持全军落实了中央的指示。

各部队从实际出发,有的修建水库、有的建设工厂、还有的兴办农场,一时间,生产建设工作办得是如火如荼。

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当着众领导的面,跟聂荣臻夸奖朱良才:“对于党的指示,有些同志是充耳不闻、雷打不动,朱良才是闻风而听,很有头脑!”

聂荣臻跟朱良才相处这么久,一直很欣赏他,见毛泽东夸他,也补充道:“是啊,朱良才一直都是这样,对组织上的指挥,执行的很坚决!”

图丨杨成武

1954年,朱良才升任华北军区副政委。一年后,国务院将所有军区重新划分,华北军区正式更名为北京军区,杨成武任司令员,朱良才任政治委员。

1955年9月,朱良才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仅仅三年后,朱良才便因积劳成疾病倒了。工作不了多长时间,他便会浑身虚汗、头痛欲裂,常常得靠止痛片缓解。

那段时间,军队工作多,朱良才实在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影响正常工作,所以,他主动提出了辞职,想把位置让给更年轻的同志们。

可毛泽东不知道个中缘由,他只知道朱良才才58岁,激流勇退肯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

于是,他找到聂荣臻:“荣臻,你去看一下怎么了。”

同时,他还嘱咐聂荣臻,要想尽办法把朱良才留下。

图丨毛泽东、聂荣臻

就这样,聂荣臻去拜访了许久未见的老部下。一见到朱良才,聂荣臻便猜到了他辞职的原因。

朱良才当时的状态非常不好,面如枯槁,神色憔悴,看见聂荣臻,他撑起病体打了个招呼,却满是力不从心。

聂荣臻询问了朱良才当前的身体情况,知道他确实没法工作了,便提出让他休养一段时间:“工作上的事情我们帮你做,没必要辞职,等身体好了再回来。”

朱良才拒绝了聂荣臻的挽留:

“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要有后来人,像我这样的身体,是时候把位置让出来交给年轻人了,这样对革命事业也有好处。”

见朱良才态度坚决,聂荣臻只好作罢,回去后,他向毛泽东报告了情况。

图丨杨勇

大概是舍不得这样久经考验的优秀干部,毛泽东多次挽留,就连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杨勇都上门劝说,说自己可以顾得来军区的事务,让朱良才放心休养,病好后再回来。

朱良才赶紧阻止,北京军区事务繁忙,杨勇一人全担,搞不好也要累病,自己挂着个政委的头衔在家休养,实在是愧对党和人民。

劝说的人一波接一波,朱良才始终不为所动,后来,有人直接动员朱良才的妻子李开芬挽留。

听了妻子的话,朱良才语重心长地说:

“开芬,咱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是革命的幸存者。我们手里的权利都是党和人民的,不是我们的私人财产。”

到这一步,毛泽东终于批准了朱良才的辞职申请。再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毛泽东笑着开玩笑:“好你个朱良才!别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你是能拉屎却不占茅坑。”

1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