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的洪九果品

灵兽 2025-04-24 10:08:42

▲这是灵兽第1608篇原创文章

洪九果品的“失败”不仅是个体问题,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困境。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洪九果品暴雷

曾经被誉为“水果第一股”的洪九果品,在停牌一年后陷入巨大危机。

4月16日晚,公司发布公告称,包括董事长邓洪九和其妻子江宗英在内的6名核心高管因涉嫌骗取贷款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重庆警方立案侦查。

根据公告内容,自2025年1月6日起,公司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湖南路的主要办公场所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进出,正常的办公活动无法进行。洪九果品表示,目前掌握的信息有限,尚无法评估这次事件对公司业务的具体影响。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刑事案件,但实际上,揭开了公司长期存在的财务问题和管理隐患。

尤其是从董事长邓洪九,到监事会主席余利霞,均被采取不同刑事强制措施,几乎将公司核心管理层“一网打尽”;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这种“灾难”极为罕见。但如果重新梳理洪九果品暴雷之前的相关动作,其实并非毫无征兆。

早在2024年3月,洪九果品就因未能按时发布2023年的年度报告,被港交所紧急停牌,至今已经超过一年。停牌前,公司股价较发行价暴跌了95%,市值从巅峰时期的600亿港元缩水到仅剩28亿港元,几乎跌到谷底。

与此同时,有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停牌后,公司开始拖欠工资并大幅降薪,甚至通过各种方式逼迫员工主动离职。而所谓的“员工持股”也被揭露为信托代持,股份在十年内无法自由交易。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捆绑员工资金,将劳动关系变成一种长期束缚,严重侵害了员工的合法财产权。

据悉,洪九果品曾以“员工持股计划”作为福利向员工宣传,承诺上市后将带来丰厚回报。然而,这种所谓的“福利”实际上是利用“上市梦”裹挟员工,用股份认购填补公司资金缺口。签约时,公司拒绝盖章、不提供合同副本,甚至在会议上禁止员工携带手机,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显然是在利用高管的权威和话术向员工施压。

停牌后不久,公司在2024年4月发布公告称,三名非执行董事——董佳讯、夏蓓和刘安洲因“个人工作原因”辞职。其中刘安洲还担任公司薪酬考核委员会主席。尽管公告中强调三人离职与董事会没有意见分歧,也没有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

一位行业内人士告诉《灵兽》,洪九果品三位非执行董事集体辞职,应该与洪九果品的财务问题有着直接关系。

事实上,洪九果品的财务危机早已显露端倪。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向一批新增供应商支付了34.2亿元的巨额预付款,占全年预付款余额的近80%。这些供应商大多为新合作伙伴,没有交易历史,注册资本仅几十万元,却承接了数亿元订单。更令人疑惑的是,多家供应商的社保参保人数为零,这些异常数据让市场对洪九果品的财务状况产生了高度质疑。

不仅如此,2024年1月,公司又向这些供应商支付了15.2亿元的预付款,但当月仅收到4.5亿元的货物回款,资金流向成谜。

对此,公司的审计机构毕马威要求洪九果品提供完整的会计记录和资金预测,但公司管理层始终无法给出合理解释。最终,毕马威在2024年4月宣布辞任审计师,这一举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怀疑。

2

布局已久 ?

回顾其高光时刻,洪九果品曾上演了一场惊人的增长神话。

自2019年起,公司年收入从20亿元起步,一路狂飙突进,到2021年已突破百亿大关,至2022年上市当年营收超过150亿元。资本市场也报以厚望,上市首日股价盘中一度上扬,市值最高190亿港元。

盛景之下潜藏着巨大的反差。

上市两年间,洪九果品仅按规定发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中报,之后再未披露任何业绩报表,直接导致长期停牌。尽管账面上的营收数据亮眼,但公司却始终面临“账面繁荣、现金难见”的尴尬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至2022年,洪九果品累计经营性现金流为负36亿元,主要依赖股权质押来维持资金链。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高达86.7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90%以上,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从144.8天延长至188.5天,坏账风险持续飙升。

