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听禅 2020-05-01 12:43:02

王大爷今天76了,独自一人住在家,老伴早已去世多年。儿子在外买了房,很少回家,一般只有过年那天才会带着全家回到老家团圆。每年这个时候,王大爷忙里忙外,格外高兴。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都快20出头的年纪了,没有几年就要踏入社会,独挡一面,王大爷心里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王大爷的儿子在某外企做高管,每年收入不菲,在不到30岁的年纪时便凭借一己之力在大城市全款买了房,这对于当时王大爷的街坊邻居可谓是不小的轰动,之后儿子的事业更是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儿媳是某高校的一名教师,985硕士毕业,高学历,人长得漂亮,而且特别会事,每年跟随儿子一起回到老家后,帮着王大爷忙前忙后的,忙里忙外的,十足的贤惠。而且每当有街坊邻居来王大爷家串门时,媳妇都会都会笑言笑语,好生招待,丝毫没有敷衍了事的意味。媳妇总能和这些街坊邻居有说有笑,打成一片,好不令人羡慕。比儿子比不了,比儿媳更是比不了,究竟是羡慕多一些还是嫉妒多一些呢?

孙子孙女如今都已双双进入大学了,或许是因为从小起便与爷爷见面少的缘故,他们对这个爷爷并不感到十分亲热,回到老家后只是坐在那儿一个劲的玩手机,谁叫都不理会,谁叫都叫不动,这多少让这个当爷爷的有些伤心,现在这一辈人怎么都这样呢,手机有那么好玩吗,自己前半辈子都没见过手机不也这么过来的,就是现在儿子给自己配了手机,自己也只是用来偶尔给儿子打个电话,仅此而已。他实在不太理解现在的这群年轻人。

王大爷年纪大了,身体每况日下,常常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儿子不止一次地提出过想让父亲去城里养老,自己也方便照顾,这把年纪了身边可不能没个照顾的人。王大爷每次都是拒绝,说还是乡下好,遇到什么事了街坊邻居可以帮衬着,城市不适合自己。儿子也曾提过给父亲请个保姆,毕竟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身边有个人照顾总是好的。王大爷还是拒绝了,说咱们农村人请个哪门子保姆,这会让街坊邻居笑话的,儿子深感无奈。

其实儿子知道父亲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自己暂时给不了。辛苦打拼了半辈子,能有今天的成就着实不容易。商场如同战场一般,每个人都在拼命。特别是对于自己这种已经身居高位的人,一个不小心便可能受人把柄。领导今天相信你,对你委以重任,明天如果不再信任你了,你就会受到排挤,最终边缘化。

那天,王大爷一家正在吃团圆饭,突然王大爷突发疾病,随即被送往医院。经医院检查后并不大碍,医生只是告诉儿子,老人都一把年纪了,不要让他太过操劳,多注意休息,多注意补充营养,特别是钙,上了年纪的人骨头“脆”。医生说在医院修养几天便可以出院了。

回到病房,看着病榻上满脸歉意的父亲,儿子心里很是难过。其实儿子每年过年回到老家后都会给父亲留上几万块钱的零用钱,让父亲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就去买,如果不够随时给自己打电话,自己马上就汇过来。家里的那点庄稼实在没有种下去的必要,荒着就好,自己现在完全由有能力让父亲过上更好的生活,都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了,到老了该享享清福了。可是王大爷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主,家里的庄稼这么多年一直种着,儿子给的钱从未用过一分一毫,老人知道儿子挣钱不易,这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给儿子攒着,万一儿子将来需要呢。

这时隔壁病床上大爷的手机突然响了,铃声是那首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听过、都十分熟悉的《常回家看看》: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时隔多年,再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儿子记得的永远是那一句”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突然之间,儿子百感交集,回过头来看看父亲,父亲的目光依旧注视着那部发出铃声的手机,似乎父亲沉浸在了那美妙旋律之中。

同年,儿子向公司申调去了离老家最近的一个城市做负责人,妻子的工作也随之变动,虽然这儿的经济效益赶大城市差远了,但是总部表示会大力扶持。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儿子可以时不时的回家了,没事也可以把老人接来住几天,老人觉得腻了再回老家便是。老人觉得这样挺好。

远离了大城市,确然挣钱确实少了,可是儿子的心却是更加充实了。

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