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护法战争中风云人物心里的小九九

文叔逗号 2024-02-27 21:40:49
前言

今天我们来说说民国初年护法战争。这是一场孙中山与军阀的决战。但也是孙中山一次非常尴尬的战争,后来孙中山在遗嘱当中说的尚未成功的革命,只得也是这一次,历史书上也叫三次革命,这场护法战争影响深远,那么这场护法战争是怎么打起来的呢?事情还得从张勋复辟失败说起。

段祺瑞颠覆法统 护法战争爆发

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的讨逆军攻入北京,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闹剧结束两天后,7月14日,屡次被玩弄的大总统黎元洪终于看破红尘,决心急流勇退,于是发了份电报给副总统冯国璋。

这一天之后,总统就换成了冯国璋,但是冯代总统可是有兵的啊,比起号称泥菩萨的前任总统黎元洪,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他可不会自身难保。不过冯国璋凭一份电报就当上大总统,劳苦功高,三造共和的段总理,难道就没有意见吗?没意见,不止没意见,还非常欢迎。

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同属北洋系的袍泽之情吗?当然不是,这两个人都是政治人物,大家可能没当过政治人物。那么让我来提醒一下合格的政治人物,没有私人感情的。但段祺瑞打的算盘是,冯国璋拥兵自重,独霸长江流域多年啊,与其让他留在南方当孙权,还不如以退为进,让出总统大位把他引到北京来。

只要他到了皖系地盘,就算他当总统也不难对付啊。于是,1917年8月1日,这个各怀鬼胎的新一届政府就顺利组成了。一开始这些政府的运作还算顺利,毕竟段总理和冯国璋共事多年了,总是有点香火之情。何况,以冯国璋在北洋系当中的辈分,加上直系十万人马的捍卫,段祺瑞的手下再嚣张,也不敢显露,丝毫不敬啊。

然后在这种如鱼得水的气氛下,两个人就合谋干了一件大事。正是这件大事,惹了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什么大事呢?段祺瑞公开宣布他的新政府“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也就是说,完全切断了民国初年的法统,这就让孙中山无法接受了,于是护法战争爆发。

孙中山送军阀大元帅委任状 军阀已读不回

这场护法战争北方的主力是北洋军阀,基本上都是陆军,而南方的主力呢一开始则是海军,这个海军是怎么来的呢?

话说甲午年北洋水师被日本海军重创后,光绪皇帝下旨撤销海军衙门,这个撤销非常彻底啊,北洋海军编制取消,各地海军学堂,撤销,幸存水师官兵退役,总之就是放弃海军了。

不过仅仅过了一年,局势就逆转了。1896年,朝廷批准军购案5艘巡洋舰,英国造两艘,德国造3艘。船有了那人呢,福州船政大臣裕禄奏请选派第4批海军留学生,朝廷同意了转过年来,1899年4月17日,在义和团即将进入北京的前半年,太后老佛爷将正在革职待罪的北洋水师副将叶祖珪、参将萨镇冰开复他们的革职处分,命他们统领新购各舰。

有一说一,慈禧他看人是很准的,被老佛爷挑出来的,这两位还真的保住了中国海军的命脉。要是没有这两位的力争,单单是两年后的那笔庚款,朝廷就得把这5条船卖了抵债,那就没有什么海军了。

1905年夏天,叶祖珪因病医治无效,在军中病逝。1909年,从日本订购了14艘舰艇入列。是的,你没听错。后来的中国海军是从日本买船的,至此,清末留下来的所有团队合并成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负责人当然就是萨镇冰。

萨镇冰从筹办海军大臣变成行政领导,那巡洋舰队谁来带领呢?陈碧光!这陈碧光是广东香山县人,孙中山的老同乡啊,他原本是李鸿章的人嘛,广东水师的,因为参加甲午海战,战败追究革职回乡,顺势就加入了新中会。

此人也是老革命,后来因缘际会,靠着李鸿章说情,又加入了战后重建的大清海军,在巡洋舰队就由他来代理。辛亥革命爆发时,他顺势起义,于是,陈必光就成了民国海军总司令。

张勋复辟的时候,陈碧光从北京赶往上海,召集各舰舰长会议。几天后,南下广州。

南下参加护法战争的“海容号”

