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地区时候,重男轻女观念盛行。哪家要是生了个女儿,不仅夫家不高兴,婆婆都会觉得女儿不争气,自己脸上无光;若是生的儿子,就会大摆宴席,街坊领居都会前来道贺,感叹这家好福气。
小芳不幸就出生在了这样一个地区,她是被带着偏见来到的这个世上。奶奶指责媳妇头胎生的是女儿,婆婆觉得自己脸上无光,羞愧地逃走了,丈夫对母亲是唯唯诺诺的,尽管他心疼媳妇,可他更孝敬母亲。在那些天里,媳妇受尽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丈夫的嘘寒问暖只会让她感到恶心,她讨厌丈夫那副“人前人后的模样”。
她感叹自己命苦,更为自己女儿的未来感到无比担忧,她无法想象女儿在这样的先天带着成见的家庭如何健康成长。因为同样是被家里嫌弃的女儿,自己童年遭受的那些不公与屈辱,渐渐懂事后受到的那些冷眼与虐待,无时不刻不在噬咬她的心灵,侵蚀着她的骨髓。她厌恨周围的一切人,她讨厌这个冰冷的没有丝毫人性的世界。既然如此,何不双双归去,再也不用忍受世界的凄苦。就这样她竟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一起挑了井。
这一幕被刚好路过的丈夫瞧见了,丈夫及时救下了女儿,可媳妇却是永远没了。一个烈性子的女人,一个敢于用生命反抗传统陋俗的伟大女性,就这样泯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丈夫对着媳妇的尸体痛哭,她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到这一步,原来他的沉默、他的懦弱竟间接害死了媳妇。沉默有罪。
母亲闻讯赶来,瞧见了这一幕,只是冷冷的说了句,我又没逼她,她是自找的。
就在媳妇过世刚半个月,母亲便催着儿子赶紧另找一个,趁着自己身体还行,好帮儿子带孙子。儿子此刻正沉浸在媳妇去世的巨大悲痛中无法自拔,他只是冷眼看了看母亲。
这一刻,眼前这个曾让儿子感到无比熟悉且热爱的世界突然变得陌生而阴冷。空气中有些浑浊的气味,远处鹧鸪在鸣叫,门口过路的黄牛正在发出“哞哞”声。
人世间最大的恶是什么?是披着善良、正义、爱、奉献等一切人类美好品德的外衣,骨子里却是无知和愚昧,去行害人之事而不自知。无知有罪,愚昧有罪。
丈夫看着环抱中正在熟睡的女儿暗暗发誓,会用尽一生一世来呵护她,关爱她,让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年后母亲突然生了场重病,身子每况日下。老人最后的愿望是儿子赶紧找个媳妇给她生个大胖孙子,不然死不瞑目。瞧着病榻上神态萎靡日渐消瘦的母亲,儿子有些不忍。因为媳妇的去世,这一年来儿子很少和母亲主动说话,母亲有时找他说话他也是爱答不理的,他心里有怨气。儿子怨恨母亲的封建,更悔恨自己当初的无作为,他活在身身的自责中。但是另一方面母亲向来对自己都是极好的。人世间所有母性的光辉、母爱的伟大都是自己这位平凡的母亲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她是那样的和蔼可亲,她是那样的懂得体贴照顾人,她怎么会是“刽子手”呢?他怎么成为了“屠夫”呢?儿子想不明白,儿子为此感到十分痛苦。
没几天,母亲给儿子张罗了一门婚事,隔壁村一姑娘。那姑娘长得不怎么好看,黑皮肤,矮个子,身子结实,但是有个显著的特点是屁股大,农村有句谚语叫屁股大会生儿子。
果不其然,一年后,新媳妇给儿子生了大胖小子。那天,母亲看着媳妇手里正在熟睡的孙儿,连说了三声:“好,好,好”,然后竟这样咽了气。母亲走得很安详,走时脸上挂着的是幸福的微笑。儿子一时竟不知是该悲还是该喜。
女儿已经3岁半了,她可以一口气走好远而不会觉得很累。她会背诵几首简单的唐诗,碰到熟人你还会主动打招呼,与对方唠嗑。
“婶,又去干活啊,天这么热,叔呢?”
