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综合美国《纽约邮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透露,将在未来三天公布一项关于俄乌冲突的和平计划。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多方猜测停火协议可能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据知情人士披露,特朗普团队拟定的方案包含多项关键条款。欧洲军队可能被派往乌克兰执行停火监督任务,而美国或通过资金支持参与其中。更引人瞩目的是,该计划可能默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的现实,但以“事实承认”而非“法律承认”的形式处理——即不永久放弃乌方对领土的追索权。乌克兰方面被曝愿意接受约20%领土的暂时性让步,前提是西方提供安全保障。
特朗普资料图
俄方近期动作同样耐人寻味。普京曾在复活节期间宣布30小时停火,虽因双方互相指责破坏而流产,但释放了试探信号。俄军目前采取“慢动作消耗”策略,在顿巴斯等地逐步瓦解乌军防御体系,同时通过库尔斯克等方向的战术牵制,迫使乌军持续失血。这种“不急于决胜”的节奏,被分析人士视为为谈判积累筹码的手段。
乌克兰始终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加入北约和欧盟的三大诉求,但现实已愈发渺茫。俄军实际控制乌东四州及克里米亚,占乌领土约18%,且仍在缓慢推进。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上月明确表示“不会为乌克兰启动快速入约程序”,欧盟也以治理缺陷为由推迟其入盟谈判。
俄罗斯的核心要求则始终未变:乌东四州与克里米亚的主权合法化、乌克兰永不加入北约。尽管莫斯科对乌加入欧盟持开放态度,但欧盟内部反对声浪高涨。德法近期联合声明强调,乌克兰需先实现“非军事化改革”才符合入盟标准,这恰与俄方“去军事化”要求形成微妙重合。
欧盟资料图
美国特使凯洛格曾提议仿效“战后柏林模式”分区管控乌克兰,由英法驻军西部、俄控制东部,但遭多方质疑。军事专家指出,柏林分区建立在德国战败基础上,而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难以接受治权割裂。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绝不会允许西方军事力量前推至第聂伯河——这等于让三年军事行动成果化为乌有。
特朗普政府的斡旋也陷入两难。为促成停火,美方被曝考虑从波罗的海撤军、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等重大让步,但俄乌均未展现妥协意愿。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近期表态称“不会用领土换和平”,俄外长拉夫罗夫则强调“任何协议必须解决根源问题”。
战场数据揭示残酷现实:乌军日均伤亡已从2023年初的500人升至800人,俄军虽付出更高代价,但凭借五倍的人口优势持续施压。西方援助延迟加剧乌方困境,美国600亿美元援乌法案在国会搁浅逾半年,欧盟承诺的百万枚炮弹仅交付不足30%。
欧盟资料图
军事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僵局更可能通过“朝鲜模式”解决——以实际控制线停火,换取国际安全保障。但乌克兰面临的悖论在于:接受领土损失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地震,而继续战斗将加速国力耗尽。正如基辅独立民调显示,73%民众仍支持“收复全部领土”,但62%同时承认“急需喘息机会”。
眼下所有迹象都指向一个结论:和平取决于各方能否在理想与现实间找到平衡点。特朗普的“三天倒计时”或许只是政治噱头,但俄乌冲突的终章,确实到了必须直面选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