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中东一个荒芜的地方,犹太教徒们在那里举行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集会。那时,有66户犹太家庭,100户犹太人,在犹太国家基金会的资助下,在中东雅法北部,在一片12英亩大小的沙丘上购置了一片土地。

他们聚集到了一座沙丘之上,准备以抽签的方式来划分这块土地。为此,他们收集了一只白一只灰的两个贝壳。他们在灰壳上刻上了地号,白壳上刻上了家人的姓名。然后,他们随便挑选了一个白贝和一个灰贝,以此来确定每个家庭的所有权。
每个家庭获得了他们自己的土地后,便开始着手建设他们的新家。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这片曾经的荒地已经变成了一个有了赫茨尔、阿哈德·哈姆、耶胡达·哈勒维、利林布鲁姆等四条街道的小镇,而66栋住宅楼也全部完工,还建立了供水系统。
到了1922年,这里已经初现城市的面貌,变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小城镇。

特拉维夫-雅法市
后来,在二战期间,由于德国等地的犹太人遭受一系列众所周知的驱逐和清洗,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了这个地方。之后,这座小镇吞并了许多阿拉伯村庄和农田,包括那些稀疏人口的巴勒斯坦村庄,最终与雅法合并成了特拉维夫-雅法市。
鉴于中东地区犹太人数量持续增长及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犹太民族在当地成功创立并发展出名为"以色列"的全新国家,特拉维夫亦顺理成章地被指定为以色列国的首任临时首都。至今日,该地方已转型为以色列人口最为稠密之地域。

此座城市名称来历颇具深意,其初创之际即定名为特拉维夫(Tel Aviv)。这个词汇在希伯来语言中的深远含义为“一座土丘的复苏季”,象征着古老犹太民族故乡的繁荣复兴。
然而对曾在此块热土上繁衍生息的阿拉伯族群而言,这显然并非所谓“一座土丘的复苏季”。随着大批犹太人的进入,土著阿拉伯与新兴犹太移民的冲突不断升级,冲突不断升级,出现了一系列的纠纷与困境。一九四七年,联大作出「181号决议」,建议在巴勒斯坦成立「犹太」与「阿拉伯国」,以色列终于在这块土地上扎下根来,而原住民却被逼得四处迁徙,背井离乡,无家可归。
现在看看地图,你会发现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领土已经被以色列占领。
而最近备受关注的加沙地区就位于地图的左下角一小块地方。

加沙地区对许多巴勒斯坦人来说是最后的避难所,尽管总面积不到300平方公里,但却居住着超过200万巴勒斯坦人,人口密度几乎与香港相当。
与香港高楼大厦林立不同,加沙几乎全是密集的矮楼,入目的都是低矮密集的楼房,从卫星图上甚至看不到一丝绿色,根据媒体报道,整个加沙地区连一座像样的专科医院都没有,人均居住面积极其狭小,生活品质几乎为零。另外,加沙是一个干燥的区域,有三分之一的面积都是荒漠,缺水十分严重。
一旦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最佳的土地,他们不仅掌握了加沙地区的边境、领空、领海,还控制了食品和电力供应。
在这个地区,居民们面临着缺乏资源与能源的困境,他们的生活主要依赖于来自各方的紧急支援以及赈灾接济。其中,联合国以及阿拉伯国家作为主要的援助提供者,然而这些物资往往会遭到以色列方面的严格监管与阻碍。

加沙—残破的家园
以色列也没闲着,瑞典和法国的捐赠物资也都遭受过以色列军队严密的包围与细致的搜索检查。在2008年间,以色列竟然强制禁止了所有国际人道救援车辆的进入以及离开,这直接导致原本匮乏的加沙地带的水、电与食品供应几乎陷入完全停滞的状态。
而更糟糕的是,为了防止贫困的巴勒斯坦人前往以色列寻找生计,以色列修建了一道巨大的水泥围墙,长达数十公里,比柏林墙还要高。这堵墙将加沙地区完全围了起来,囚禁了巴勒斯坦人。
墙的周围设有300米的禁区,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岗楼,装有数百个摄像头和雷达系统等传感器。任何试图进入禁区的人都会被驱逐,甚至被射杀。

一哭难休
就连海上也设有武装人员的越境侦测系统。加沙地区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根据国际法规,应享有15公里的捕渔区,但以色列只允许当地居民在离海岸不到3公里的地方捕捞,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遭到开枪射击。
总之,以色列不仅围困了加沙,还限制了他们的一切资源,巴勒斯坦人甚至连吃饭都要经过以色列的许可。西方许多媒体都将其称为一个“露天监狱”。

废墟上的蜘蛛侠
更糟糕的是,以色列经常轰炸加沙地区,声称那里有“恐怖分子”,短短几天事件,就有3500名儿童遇难,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还信誓旦旦的向世界各国宣称,之所以他们对加沙进行空袭,是因为那里的儿童和妇女用砖头扔他们!导弹对抗板砖,以色列也算开了无耻之先河!
也难怪巴勒斯坦人会反抗!战争怎么可能消除得了民族仇恨?以色列真的需要反思一下,难道二战时期德国人诉诸犹太人身上的苦痛全部转移到收留他们的阿拉伯人身上就能获得满足感?
以色列是要做出个选择了!
人善让人欺,马善让人骑,现实版的农夫与蛇
给孩子每个分一个手雷!一对一的干,干到没有以色列人为止!
农夫与蛇的新故事
他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下一个就是乌克兰
历史不完整,再就是西岸就过的比较好
12英亩分给一百户家庭还建城镇,这是小人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