“奶奶,咋一个人在外面。我爷他又惹你呢”
“小妮儿,咋哭了,牛又放跑了啊。”
女儿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一片欢声笑语,她能给周围人带来快乐,她能使忙碌的人感到一丝凉阴,她能使脾气暴怒的人瞬间心平气和,她能使比她大很多正在哭泣的时候立刻停止掉眼泪。她就像有魔法一样,她就像人间的小天使一般,她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喜人。街坊领居甚至开始羡慕起来,原来生女儿也是如此这般的好。
在家里,看着尚躺在母亲怀抱里的小弟弟,女儿双手叉腰,睁大他那圆鼓鼓的双眼异常认真地说道:“小弟弟啊,你要快快长大哟,长大了好陪我玩。”语音刚落,突然女儿眼睛一顿,仿佛瞬间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掌嘴,“呸呸呸,不是长大了陪我玩,是长大了好孝敬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听到哭笑不得。看着才这么一丁点大的女儿就如此的聪慧懂事,父亲心里由衷的欣慰与高兴。
那年干农活,父亲不幸从山上跌落,腰部受了严重创伤,养了一段时间后,勉强能下床了,可从此只要太用力,腰就会疼得厉害,父亲从此干不了重活呢,一个庄稼人,这可要命啊。而此时母亲已经怀了二胎,不能干重活儿,这个家可怎么办呢?此时女儿不到6岁。
父亲想到村里时不时的有几个倒弄小玩意儿的,电子手表、手电筒一类的,好像挺赚钱的。以前觉得干这行不太正当,可现在为了生活能怎么办呢?父亲去问那几个外地人在哪儿进的货,东西质量咋样,犯法吗,好卖吗,有没有什么技巧之类的。那几个外乡大哥人都挺好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父亲觉得可行,便开始学着倒腾。
那几年父亲确实赚了点小钱,可比种庄稼强多了。家里日子也渐渐好过起来了。可是乡里乡村的都跑遍了,农村市场就这么大。几个一起做生意的早就告诉过父亲让他一起去城里卖,城里人都有钱,市场盘口大。可父亲始终不愿去,父亲舍不得这个家,放心不下女儿,女儿还这么小,才刚满10岁不久,怎么能没有自己在身边呢。可这一次父亲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一家老小都需要指靠他来养活,这几年做生意也让父亲的思想观念有了许多改变。
最终父亲下定决心了去城里,他和女儿约定好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回来看她,他告诉妻子自己会定时的往家里寄钱,让妻子善待女儿,好好地操持好这个家。父亲走前还偷偷地塞给了女儿好些个零花钱。
父亲已经走了四个多月了,中途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寄过一次钱,寄的数目挺大。母亲看着绿油油的钞票心里乐开了花,女儿赶紧打开信封念了起来,大致意思有三点:
(1)自己一切安好,不用挂念。
(2)城里确实比乡下好挣钱,此次寄回的钱一部分补贴家用,一部分给家里人置办几件新衣裳,买几件家具之类的。
(3)让妻子一定要照顾好女儿的生活起居,女儿要好好读书,不要太贪玩,儿子也是,等过年回家的时候会给他们带好吃的。
女儿反复看了书信好几遍,心里却在默默地算着过年的日子,不多不少,距今70天整。女儿实在有些想父亲了,父亲不在的这些日子,她感到异常的孤独与无趣。70天,多么漫长的一个数字啊。它足够让小猪长大了,足够让小蝌蚪成年了。而女儿的等待与期望让这70天拉得更加漫长。
就在过年的前几天父亲的消息再次传来,可这次传来的却是噩耗,父亲不幸发生了车祸,当场死亡。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母亲想到的是今后可怎么活啊,女儿想到的是这个消息一定是假的,父亲说好了的过年就会回来看她的,5岁的儿子想到的是记忆中很熟悉的那张父亲面孔或许将永远的见不着了。一家人都在哭泣。任谁见了这副情形,都会觉得上天对这一家人简直太残忍了,他们是多么的爱那个死去的一家之主啊,家里没了顶梁柱,以后这孤儿寡母的生活可怎么办呢。
从那天起母亲对女儿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先是不让女儿去上学,说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了,再说女孩子家家的读那么多书干嘛,然后她开始逼迫女儿去干活儿,洗衣做饭、去地里除草,学着种庄稼,女儿还要每天早起去“打猪草”,喂家里的母猪。家里的两个弟弟大多数时间也是由女儿照管。
女儿经常抹着眼泪去父亲坟前哭泣。虽然她只有10岁,但是她从来都知道这个母亲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父亲在时对自己的强颜欢笑,背地里却是呲牙咧嘴,用父亲寄回的钱给自己买最便宜的衣裳,对自己对儿子永远是大手大脚。半夜偷偷叫醒熟睡的儿子吃好吃的,被自己撞见了就说男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自己过了发育期不用吃这些。她以为自己什么都不懂,但其实自己其实什么知道。
