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中展示出的赤城之美

浩慨说历史 2025-02-19 05:49:11
从古诗中展示出的赤城之美

赤城旅游

每当清晨太阳冉冉升起,霞辉山峦、交相辉映,城邑随之被浸染的又亮又红,故而名曰“霞城”,又叫“赤城”,赤城的这一壮丽景色被途经这里的文人们津津乐道,为此流传着不少名诗佳句。

《赤城》

【元】黄溍

鸡鸣秣吾马,晚饭山中行。

何以慰旅怀,赤城有嘉名。滩长石齿齿,树细风泠泠。

时见岩壁间,粲若丹砂明。温泉发其阳,捴诃勤百灵。

前峰指金阁,真境标殊庭。白道人迹稀,青崖云气生。

信美无少留,缅焉起深情。

诗中描写作者鸡鸣便起身颠簸在上京途中,行走山中,天色渐晚,人马疲惫不堪,可聊感欣慰的是来到了富有嘉名的赤城,疲劳消解,心情豁然,忽被眼前的一片北国异域风情所惊异。

诗歌第5句至8句形象的描摹了赤城的山川风貌——陡峭的岩壁、嶙峋的石滩、细数丛林、飒飒凉风,最感奇特的是崖壁间闪烁着红色晶亮的光彩,如同丹砂般粲然明亮,红色的山脉甚是少见,9至12句诗歌展现了两处风景胜地:一道罕见的温泉,热气蒸腾,周围树丛百灵欢呼雀跃,这真是一个优美的自然胜境,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所说的温泉,也是赤城独特而罕见的一道奇观,诗人们不仅称颂而且享受着这独特的自然之景。

元代那些上京扈从的官吏们,到了赤城,宁愿绕道,也要到温泉沐浴,可见温泉之水对达官贵人强烈的吸引力。

赤城温泉——关外第一泉

赤城温泉又称汤泉,史称“关外第一泉”,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南距首都北京110公里,西临崇礼国际滑雪小镇,北依坝上草原,东携承德避暑山庄。

温泉谷海拔942米,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酷暑时节月平均温度也仅有20.1摄氏度,年均降水量412.6毫米,是一个度假观光、休闲疗养的好地方。

赤城汤泉有总泉、胃泉、眼泉、平泉、气管炎泉和冷泉六个泉眼,各种泉的流量、温度、成份各不相同,最高温度68℃,属于医疗型硅酸锶氟泉。

数百年的浴疗实践和近年来的科研成果表明,滚池水对于风湿性、类风湿性、肥大性关节炎,肩周炎,风寒性腰腿疼,神经性、过敏性、脂溢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瘙痒症、癣、疥等皮肤病有特殊浴疗效果。

据《康熙起居录》载:康熙十年(1672年),康熙帝祖母孝庄文皇后(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尔布泰,通过塞外回京的大臣们得知盛名久远的关外第一泉——赤城汤泉,对洗浴老寒腿(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神奇,于是,向康熙提出到赤城汤泉洗浴老寒腿,康熙帝欣然同意,并迅速派内务大臣海喇孙及太子少师和硕额驸耿昭忠,前往赤城汤泉修建行宫,行宫就建在现在的蓄水池位置,即《赤城县志》说的“屋两层,各三间”,楼上为卧室,楼下“凿石为盆”,“明渠引泉”,供太皇太后洗浴。

(康熙帝奉祖母孝庄皇太后幸赤城汤泉疗养图)

