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瓦岗军五虎将有不同版本,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王君可、翟让、尤俊达、王伯当、谢映登、邱瑞、罗成都曾入选,我们将史料与小说结合起来看,也能找到青史留名的瓦岗九虎将:这九位虎将就是徐世勣、秦琼、罗士信、程咬金、单雄信、王君廓、王伯当、裴行俨、刘黑闼。
这九位虎将在瓦岗军解体后分道扬镳,居然加入了三个阵营:投奔李唐的有五位,留在王世充“郑国”的有两位,还有一位拉起队伍单干——投唐的那五位有四位受封开国公,还有一位早早被唐军杀掉,没有来得及封爵。
史书中的瓦岗九虎将,被唐军杀了四个,被“战友”杀了两个,还有三个在唐朝受封高官显爵,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像我们想象的或在小说中看到的那么好。
这九位虎将大家不太熟悉的可能就是裴行俨和刘黑闼,说到裴行俨的历史原型裴元庆,那九几乎无人不知了,而刘黑闼在拉杆子单干之后,也成了“大唐名将克星”:罗艺、徐世勣都败在他的手下,薛万钧薛万彻都被他生擒活捉。
受演义小说影响,徐世勣的形象往往是一个羽扇纶巾的道士模样,事实上他跟李靖一样,都是文武双全的名将,徐世勣年轻的时候,也是个狠角色,说他是瓦岗虎将一点都不为过:“大业末,韦城人翟让聚众为盗,勣往从之,时年十七,尝言:‘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瓦岗九虎将中被唐军杀掉的那三个,就是刘黑闼、王君廓和单雄信、王伯当。单雄信跟随王世充在洛阳投降,王世充被赦免(后在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单雄信则直接被绑赴刑场斩杀:“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勣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
单雄信一念之仁,或者说是太重义气,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盖世战功,也失去了改写历史的机会,看在徐世勣的面子上饶过了李世民,李世民却不肯看在徐世勣的面子上给单雄信一条生路。
单雄信死得憋屈,另一位瓦岗虎将王君廓,也就是“大刀王君可”的历史原型,却死得罪有应得——他在瓦岗军中就不算好人,最后更是想“叛国投敌”,结果在出逃途中被“野人”斩杀,那也算死在了唐军手里:所谓“野人”,指的就是城外或边境之人,王君廓的人头,是要被唐军拿去请功的。
王君廓在瓦岗军还没有解体的时候就投奔了李渊,先是受封右武卫将军、彭国公,后又晋升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加左光禄大夫。
这里顺便解释一下:唐朝十六卫的大将军和将军是有区别的,有大字的是“司令”,正三品,没有大字的是“副司令”,从三品。
王君廓死有余辜,王伯当之死,却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李密火并翟让的时候,王伯当说情救了徐世勣和单雄信,跟李密一起投唐后,已经受封左武卫将军,但李密偏要作死降而复叛,王伯当知道那是一条绝路,还是义无反顾地跟着去了:“伯当颇止之,密不从,因谓密曰:‘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
同样死在唐军刀下的瓦岗虎将,还有一个刘黑闼:“刘黑闼,贝州漳南人。无赖,嗜酒,好博弈,不治产业,父兄患之。隋末亡命,从郝孝德为群盗,后归李密为裨将。”
瓦岗军被王世充击败,刘黑闼先在“郑”军为骑将,后投奔老朋友窦建德,在窦建德死后,拉起队伍单干,最后部将葛德威诱捕送到唐太子李建成军中。
李建成特意将刘黑闼斩于洺州,也是为罗士信报仇——罗士信就是被“战友”刘黑闼擒斩于洺水城的。
刘黑闼在洺水城俘获了罗士信,劝降未果就下了毒手,全然不念瓦岗战友之情——他能释放跟他没有交情的薛万钧薛万彻,却偏偏不肯放过老战友罗士信,果然是“兄弟反目仇更仇”。