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总认为小孩子心智不成熟,好糊弄,何尝知道在孩子眼里,自己是如此的愚不可及,是如此的低微。大人们经常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和孩子们进行战斗,孩子却从未入局。
孩子只是有些伤感,有些不太理解那些成年人的丑陋,那些所谓的“习俗”、“亲疏有别”、“成人思维”。曾几何时,那些现在大人们曾经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但是他们忘了,他们后来总觉得现在的自己一定比以前的自己更加聪明、睿智。
后来在某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女儿收拾好自己的小小行囊,向着前方出发。警察发现女儿的时候她饿的快奄奄一息,再次醒来是在医院的病房里。警察问女儿什么问题她都只是摇摇头,开始人们以为女儿是哑巴,医院判断女儿可能曾受到巨大刺激导致大脑混乱,语言系统出现了障碍,且不排除局部失忆。后来一个快退休了的老刑警收养了女儿。
老刑警领着女儿一起回家。路过服装店的时候,老人寻思着给女儿买一套新衣裳,于是他们一起走进了店里。老人让女儿自己选,女儿只是摇摇头,还是老人帮女儿选的一套。粉红色的带帽连衣裙,身前身后都印了只唐老鸭,很喜气,女儿穿上格外好看。瞧着换上新装的女儿,老人对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娃儿,真俊”。
女儿看了看镜中的自己,又看了看旁边幸福慈祥的老人,那一刻女儿仿佛以为父亲回来了,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爸”。老刑警愣了一下,随机笑着说道:“要叫爷爷勒”。
完。
很凄凉的故事
我生了两个女儿,都很可爱,我自己很喜欢,婆婆说没个男娃跟别人一样没脸见人,为什么呢,她自己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很圆满呀,自己生的自己喜欢就行
为母则强 我也生的女儿 婆婆也不高兴 但她不敢惹我 丈夫也不高兴 可是这个家我说的算…[笑着哭]
不容易,看着哭了,这是为什么呢!在农村女儿和儿子是有区别的,因为农村有体力活。
远离焦虑远离焦虑远离焦虑远离焦虑
重男轻女自古至今[得瑟]不过现在女孩普遍比男孩能力强能赚钱
总之女的绝不嫁重男轻女的家庭
这样的东西写出来有何意义呢?这种情节应该百十年前的事儿了,写它就像是散文不像散文,故事不像故事,你写这种东西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东西呢?
编不累不错[点赞]
看的想哭
历史的尘埃太厉害了
儿子女儿都一样,生下来培养都要钱
我女儿三岁了,我跟我老婆商量再要二胎,结果,她想要个儿子,还跟我说,一胎就遗憾不是个儿子,我还是想要个姑娘,我妈都觉得姑娘好。哎,重男轻女的往往是女人
切!天下男人一个德行……有了后妈就有后爸!活该早死
有的老太婆嫌孙女,那你自己是个什么玩意!
我也有两个女儿 所以我一定要内心强大到无所不能 这是最有力的保护她们的武器 自己永远不生气 女人就得混蛋点才能过得好 贤惠的女人不得好 一个老娘们的忠告[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两个女儿,老二B超的时候是个女孩,我婆婆逼我打胎,我老公没有同意,之后各种找事吵架,我老公带着我和两个女儿回了老家,我觉得这是我会永远感谢他
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幸好硬是读书读出来了!现在马上要生了,我反而想生儿子,怕我的观念里会有重男轻女!有时候又想生女儿,让自己的女儿从小到大都可以穿女装,穿新衣服,不会像我小时候穿的都是哥哥穿剩的,穿不上的,一直到初中,我都在穿我哥穿剩的!我得性格孤僻!自卑!往往用坏脾气来逃避人群!独来独往
不要再讲这样的故事了,叫人伤心!
现代的男女连婚都不想结,还纠结生男生女的?肯结婚就不错的了。
估计是故事汇里面抄来的吧[笑着哭]
故事会
中国家几千年都是重男轻女……改变不能的啊
奶奶,爸爸害的,还好有妈妈保佑,善有善报
不由得泪目了
过去农村女孩命都不好,有亲妈的很多也是被哥哥换亲了
这个做的可以。[点赞]
好文章,看的心酸,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些人血缘上是亲人,做的事情猪狗不如,真真的不如陌生人。
什么乱七八遭
而今的社会你生二个女孩与二个儿子有多大区别?结婚的负担有多重?不要在古代的故事找存在感了!有几个人有能力在结婚时不靠父母?
重男轻女的家庭,男性都该死绝
穷讲究,你一个普通人哪儿来的面子?
你若没心做好一个孩子的后妈,请别嫁入这样的家庭。多些良善,好人会有好报的
暖春的低级版
国男已废。
现在重男轻女也严重
时间观念沉淀下的悲哀
我一儿一女很满足了
这么憧事的女儿,真可爱,谁收养,谁有富。
我妈不管男女只要自己的孙子就行 所以我女儿我妈跟宝是的护着 所以现在家里我女儿是老大
都是老不死不懂自已也是女人何必苦苦相逼害死了一条宝贵的生命
还是城市好,从小还为是女孩而骄傲,可以穿这么多漂亮衣服
一看就是故事。过度渲染女孩的美好…
不知写的什么,乱七八糟
认为生女儿不好是脑残,我爸七个兄弟姐妹,就他是两个女儿,负担最轻,两个女儿都在深圳工作,有车有房,二女儿深圳三套房(两套她名下),比家族中所有男孩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