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为什么需要规划人生
人们不是常说要“随遇而安”吗?为什么还要规划人生?大多数人常常能够为具体的事情而计划,但是却很少思考自己的一生该如何度过。
3.1 规划指明人生方向
刚毕业的那几年,我的心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挫折感。
我尚处于人生的摸索阶段,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未来方向。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在茫茫四野中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往何方。
没有方向,就是乱撞。2003年,自师范大学毕业后,我只当了一年老师,就离开了江阴,先后到北京、上海工作,2007年的五一时,又来到了苏州。四份工作,四个城市,每一次的离开,原有的积累基本都作废了,一切又从头开始。
这时候,我已经毕业了四年。许多人在四年时间里,已经熟悉了某个领域并渐渐成为一个专家,而我,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
我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亦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你问我喜欢做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你问我擅长什么,我感觉似乎有那么几项,却又样样不够精通。
人生在没有方向的时候,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可能是在走弯路。
我胡乱地闯荡一番后,似乎又回到了毕业时的起点,不同的是我已不再年轻,而且本专业所学早已经还给了学校。
2009年,我即将三十而立,但我却什么也没有立起来,与之相反,走入毕业以来人生的最低谷,事业未成,对象未谈,存款没有,未来渺茫。
我的心实际上已经麻木了,仅剩那些毫无根据的自信,让我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
父亲始终对我辞去教师工作的这件事耿耿于怀,面对我当时的现状,他毫不客气地对我说:“你看你现在,连村上那谁谁初中毕业打工的都不如,当初放着好好的老师不当,偏要离职……”
那一年,我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我意识到,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要废了!当我意识到这一切之后,我觉得我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我的命运,那就是人生规划。
一个人的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一生的行动纲领,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一个人若没有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对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清晰,那么无论学历有多高,知识面有多广,都可能会感到彷徨,感到不知所措。
而当你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之后,你才会走在相对正确的道路上,才可以做到“忙得有意义,忙到点子上”,才可以不断积累,而不是推倒重来。
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你现在站在何处,而是你今后要朝哪个方向走,只要你知道想要去哪里,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3.2 规划换发奋斗激情
是谁叫醒了我们的灵魂?每天一觉醒来,我们的身体醒了,但灵魂未必能醒,能让灵魂苏醒的,是一个个清晰的人生目标。
目标是由动机传导至行为的驱动力,正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欲望,焕发了我们的激情,激发了我们的潜力。
你看,在上学的路上,在上班的途中,那些行色匆匆却精神抖擞的人,一定是心中树立了目标的人。
人生规划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将军赶路,不追小兔”。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我们就会把自己稀缺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进而调动所有的能量,挖掘所有的潜力,全力以赴于对人生目标的追求。
反之,若没有目标或失去目标,人往往就会茫然无措,意志消沉。许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考大学之前,每天精神振奋,干劲十足,仿佛有用不完的力量。而一旦考上了大学,忽然一下子就空虚起来,像泄了气的皮球。甚至许多人终其大学四年,都没有找到新的目标,导致大学生活过得很颓废。
2010-2012这三年,是我自高考以后最为激情澎湃的三年。通过这三年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勉强跟上了同龄人的节奏。2012年买房,2013年结婚,2014年3月大宝出生,2014年9月买车,2017年二宝出生……人生总算步入正轨!
有一段时间,和我同住苏州工业园区优租房的同事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充满激情?是啊,回忆起来,那些奋斗的日子,很辛苦,却也像梦一样,让人怀念。
清晨,六点多钟,醒了。洗漱完毕,骑上电动车,沐浴着暖暖的朝阳,从“明日之星”优租房出发,途经车行稀少却宽阔笔直的现代大道,朝着公司的方向匀速全进。
每天,我都要骑行19公里,花费50分钟,方能到达远在杨东路上的公司。
冬天,很冷,或者,下着雨,湿了衣襟。我从没有感到辛苦,心中似乎只有快乐。快乐,不是因为路边有美丽的景色,而是因为心中有目标,和不断向目标靠近的那份欣喜!
