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还买墓地?骨灰撒海里都比这强!
大家好,今天咱来聊个有点“阴森”的话题——人死了之后到底为啥要买墓地?
就是那个“活着的时候拼命工作,死了还得和别人抢块地儿”的事儿。有人就说了:“骨灰放哪儿不都一样?买块墓地不就是为了让子女在过节的时候去装装孝顺吗?”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不过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有点道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一说,人死了到底要不要买墓地,要是不买墓地,那骨灰还能干些啥更有意思的事儿。
1. 买墓地?还不如买套房!咱先从钱的角度来算算这笔账。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墓地的价格平均在10万到30万之间,要是那种特别高档的,甚至能达到上百万。二三线城市呢,墓地价格也在5万到15万,比一些小县城的房价还贵,而且每年还得交几百到几千块的管理费,就跟活着的时候交物业费一样。

再看看,要是花20万,能做些什么呢?可以在小县城付个房子的首付,活着的时候还能住;能买一辆二手车,活着的时候能开;能买几百斤排骨,活着的时候能吃;可要是买墓地,就只能在死了以后躺那。这么看来,买墓地就像是投资不动产,可这投资根本没有回报,因为你根本享受不到!

很多人买墓地的理由是想让子孙后代有个祭拜的地方。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呢?第一代人,清明节肯定会去,到那哭得稀里哗啦。第二代人呢,偶尔去一次,还会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到了第三代,就会问“爷爷的墓在哪啊?赶紧用导航找找”。第四代估计直接就懵了,“祖坟?那是啥东西?能吃吗?”

说白了,所谓的祭奠,也就是前两代人的自我感动,到了第三代,连坟头朝着哪个方向都记不清了。更搞笑的是现在很多人扫墓的流程:先开车到墓地,一边走一边抱怨停车费太贵;到地方了摆上塑料花,因为真花又贵还容易枯萎;接着烧点纸钱,还得时刻注意别把旁边的墓点着了;然后拍张照片,配上“怀念先人”的文字发朋友圈;最后回家路上顺便吃顿火锅,还说是祖宗保佑。这哪里是在祭奠,简直就是在完成每年的孝顺任务!

既然墓地又贵又没啥用,那骨灰还能怎么处理呢?现在的人可有不少新奇的办法。
(1)撒海里——真正的“环游世界”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基本不花钱,有些地方可能办个手续就行,还环保,能实现死了还能在全世界“浪”的梦想。不过缺点也挺明显,子孙要是想祭拜,就只能对着大海喊:“爸!妈!我来看你们了!”旁边路过的游客估计还以为这人疯了。

(2)做成钻石——永恒的“传家宝”
现在有技术能把骨灰通过高温高压做成人工钻石,可以镶嵌在戒指、项链上。这样做比买墓地便宜,还能戴在身上,真的算是“祖宗保佑”了。但要是后代穷到把首饰卖了可就尴尬了,跟买家说“这钻石是我曾祖父”,买家估计得一脸懵。

(3)发射到太空——终极“星际旅行”
美国有公司提供把骨灰做成卫星发射到太空的服务,大概要5000美元。这听起来可太酷了,真的上天了。但要是卫星失控了,骨灰变成太空垃圾,万一被外星人捡到,估计人家会想:地球人可真奇怪,死了还乱扔垃圾。

(4)种棵树——真正的“生生不息”
把骨灰和土壤混合在一起,种一棵纪念树。这样既环保又能造福后代。不过要是这棵树被砍了做成家具,说“这张桌子是我奶奶”,想想都觉得怪怪的。

说到底,人们坚持买墓地无非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传统观念,觉得别人都买,自己不买就是不孝顺,可别人买房你咋不跟着买呢?第二个是为了面子,觉得祖坟修得气派,家族就显得兴旺,难道要子孙三代都还房贷和墓贷吗?第三个就是自我安慰,觉得死了总得有个地方待着,可活着的时候租房不也过得好好的?但问题是,你都死了,还管这些干啥呢?

我的看法很简单。要是你特别有钱,想买墓地就买吧,就当给后代留个“阴间景点”。要是你家里条件一般,真没必要花这冤枉钱,把骨灰撒了、做成钻石或者种树,哪个都比买墓地强。
最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对家人好点,这可比死了烧一堆纸钱实在多了。毕竟孝顺是活着的时候该做的事,不是死了以后表演给别人看的。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得买块墓地,不然死了没地方去”,你就可以直接回他:“没事,我骨灰准备撒海里,以后你祭拜我的时候记得带泳裤。”
你觉得死后该买墓地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