但单靠海军无法打护法战争,而北方的陆军全是北洋系,孙中山想发动护法战争,只有靠南方军阀。本来这也是个万全之策,只是没想到孙中山还在路上晃荡之际,张勋就完蛋了。

现在北京换成段祺瑞说了算,那么还要打护法战争吗?这是个问题。不过在段祺瑞宣布不要约法之后就不是问题了。张勋也好,段祺瑞也罢,都是军阀,给我狠狠的打。孙中山下令海军全体舰队来广东,然后宣布在广州召集国会,邀请北京的国会议员南下护法,还邀请黎元洪到广州执行大总统职务。

结果呢,海军来了,8月5日,陈碧光率7艘战舰,10艘运输舰抵达广州。议员也来了,8月25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开幕。虽然人数不怎么齐,好歹是有个场面。不过黎元洪宣布退休了,不来了,那正好反正也很难安排他。9月1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

9月10日,孙中山正式就任,宣布恢复约法,同时通令缉拿段祺瑞。至此,护法战争正式开始。虽说战争动员是做好了,但是军队却都不是自己的人。

这个军政府有两位元帅,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陆军都在这两个人手上,他们也在军政府挂挂名当元帅,是组成统一战线的。不过有点尴尬的是,3个元帅当中只有孙中山一个人就任,另外两个真正手握兵权的元帅都没来,送去的元帅委任状,人家倒是收下了,但是肯定不会接受军政府的指挥。

也就是说,这个军政府基本上几乎无兵可用啊,那怎么办?还好,这里是广东,地面是孙中山的老家,熟人多,容易招呼帮手。孙中山想到了一个帮手。广东省省长朱庆澜,他是前清将领,袁世凯死后,被派到广东当省长,当时正在被土匪头子陆荣廷欺负。

啊,这样说吧,孙中山带着海军到广东跟朱庆澜结盟,就像刘备带着人马到荆州投靠刘表一样,双方利害关系一致,很有合作基础。而且朱省长手底下还有个老熟人,前清秀才,同盟会会员陈炯明,他当年跟着黄兴参加过红花岗起义,妥妥的老革命。

辛亥革命时,他光复了广东省,于是就被袁世凯任命为广东都督。但是他不听袁世凯的命令,手下被袁世凯收买后叛变,只好只身逃往南阳,继续革命。后来在护国战争时重返广东招兵买马,现在正在朱省长手底下率领警卫军,没有比陈炯明更合适的人了。

双方协商之后,决定改编广东新军30个营交给孙中山,定名为粤军,分为两个军,第1军军长陈炯明,第2军军长许崇智。这次粤军就是此后护法战争的南方主力了。蒋介石此时也在孙中山身边,但他革命阵营当中的地位,顶多也就是个受瞩目的中阶军官,绝对谈不上什么领导地位啊,他还需要接受磨练,而且还要遭遇很多次挫折。

目前这30个营有点寒酸,但是革命靠的是信心嘛,当年才几千兵马就打垮了袁世凯的皇帝梦,现在两万多人肯定得有一番作为啊。

南北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却赢了战争

不过段祺瑞在收到南方造反的报告后,可能已经笑掉的大牙了。因为此时段祺瑞已经获得日本援助,那些日械师正在紧锣密鼓的训练,南方仅凭装备落后了30个营就敢造反,算算两边的硬实力,南方真是没有一战之力。段总理的确有足够胜算,可是冯总统不同意动武啊,冯总统主张和平统一。

冯国璋话说的很好听啊:“民国这些年以来,战祸连绵,现在复辟刚刚讨平人心还很乱,不如安抚一下南方各派,求同存异吗?”

