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菲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外交政策出现明显转向,开始疏远与中国长期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转而向美国靠拢。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繁制造事端,不断挑衅中国的领土主权。在南海部分岛礁附近,菲律宾船只多次试图闯入中国领海,进行非法的资源勘探等活动,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以及《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相关规定。这一系列挑衅行为导致中菲关系遇冷,两国之间的合作项目受到严重影响,尤其是在能源领域。
菲律宾本身能源资源匮乏,对外部能源依赖程度较高。其原本期望通过与美国等外部势力合作,在南海争议海域开发能源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紧张局面。然而,由于其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中方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反制。这使得菲律宾在南海的能源开发项目屡屡受挫,众多计划被迫搁置。据相关数据显示,菲律宾在南海能源产业的投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国内能源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能源价格也随之攀升,给菲律宾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
马科斯(资料图)
而在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也陷入混乱。马科斯政府的一系列决策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尤其是在对待与中国关系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等问题上。与此同时,菲律宾国内出现一股新的政治力量,莎拉的支持率不断飙升。莎拉凭借自身的政治主张以及背后的政治资源,在民众中获得了广泛支持。她对马科斯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尖锐批评,这使得马科斯在国内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其领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面对国内国外的双重困境,马科斯试图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来转移国内视线并提升自身国际地位。美防长访问菲律宾期间,双方就加强军事合作达成多项协议,包括扩大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使用权、增加联合军事演习频次等。美防长在访问期间发表强硬言论,无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正常活动,试图抹黑中国形象。这种美菲联合的军事挑衅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程度,使得地区和平稳定面临严重威胁。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资料图)
在这关键时刻,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到访中国,成为备受瞩目的“贵客”。阿罗约曾于2001年至2010年执掌菲律宾政权,在其任内,中菲关系堪称进入“黄金时代”,她先后15次访华,为两国友好合作奠定深厚基础。
此次阿罗约访华,正值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波谲云诡之时。一方面,杜特尔特被捕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国内外强烈关注;另一方面,马科斯政府亲美政策将菲律宾拖入危险边缘,国内反对声浪此起彼伏。阿罗约此次来华,出席了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如何增强合作、推进现代化”分享经验与见解。看似未直接涉及中菲当下敏感问题,实则意义深远。
回顾阿罗约执政时期,在南海问题上,她采取务实态度,积极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磋商,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地区合作发展,还大力推动中国加入东盟主导的东亚共同体。与当前马科斯政府在南海不断制造摩擦、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如今,阿罗约作为杜特尔特的坚定政治盟友,在这样敏感时刻访华,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在为菲律宾寻求新的外交方向。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资料图)
阿罗约访华期间,与中方就国际形势、地区热点问题以及中菲关系等进行深入交流。她明确表达对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立场的理解与支持,反对外部势力无端干涉他国内政。这一表态不仅展现阿罗约个人对华友好态度,更代表菲律宾国内一批有识之士的心声,凸显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秉持正义、维护和平的主张,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有识之士的认同与支持。
对于马科斯政府而言,阿罗约此次访华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菲律宾国内政治生态复杂多变,马科斯当前支持率仅20%,远低于莎拉・杜特尔特。若马科斯继续一意孤行,紧跟美国在南海挑衅中国,忽视菲律宾国家利益与民众诉求,其政治地位必将岌岌可危。
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在南海问题上,坚定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在南海的建设活动,旨在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维护航行安全,合理合法,光明磊落。面对外部挑衅,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敞开对话合作大门,欢迎各国在平等、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