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前期辉煌的项羽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其实结局早已注定

李悟空 2020-08-03 12:58:39

项羽的成功之处,世所共知。想当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何等霸气,占领关中分封诸侯,何等快意。然而短短四年,就兵败自杀,究竟是为什么?他的失败总是令人不甚唏嘘。仔细分析,他的失败其实有其必然之处。简单来说有以下“三不”。

心智不成熟

项羽年纪轻轻就威震天下,然而叔父项梁在巨鹿之战却不幸身亡。人生导师的过早离去导致他的心智不够成熟,做事缺乏大局观。

占领关中后,不好好考虑定都咸阳,乘机发展壮大,却想着尽快回到老家彭城,说出什么“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傻话,有点孩子气。被人嘲笑沐猴而冠,直接将那人煮了,就像小孩子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一脚似的,小孩子的心性暴露无遗。不会用人

项羽重情重义,任人唯亲,是哥们兄弟我就许你高官厚禄,是项氏子孙咱们就共享荣华富贵。自己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觉得所有人都不如自己,不屑用一些有才能的人。真正有才能的人反而得不到重用。

韩信,陈平,英布这些人原来都在项羽的麾下,可后来都投靠了刘邦。尤其是韩信这等用兵高手的背离,可以说是项羽最大的损失。

因为项羽是真英雄,大豪杰,打心眼里瞧不起曾经有过“胯下之辱”的韩信。然而“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英雄不问出处”,项羽缺乏一颗作为领导的包容之心,格局不够大。

不得人心

项羽打仗为了震慑人心,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城池,不惜多次实行屠城政策。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巨鹿之战,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投降项羽,他竟然说坑杀就坑杀了,不管是因为影响行军速度或是报叔父项梁之仇,总之这个“屠夫”的名声他是摆脱不掉了。

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很得人心。而项羽入城,为报楚国之私仇,把秦王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大杀了一番,更是一把大火将咸阳城烧了个干干净净。最终闹得人心惶惶,民心尽失。如此杀神,民众只能是敬而远之。

总结

以上就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亥下被围,四面楚歌之下虞姬一曲舞罢自杀身亡,尽管项羽还有逃生的机会,虞姬的死终于还是成为了压死霸王项羽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 阅读: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