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15万元建雕塑,到3亿买无人机,看现代化建设成果

暖阅一刻 2023-09-03 21:41:37

如果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曾经的决心和胆量,那现在,它就是这片土地上,对挖空心思攫取国家资产者,最好的讽刺。

01

一个刚脱贫的县,花715万元建牛郎织女雕塑。其后,县住建局领导被免职。

岂料这事刚完,隔壁「最后一批“摘帽”贫困」的县又出事了:该县属国企花3亿买五千台无人机,用于机场运营。本来,这3亿+5000台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岂料那投资约 2.47 亿的机场并未建成。

凡事预则立,可这买无人机的步伐,走在了建机场的前面。机场还未建成,就先买后期用的设备,完全就是「未曾开言先转腚」么!

三岁的小孩都知道,四岁的时候不买五岁的衣服,不然不合身。一次性买那么多,怕是闲置老化的速度,都跟不上机器更新迭代的。

不过,查阅合同发现及相关资料发现,后者貌似是个局:目的是让投资人见识供货方的实力。

9月2日,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确定“3亿元采购无人机合同”无法履行,该县财政或国资系统均无大额预算,交通系统更无此支付能力,采购协议存在不规范或违规行为。

再看供货方母公司这边,或许是它的基础业务不好做,就想PPT造无人机,然后用大额签单来做大业绩,拉高股价。作为旁观者,真心不希望这事又扯到贪污上了。如果不是,这个合同就很有可能是永悦与国企负责人做的局。

国企也没打算付钱,永悦也没想着交货,合同的作用,是为了展现他们在现代化发展上,在无人机领域有着光明的未来。

若真如此,让“居民在股市中挣到钱”的声音,怕是要哑火了。再者,恐怕是又开辟了全新的玩法。

02

当然,单是这孤立的雕塑,尚不足以支撑起现代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事件,完全一模一样的也许找不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们的确上演过。

比如2020年,西南某个负债400亿的县,花2亿修建天下第一水司楼等景观,最终无奈烂尾。

再比如巨型关公雕像:2020年12月,当地发展和改革局批复的“关公雕像搬移工程”审核通过。2021年9月,关公雕像搬移工程正式启动。花1.7亿元建成,又耗费1.55亿元搬走——闪转腾挪间,3亿多没了。

真是今非昔比,再是英雄也无处安放。今有诗云:

古有关羽大意失荆州,今荆州创收毁云长。

古有关公远名扬,今有云长身无藏。

成败是非今反转,荆州大意失关公。

这些巨额工程,肯定是经过层层审核的,为什么执行落地的时候就变了味?别的不清楚,说说招投标中的猫腻。招投标的本意,是通过公开竞选,来找到价格合适,实力雄厚的单位搞建设,即谁强谁接单。

但在接触了几次民营企业的投标实践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合规的流程是发布公告、投标、中标、实施。而实操中是直接内定,投标只不过是走过场。这当中,内定单位找兄弟单位围标,招标方代表和招标代理公司,都想办法索要收投标方的钱。

那内定单位的钱谁出?到头来还不是由招标建设方“转移支付”。

03

招标,一个项目从筹备到建成中的一个环节,况且都腐朽如斯,更何况整条链路上的其他地方。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制度和流程,只是成了他们的空子。

上述事件没有说具体的地名,因为再针对地域就格局小了,那是所有人的耻辱!

一个斥巨资的建设项目,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如果期间不存在贪腐和利益输送,那难道是向外界证明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成果?

以中国大市场机遇为世界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服务,增强世界人民的获得感。

现代化建设成果,当然不可能是上述这类花大钱办的小事。但要想向外界展现我们的建设成果,还得先把这类追根究底才行,否则他们必定会是偷窃、蚕食我们的果实。

但这又何其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2月15日,中纪委发文称:这些做法的本质是求虚名,更有甚者,背后还隐藏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

问题就摆在面前,却迟迟不能根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将持续上演……

0 阅读:3

暖阅一刻

简介:追热点,讲故事,用自己的想法观世事,愿能够给人点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