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干,我在门诊上遇到好多孩子,都说自己口干舌燥,皮肤也痒得难受,哪怕喝了不少水,这些不舒服的感觉还是没有缓解。

家长们可以对照看看,如果孩子出现下面这些表现,那就说明是津液亏损,阴虚内热了,可不是简单的缺水这么回事儿。
1、口气重,口干舌燥,嘴巴、皮肤干燥起皮;
2、经常喊口渴,但嗓子还是干,喝水也不解渴;
3、鼻子干痒,容易流鼻血,心情烦躁,;
4、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小便量少色黄,手脚心发烫;
5、晚上睡不安稳,盗汗,磨牙;
6、长期津液亏虚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导致骨龄偏大、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如果孩子有这些情况,光靠多喝水可解决不了问题,得想办法给孩子补津液。
中医说的“津液”,是在我们人体内起到滋养脏腑、濡润组织作用的精微物质,需要通过脾胃的运化才能生成。
所以水喝的再多,但孩子脾胃运化功能差,照样补不了津液。而且还可能饮水过多,导致脾湿,阻碍水液运化。

想要真正的润燥解燥,补足津液,可以试试以下3个食疗方:
一、雪梨银耳百合饮
准备:雪梨(核去掉后切成块),干银耳(提前泡发)、百合。
做法:把泡发好的银耳撕成小朵,和雪梨、百合一起加水炖煮1个小时,最后加上冰糖调味就可以了。
功效:雪梨有润肺生津的作用,银耳能滋阴润燥,百合可以清心降火。这个饮品适合总是口干舌燥、夜间盗汗、手心发热的孩子。

二、乌梅三豆饮
准备:乌梅、黄豆、赤小豆、黑豆
做法:把这三种豆子提前泡2个小时,然后都放进砂锅里,用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慢慢煮1个小时以上,煮好后加点冰糖调味,把渣去掉,只让孩子喝水就行。
功效:乌梅能酸甘化阴,三种豆子可以清热利湿。乌梅三豆饮能清肝火、解积食,尤其适合在春季容易过敏、爱上火、反复感冒的孩子。

三、五汁饮
准备:梨、鲜莲藕、荸荠、甘蔗、白茅根。
做法:把藕和荸荠洗净去皮,梨洗净,然后都切成块,把白茅根洗净后,浸泡30分钟,把上述食材一起榨成汁,煮开就可以喝了。
功效:莲藕清热生津,梨生津止渴,荸荠可以清热生津,化痰消积,甘蔗清热生津,润燥和中,白茅根清热利尿。这五种食材搭配在一起食用,可以生津止渴、清热润燥。

另外,我经常和家长们强调,食疗方可以缓解轻症,但要是试了后效果不明显,或者孩子的症状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门诊案例年初我接诊了一位6岁女孩,她的身高只有109公分,比同龄人矮了七八厘米。家长告诉我,孩子除了零食,啥都不喜欢吃,三天才排一次大便,晚上睡不安稳,天天嚷着口渴,喜欢喝凉的。整个冬天一厘米没长,可把家长愁坏了。

结合孩子的舌苔和症状,判断是脾虚积食时间长了,导致了阴虚内热,甚至已经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所以,我采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从消积清热入手,同时兼顾脾胃的调理,帮助孩子长高。
方子:焦山楂、炒麦芽、连翘、淡竹叶、茯苓、白术、陈皮等。
这个方子里,山楂和麦芽专攻食积,连翘和淡竹叶把火引下去,茯苓和白术可以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从根源上切断内热的产生。整个方子攻补兼施,性质温和,不会伤到孩子的正气,尤其适合长期积食、反复上火的孩子。
同时,我还叮嘱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停掉零食,请门诊的营养师给孩子定制食谱,每天照着做。
仅仅过了2周,孩子的大便就通畅了,胃口也正常了。1个月后,孩子的舌苔干净了很多,睡觉也踏实了。3个月后,孩子的身高增长了2.7公分,长速明显提升。看到这么好的效果,孩子妈妈特别高兴。
我经常跟家长们说,孩子矮小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只要找准病因,用中医调理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