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日。立冬已过,冬至未至,平静的一天。
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正在湖北恩施的来风县展开。在县人社局当班的信息采集员聂海波,接待了一位五十多岁的本地汉子。本地汉子名叫张健全。他这次来,是替他老父亲提交材料。老爷子九十多岁。张健全这次带来的,也只是些最基本的证明。聂海波告诉张健金:这次信息采集要详尽登录老兵们的功勋战绩,凡有相关证明需一齐带来。兹事体大,张健全表示要回去跟父亲“汇报”一下。张健全回来时,手里多了一个红布包。这个红布包里的东西,远远超出聂海波的预料:
一枚奖章——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人民功臣”奖章;
一封报功书——通告“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并致贺礼”,落款是“西北野战军兼政委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副主任张德生”;
一份立功登记表——“48. 6,壶梯山,五师,师一等功,师的战英(战斗英雄)”“48. 7,东马村,十四团,团一等功”“48.9,临皋,五师,师二等功”“48.10,永丰,二军,军一等功,战斗英雄”。
聂海波震惊了。一个仿佛从革命故事里跳出来的战斗英雄,一个满载功勋、百战而归的战场传奇,此刻就在来凤,鲜活而平静,几十年无人知晓。
张健全更没想到,这些硝烟中得来的非凡功勋的主人就是他最熟悉的亲——父亲张富清。
之后很长时间,张健全都会在默默注视父亲时,回味当时的心情。是震惊吗?对生于和平年代的张健全来说,“战斗英雄”四个字,像是历史教材.上的措辞,和眼前熟悉而慈祥的父亲,难以联系到一起。他只能在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讲述与聆听中,像涂油画一样,一笔一笔、一层一层地为这画卷补回壮烈的色彩,品咂“九死一生” 四个字的本味。
不止张健全。张富清的两儿两女,身边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知道这段被张富清刻意尘封的往事。或许只有他的妻子孙玉兰是个例外:因为丈夫头顶的疤,因为他腋下燃烧弹的灼痕,因为他那一口被炮火震得早早脱落的牙.……这些外人不得而知的伤痕,是张富清隐秘无声的另一份报告书。
一个疑问,在所有人心中盘旋:张富清,为什么将战功“隐瞒”这么久?湖北当地媒体闻讯而至。记者到了来凤,提出采访要求,张富清却一口回绝。无奈之下,大家只得出“下策”:让张健全“哄”老爷子,说是省里来人了解情况。张富清听说“组织来人”了,同意“公事公办”,几位记者终于得见老英雄。到了这时,更多的人才得见老英雄的真容:面色白净红润,轮廓柔和安详,是位和蔼的老爷爷;整洁的藏蓝色夹克,端正的深色鸭舌帽,依然透出军人的一丝不苟。他说话语速缓慢却坚定,词句如钢钉,颖额放在地上。也是到了这时,人们才终于了解张富清隐瞒战功的理由:
“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多少都牺牲了。他们的功劳,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摆’自己啊!”张富清哽咽地说出这段话时,在场的人震撼了。远在天涯的无数的观众和网友表撼了。这不同于“惊现报功书”时人们的讶异,而是如此纯粹朴素的心灵,对人心深处的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