当然了,大家都知道他的心声,绝不能让段祺瑞武力统一全国啊,就在这种各怀鬼胎的局面下,南方率先动手了。

南方的北伐军后面陆续凑了有15万人,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4省陆军以及海军第一舰队,兵分3路。

第1路,陆荣廷负责出两广进湖南,打算拿下湖南之后再攻湖北。这一路是战力最强的,算是主力。

第2路,唐继尧负责,出四川,算是分散北军的防御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会占领武汉进军北京。

第3路,陈炯明负责,计划出广东进攻福建与浙江。不过这是虚的,因为部队还在训练中。

你发现了吗?其实这场北伐孙中山根本做不了主,因为他唯一能指挥的军队还在训练,真正开打的都是人家手上的军阀部队。

那么你会不会觉得奇怪,南方军阀为什么要淌这趟浑水?难道真的是被孙中山的爱国主张感召?当然不是啊,其实南方三派的团结也是段祺瑞逼出来的。

虽然我们都站在南方立场来说这场战争,但是真正先下手为强的,其实是段祺瑞。1917年9月9日,就在广东军政府成立的前一天,段祺瑞亲信傅良佐就带着北洋军精锐部队王汝贤的第8师,范国璋的20师,总计3万人抵达湖南,号称要支援湖南防御。

这谁都知道段学瑞想干嘛。北洋军精锐压境,消息传来,陆荣廷和唐继尧就紧张了。如果湖南被段祺瑞拿下,广西、云南就危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借孙中山的名头开打吧。顺带一提,湖北和江西是直系的地盘,如果湖南变成了皖系,那么直系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就危险了。于是,冯国璋明里暗里扯后腿的算计就少不了。之后湖南宣布独立,带头人就是程潜,他也是同盟会会员,老革命。

早在孙中山号召护法之初,程潜就回到湖南,发动湖南驻军起义。程潜在湘军当中声望很高啊,再加上湖南当地的谭延闿,赵恒惕,对段祺瑞的态度都很不爽。双方一拍即合,程潜宣布成立湘南护法军,然后就跟北洋军开打了。战场在湖南衡山,史称护法第一战,结果大败。北洋军迅速攻占衡山、邵阳等地。

“旗开得败”的消息传来,南方大势紧张,段祺瑞如果乘势南下,陆荣廷就首当其冲。所以桂系的护国联军,急行军4天后,7万大军抵达湖南,加上原来的湖南护法军,号称12万,这是北洋军的4倍以上。

而且北洋军的士兵并不想替段祺瑞打仗,他们只想打点轻松仗,所以这次换北洋军一触即溃,王汝贤、范国璋毫无想法,迅速撤退。

几天后,联军收复所有的失地,段祺瑞亲信傅良佐见势不妙,迅速逃走。3天后,更坏的消息传到段总理府,王汝贤、范国璋这两个败军之将直接通电全国,反对护法战争,主张和平。消息传出,全国数百家媒体的呼应,一下子呼吁和平之声响彻云霄。

段祺瑞这下子眼冒金星,还真有当年袁世凯众叛亲离之感。怎么回事?这两个哥们怎么突然就反了,原因很简单,王汝贤和范国璋其实是直系人马,冯国璋事先给这两人发去了命令,先意思意思打个几仗,卖段总理一个面子,然后找机会宣布议和,然后强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让段祺瑞在讨平张勋后挽回的声望一去不复返。各地军阀眼看北京政府又要垮台,纷纷学着当年袁世凯倒台前的态势,宣布独立。其实就是抢地盘啊。四川军阀刘湘、陕西军阀杨虎城都在这一波护法风潮下自立。几个月之间,风云变色。

形势一片大好,孙中山先生准备乘胜北上,拿下北京。可陆荣廷和唐继尧又开始不听话了。前面我们说过了,他们两个没有大志向,就想在各自地盘当土皇帝。面对要求“和平统一”的冯国璋,陆、唐二人甚至派代表与冯国璋商量“我们不北上,你也别南下,咱们永不动刀兵。”

至此,护法联军本就不受孙中山控制,于是各自回到了各自地盘,轰轰烈烈的护法战争就这样就结束了,独留光杆元帅孙中山,和一个空壳的军政府。但唯一有意义的,就是让革命党认识到,枪必须握在自己手中。

0 阅读:30

文叔逗号

简介:记者、资深媒体人、主流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