《温泉行》

【清】玄烨

温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遥自丹沙生。

沐日浴月泛灵液,微波细浪流琮琤。

初经石窦漾暄溜,烈势直与炎曦争。

潆洄碧涧落花驻,掩映翠献霜林明。

汀回溪转入栏槛,甃以文石何澄泓。

方壶圆峤时自暖,紫芝朱草冬常荣。

殿启披香溢石髓,盘低承露浮金茎。

冲瀜太和蓄元气,炎德利物功难名。

氤氲沆瀣结紫露,缥缈云霞边赤城。

高秋九月天爽飒,鸾旗凤节纷相迎。

慈宁雕辇度阊阖,绛霄账殿开蓬瀛。

神泉淑景供游赏,流金潄玉堪怡情。

时巡岂必瑶圃远,对此心意皆和平。

华清秀岭杳寂寞,鲸鱼凫雁徒纵横。

曷若兹泉独标异,万年胜迹环神京。

岁时来往护仙跸,点笔为赋温泉行。

《赤城》

【清】玄烨

慈宫曾此驻温泉,展转依稀廿五年。

今日征途冰未解,当时冻岭雪还全。渐近边关风土别,长驱旌旆岳山连。

孤城寒重深宵静,敢卜龙沙奏凯还。

《赤城》诗中“前峰指金阁,真境标殊庭”是另一处名胜之地,所谓“金阁”指的是著名道教圣地金阁山,这里是元代道教大师洞明真人的修炼之地,

赤城——金阁山

金阁山位于县城以北11公里处的观门口村以西,因早年有金阁仙人在此修炼,所以称为金阁山,金阁山的山门前有两棵巨株古松,此门用水泥石柱为原料,造型十分独特,两棵古松相剪,古松枝干相交汇,形成了一个门字,气势浑然,象征着金阁山会像这古松一样万古长青。

金阁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这里是赤城县有名的天然林区,林区总面积5674亩,其中森林面积4779亩,森林覆盖率84%,百年大树屡见不鲜,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这里有植物83科755种,山深林密,当然就少不了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山中有40多种野生动物,比较珍贵的有狐狸,獾,刺猬,豹子等等。

金阁山的海拔从800米跨越至1760米,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夏秋两个季节,炎炎夏日这里的气温在20℃左右,可谓天然的避暑胜地,如果深入到山中腹地,还可以感受到秋天的丝丝凉意。

金阁山主要分为游仙峪、中庵和南嵯洞窟三部分,峪指山谷,可想而之,游仙峪一定是山谷中的开阔地,游仙峪坐落在金阁山脚下,三面环山,著名的灵真观就建于此。

赤城——独石口

在赤城县有一个叫做独石口的地方,因有一块巨石而得名,这块硕大的孤石从何而来也引发了途径这里的文人们丰富的联想。

《独石》

【元】胡助

坚顽未必中韫玉 夜疑伏虎空飞镞。

安得炼之补天漏 徒使千秋擎佛屋。

《独石》

【元】刘敏中

岿巍块若周王鼓, 嵬碾踞如李广虎。

或脱娲皇补天手, 或惊神禹疏凿斧。

独石口位于河北赤城县北,是明长城宣府镇上的一座重要关口,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故因此而得名,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

独石城坐落在南北流向的两河之间,左为黄龙河,右为青龙河,背靠蜘蛛山,所以有“二龙戏珠”之说,独石上镌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

面对这块孤石,诗人们各种想象推测,诗兴大发,每年扈从巡幸人马都从这里经过,他们用诗歌寻觅着独石的来历,他们用心灵吟咏独石的文化,他们用自己的领悟演绎着石的神话,六七百年后,古人们揣测的独石至今依然矗立在这片热土上,等待人们最终对它做出的科学注解。

祖国各地的山水风物、人文景观,具有永远挖掘不尽的美,是文学素材的重要来源,更是古代文人热衷表现的对象,诗人们在赤城留下的诗作保留了古代赤城地域历史文化的第一手具体而形象的历史文化史料,让我们更全面立体的了解赤城读取独特而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产及文化渊源,

赤城——滴水崖

白河从独石一路南下,到了后城开始变得温顺而开阔,形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的小平原,当你从骆驼山的山湾一转,在红色的丹霞山下,一座小城静静地坐落于千倾碧波之中,好一派美丽的田园画卷……

几百年前,明代著名诗人徐渭也来到过这座小城,他从独石顺着白河故道辗转来到后城,当他驻足丹霞山下,看着眼前这美丽的景色时,他依然是被震撼了的。他似乎看惯了江南的小桥流水,云山雾壑,但当他面对后城的山水时,一下子被这里的美丽所吸引,一下子被雄浑的丹霞山的震撼,他似乎是情不自禁的吟出了这首:

滴水崖

“朝阳道观一石,滴水孤崖百丈边。

余气出关连大漠,长风吹壁立青天,

窗扉近在栖雕处,阁道都栏坐客前。

不信夜来高顶望,定应笙鹤下瑶仙。”

诗句中后城的景色不得不让你心存向往……

徐渭在的这个地方就是滴水崖下,他北望是高可万丈的滴水崖,南观便是碧波千倾的小平原和这座朴实美丽的小城。而当今,无论是谁站在徐渭当年驻足过的地方依然能生出几许感慨,但却有谁能吟出这样的诗句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