对比百果园的数据,在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仅为20.68%和8.6%,远低于洪九果品的水平。如此高比例的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大量资金,也让公司的现金流面临巨大压力。

公司还面临巨额预付款流向不明的问题。应收款项不断攀升,预付款却缺乏清晰的去向,使资金链愈发紧张。为维持运营,公司不得不通过频繁质押股权和配售新股融资来获得资金,但这些资金大多用于偿还债务,难以支持业务扩张。

自2024年4月起,董事长邓洪九及其妻子江宗英频繁质押股权,累计质押股份已占其直接持股的65%,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4%。然而,随着股价持续暴跌,这些质押股份面临平仓风险,一旦触发,将有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易主,进一步加剧经营危机。

尽管公司竭力通过质押融资填补资金缺口,但这显然是杯水车薪。2024年,包括兴业银行重庆分行、招商银行重庆分行、开泰银行(中国)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因借款合同纠纷对洪九果品提起诉讼。此外,公司还陷入多起民间借贷纠纷,深陷债务泥潭,财务状况濒临崩溃。

此外,洪九果品的供应链管理也存在明显短板。数据显示,其冷链流通率仅为22%,远低于欧美国家95%的平均水平,水果损耗率居高不下,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上述行业内人士告诉《灵兽》,水果零售行业对供应链管理、库存周转效率和门店选址的要求极高,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货品积压,接着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来清理库存,但这样会进一步压缩利润,最终导致亏损扩大,同时削弱市场的信任。

洪九果品正处于这样的困境。一方面,它承担着高额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却难以回收巨额的应收账款,资金链在2023年已经濒临断裂。

3

水果巨头的行业“通病”?

洪九果品的暴雷并未让业内人士感到意外。

这场危机不仅暴露了家族企业治理失控的问题,也折射出资本过度催熟模式下商业逻辑的崩溃。作为曾经的“水果第一股”,洪九果品的失败凸显了水果行业的结构性缺陷——重资产模式与轻现金流的矛盾,以及供应链金融风险、预付款与应收账款大幅超净资产等问题。

一位行业分析师甚至向《灵兽》直言:“洪九果品的溃败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更是整个生鲜供应链行业估值逻辑需要重构的信号。”

事实上,国内水果行业的整体状况似乎都不容乐观。

拿百果园为例,在3月27日晚,发布的2024年财报,“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以及“门店减少966家”的数据引发市场震动。最直接的“负面”是其加盟模式失控再被提及,日均关闭2.65家门店,净利润从盈利转为亏损,暴露了现金流管理和对加盟商监管的漏洞。

与百果园相比,鲜丰水果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尽管鲜丰水果一直试图冲击上市,但业绩增长已经趋于乏力。从2020年至2023年的财务数据来看,2021年是鲜丰水果的巅峰,此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中国水果零售行业一直有“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的美誉,三家企业各自占据一方市场。然而,如今它们却无一例外地陷入“困境”,似乎正印证着整个行业的集体阵痛。

纵观邓洪九从码头苦力到百亿富豪的逆袭,曾是创业者的励志典范。但随着洪九果品的暴雷,这段商业传奇的光环逐渐褪去,留下的,是从巅峰600亿港元市值跌落至28亿港的“资本废墟”,以及关于贪婪、盲目扩张和商业模式缺陷的沉重教训。

但洪九果品的“失败”不仅是个体问题,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结构性困境。水果零售行业本质上对供应链管理、现金流周转和门店选址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企业很容易陷入“库存积压、降价促销、亏损扩大、市场信任流失”的恶性循环。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水果零售行业的核心在于供应链效率和现金流管理,但很多企业过度追求扩张规模,忽视了这些关键点,从而陷入困境。”

除了运营模式的问题,资本泡沫也是洪九果品等企业走向危机的重要原因。在资本催熟模式下,企业往往被迫追求短期增长,忽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洪九果品的财务问题、百果园的加盟商管理失控等,都是资本过度介入导致的后果。

接下来,中国水果零售行业在经历了多年野蛮生长后,或许要迎来一场“清算期”。(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0 阅读:0

灵兽

简介:一群资深媒体人打造的新媒体平台,为商业原创报道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