罗士信死在了战友手里,裴行俨也是同样遭遇:裴行俨、秦琼、程咬金、刘黑闼、单雄信、罗士信等人都是在瓦岗战败后或投降或被俘而“加入”王世充的“隋军(当时王世充还是隋朝太尉、郑国公,还没有建年号开明,国号为郑)”,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归唐,刘黑闼奔夏(窦建德国号),裴行俨却留下来要“兴复隋室”,事泄被杀,打败他的人,就是成为王世充郑国“大将军”的单雄信。
单雄信是投降加入王世充的瓦岗虎将,所以就成了“郑国”军方第一人,“平叛”这样的军事行动,自然是由他来做的——单雄信不但没有救裴行俨,也没有救秦琼程咬金的家眷,所以秦琼妻儿全部“失踪”,程咬金在东阿娶的县令之女也没了,只好续弦清河崔家千金。
瓦岗九虎将,数年之间已去其六,其中四个是被唐军斩杀,两个直接或间接死于“瓦岗战友”之手,只有秦琼程咬金受封大唐上柱国、开国公,秦程两个家族到武周(武则天建立的“大周”)时期依然荣宠不衰,朝廷的封赠一直没有减少,徐世勣在凌烟阁的画像则一度被摘,后世子孙除了被杀就是被流放——那是武则天做的。
很多人都知道秦琼在唐高祖李渊时期,获得了异姓功臣的最高勋位上柱国和最高爵位开国公,可能不知道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后,也受封了上柱国,这件事在《大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上柱国卢国公程使君墓志铭并序》中写得很清楚:“(武德)九年夏末,二凶(建成、元吉)作乱,太宗(世民)受诏,宣罚禁中,公任切爪牙,效勤心膂。事宁之后,颁乎大赉,赏绢六千匹、骏马二匹、并金装鞍辔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加上柱国。”
不管是史料还是相关墓志铭,都没有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得到特别封赠的记载,我们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含糊不清的记载,也能推断出秦琼和程咬金并没有出现在玄武门战场,如果这二位在,就轮不到尉迟敬德和张公瑾“大显身手”了。
不管秦琼程咬金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他们最后陪葬昭陵,武则天对秦程两家也十分不错,徐世勣这位“上柱国”、“赐姓国公”,却受徐敬业“牵连”被挖了坟:“追削敬业祖、父官爵,剖坟斫棺,复本姓徐氏。勣诸子孙坐敬业诛杀,靡有遗胤,偶脱祸者,皆窜迹胡越。”
这样算来算去,瓦岗九虎将善始善终的就只剩下了秦琼和程咬金二人而已,“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所言非虚:如果这些瓦岗虎将遇到一个刘备那样的主公,扫灭群雄一统山河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他们最后却星流云散,分属不同阵营后自相残杀,这不仅仅是瓦岗群雄的悲剧,甚至也是历史的悲剧。
《旧唐书》在点评唐初名将时说:“太宗经纶,实赖虎臣。胡、鄂诸将,奋不顾身。图形凌烟,配食严禋。光诸简册,为报君亲。”
这里的胡,指的就是胡国公秦琼(原为翼国公,李世民改封),鄂指的就是鄂国公尉迟敬德,秦琼的还在尉迟敬德之前。
作为排名在尉迟敬德之前的奋不顾身虎将,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后就“一病不起”,十二年默默无闻,可能也是心灰意冷:瓦岗众兄弟分道扬镳后刀兵相见,李家三兄弟在玄武门骨肉相残,硕果仅存的几位瓦岗老兄弟要是走得太近,会不会被李世民猜忌?
李世民对秦琼如何,史书是有记载的:“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茔内立石人马,以旌战阵之功焉。”
按照李世民定的规矩,只有战功卓著的李家宗室才可以在茔内立石人石马,他给秦琼这个特殊待遇,足以证明秦琼就是隋末唐初第一虎将,这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您看来,如果瓦岗首领不是李密而是刘备或宋江,能不能跟李唐、王郑、窦夏并争天下?瓦岗九虎将按战力排序,前三名应该分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