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生规划的变通
5.1 别走进死胡同
有一句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充满了英雄气概。但如果人生真的面临如此境地,则非常危险,何况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盖世英雄毕竟少数。
世界是多元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要知进退,懂变通。一条路走到黑往往会无路可走,一意孤行往往面临穷途末路的境地。在人生的旅途中,不要因为对一棵树的执著,而放弃整片森林。轻易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走进死胡同,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变通的人,才能将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制定人生计划时,建议辅以其他备用计划,即方案B、方案C等。就好像你从北京到上海,你可以选择坐飞机,也可以选择坐高铁,只要最终能够顺利到达就好。
计划本来就应该具有适度的弹性,当你发现原本的计划不能帮你实现目标的时候,你就应该改变它。比如,当天气恶劣,无法乘坐飞机时,应果断考虑更换其他交通工具。正所谓:计划并不能保证你成功,但能让你为将来做好准备。
5.2 适时调整规划
有一句话说的好,当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那么,你将如何发现这扇窗呢?就是要适时调整人生规划。
我们应当随时将人生规划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人生目标进行比较,检查两者的偏差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偏差,以保证人生目标的实现。
当然,人生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确定是基于当时的外在环境和个人能力,而这些因素都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人生目标及具体的实施计划应伴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本人在高中时代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定为做一名安稳的高中教师,因此考上了师范大学。然而,我当了教师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不满足于原有的人生目标设定,于是走出校园,奔向更广阔的天地,追求更大的作为和更精彩的人生。
5.3 缺憾才是人生
我一直认为,我太追求完美,这是摩羯座、A型血的我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比如,我开发PPT课程,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而企业文化课程,也蹉跎了三年还未彻底完成。
可见,过于追求完美,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拦路虎。凡事,先完成,再完美,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够做得尽善尽美,否则你可能永远都无法完成。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认为:“事事追求完美,恰恰是很多人碌碌无为的原因”。(《财经新知:“中国巴菲特”系列之:张磊——从学渣到投资大佬》)
因此,纵使人们都向往完美,追求完美,但是却不能苛求完美。热播电视剧《人世间》中有一句台词说的就是这个理:“我这个人啊,做事追求完美,但只要自己尽了全力,就能心平气和、问心无愧地接受不完美的结果。”(《人世间》电视剧第56集)
学会接受不完美,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小时候,接受不完美的父母;长大后,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成家后,接受不完美的伴侣;抚育后,接受不完美的子女。如此,对于人生中的不如意,自然也就能泰然处之了。
有缺憾才是常态,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4 聊聊跳槽话题
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录了一个被称之为“老鼠哲学”的有趣故事。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读jié,同“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wǔ)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大概的意思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少为郡吏,可能是粮仓管理员吧。他发现一个现象,吏舍厕所中的老鼠食不洁之物,又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而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住着宽大的房舍,且没有侵扰之忧。于是李斯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这老鼠一样,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
李斯的“老鼠哲学”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其背后蕴含了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周易·易传·系辞上》所说的 “列贵贱者存乎位”。什么是“位”?“位”就是环境、圈子。环境改变心境,圈子改变命运。
所以,想要改变人生,不妨试一试改变环境。中国自古就有“良禽择木而栖”、“树挪死、人挪活”这样的说法。你看,在采集渔猎的原始社会,人们不断迁徙,正是为了寻求水草丰美之地。
当然,跳槽要选择正确的时机。什么才是跳槽的正确时机?为了追随自我的人生规划,为了展现自身的才华、活出自我的价值,而不是为了逃避工作压力,岂不知“东山的老虎吃人,西山的老虎也吃人”?
同时,切莫跳槽跳出了惯性!频繁的跳槽使人无法积累,也会陷入职场的信任危机。当吕布在下邳(布衣公子老家江苏睢宁)被曹操所擒,为求不死,欲臣服于曹操,曹操问刘备的意见,刘备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曹操听罢,并没有给吕布活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