我的激情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危机感的推促,二是目标的牵引。
一、危机感的推促。毕业多年以来,由于我对自己的人生几乎没有任何规划,导致我一直在走弯路,不知不觉落后太多,我需要奋起直追!2012年,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用自己的一年时间实现别人三年收成”这样的目标。
二、目标的牵引。有了人生目标的时候,我的生活状态正如《西游记》中所描述的一句话那样:“恨不得点头唤出扶桑日,一口吹散满天星。”
3.3 规划把握自我命运
人生如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作者;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导演。人生规划的实质,就是自己做自己人生的导演,自己书写自己人生的历史。
思路决定出路,规划决定未来。人生规划,是改变一生的机会。当我们有了明确的规划,才会有针对性去寻求机会、创造机会,主动给自己的人生寻找出路,或者待机会来临时,有了充分的准备,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抓住机会。
我在2009年意识到,当时的人生窘况,正是因为自己没有好好规划的结果。正如那句话所说:“你不知道要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么。你不知道追求什么,所以你什么也得不到。 ”(惠普前中国区总裁、全球副总裁孙振耀)
2010年,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我认识到人生短促,必须要把最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应该投入的地方去。于是,我将自己的专业领域确定在人力资源方面,而后,以此为核心,进行了长达三年的、非常系统的个人知识管理,从而凝聚出了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2011年春节后,我谋得一个苏州工业园区外企HR经理的职位。过了两年,我又入职吴中区一家近万人的上市公司负责企业文化工作,从而实现了我当初所制定的两个小的愿望:一是到外企感受一下,二是到上市公司锤炼一番。
3.4 规划让人生更从容
人不是走多远看多远,而是看多远走多远。走多远看多远,遇到风险往往措手不及;看多远走多远,则深谋远虑,成竹在胸,遇风险从容应对,妥善化解。
这正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提前做好规划,可以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变幻风云,从而提高人生的抗风险能力。
刚毕业的那几年,我对人生没有任何规划。当我28岁时,经常参加一些朋友、同事的婚礼,这让我意识到,我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问题了。
然而,当我审视我自己时,我才发现自己糟糕的现状:我换了四个工作,经历四个城市,没有聚焦某一方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我的心中开始充满了危机感,有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如果我失业了该怎么办?未来该当如何?
大约有半年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个《和尚挖井》的寓言故事,让我恍然大悟,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我的人生逐渐走上正轨。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
说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两山之间有一条潺潺不绝的溪流。他们每天几乎都会在同一时间到山下的溪边挑水,从未间断,久之彼此成为朋友。如此,五年时间过去了。
然而,一个和尚忽然多日未下山挑水,另一个和尚颇为担忧,前往探望,却发现好友安然无恙,正在悠闲地练功。“朋友,为何你多日不下山挑水,怎么解决吃水问题?”他问。
朋友带他走到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完成,我就不必再下山去挑水了。”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何感想。大多数人通过工作挣薪水就如同故事中的和尚去挑水,挑水就有水喝,不挑就没有水喝,我们上班才有工资,不上班就没有工资。如果有一天突然失业,或遇到不可抗力无法工作,我们能够支撑多久呢?
这虽然只是个鸡汤式的寓言故事,但却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开始了给自己挖井的历程,开始给自己做人生规划,聚焦职业定位,开始个人知识管理,逐步锻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算是有了一口自己可以依靠的井,从而可以让人生更加从容。
3.5 规划活出无悔人生
人,到底应该卑微地996,还是高傲地躺平?
这就是选择活法的问题。选择了怎样的活法,就选择了怎样的人生。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归根结底,我们要为自己所选择的一生负责。
那么,该选择怎样的活法呢?一个关键词:无悔。
人生如梦,岁月无情。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人生只有一次,如若你相信有来世,转世时你也喝了孟婆汤。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生是一场不可逆的单程旅行。如若你咬定了人生只有一次,就没有了随波逐流的理由。
要清楚自己的剧本,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子女的前传,更不是朋友的外篇。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怎样才算没有虚度此生,怎样才算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曾仕强教授说:“每个人都是哭着来的,我们穷尽一生的努力,为的无非就是最后能够笑着走,这样才平衡。如果一个人哭着来,最后又哭着走,岂不是白活一世?”(《中华文化自信》,曾仕强)
人可以随遇而安,但不可以随波逐流。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我们才不会浪掷生命,才能活出一个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