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聊聊大隋朝那四位武状元是怎么来的。大隋朝时,有四位特别厉害的武状元,咱们得说说他们的背景。
【第一任: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的第五年,那就是开皇五年那会儿。
这时候的大隋朝才刚建立没多久,各地还没安稳下来,整个国家还没完全统一。不光国内乱糟糟的,北方的突厥国也老是来骚扰边境!
隋文帝杨坚心里挺犯愁,他最需要的,就是那种勇猛无比、能打胜仗的大将!
因此,杨坚下令,让自己的弟弟,也就是那个有势力的靠山王杨林,亲自来当考试的大官,在长安城里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场地,目的是给国家挑些能打仗的将领。
杨林接到命令后,立刻传话下去:甭管你是啥出身,从哪来,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胆敢来武科场较量,只要你有真本事,那都是咱们国家的人才,都能根据你的长处安排差事!
这消息一散布开来,整个江湖都炸了锅,四面八方的武林高手一股脑儿地涌向长安,就为了来这场比武大会凑个热闹。
没错!一旦被挑上,那就是当将军的命了,谁不盼着立下大功,谁不盼着给祖宗脸上添光呢?
经过好多轮的挑选,最后定下了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魏成这人是个状元,骑着一匹能跑千里的快马,手里拿着一把弯弯的、像古月象鼻子一样的大刀。他耍刀的技术特别好,比在场的人都厉害,所以大家都叫他“花刀将”。
尚司朗,大家都叫他榜眼,头上戴的是马鸣头盔,身上穿的是七翎战甲,骑着一匹叫呼雷豹的骏马,手里拿着一杆八宝吸水提炉枪。有了这四样宝贝,他就像老虎长了翅膀一样勇猛,所以人们都叫他“四宝将”。
新永丰是探花的名字,他骑着一头金色眼睛、白毛闪闪的大骆驼,手里握着一根四方形的铁槊。这铁槊又重又猛,他使用起来勇猛无比,大家都叫他“铁槊勇士”。
正当靠山王杨林打算给那三个人颁奖戴花时,武科考试的场地外面又跑进来一个年轻的小将。
瞧那人,头上顶着一顶雕着双凤向日图案的紫金头盔,身上穿着大叶连环的黄金战甲,骑着一匹火红如炭的火龙马,手里还握着一根装饰着凤翅的鎏金大枪。
来的是谁?哦,是隋朝丞相宇文化及的头号儿子宇文成都。
这一年,宇文成都正好十五岁大。记得他五岁那会儿,就拜入了云霞山的紫阳观,跟着紫阳真人学武艺。一晃眼十年过去了,他功夫了得,简直能惊天地泣鬼神。今天,他按照师傅的吩咐下了山,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去拿武状元。
杨林为了给国家挑选将领,觉得武举参加的人自然是能多就多。他瞅见宇文成都虽然年纪还小,但那股子英姿飒爽、不屈不挠的气概,简直就像个小英雄,心里头别提多乐呵了。立马就让宇文成都下场,跟其他三个人比试比试。
第一回合,宇文成都对上花刀高手魏成,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三十多招,最后魏成不敌,只好认输。
第二场,宇文成都跟四宝将尚司朗打了起来:两人斗了二十多回合,最后尚司朗不敌,只能认败。
第三场对决,宇文成都对上铁槊高手新永丰。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二十多招,最后新永丰不敌,主动认败。
最后,宇文成都接连打败了三位猛将,成功拿下了大隋朝第一个武状元的头衔!
【第二任:南阳侯伍云召】
开皇十六年,那会儿隋文帝杨坚已经当了十六年皇上。
现在的大隋朝,虽然早就统一了天下,但还是有几个关键的关城,没找到合适的将领去把守。
隋文帝杨坚又一次下令,让靠山王杨林重新为国家挑选将领。
这次搞武科场选拔,跟上回可不一样。上回是挑能出去打仗的将领,谁都能来试试,没门槛。这回呢,是选守城的将领,主要盯着那些当官的孩子们。
经过一番仔细挑选,杨林最终确定了五个人,让他们分别把守五座重要的关城。
到底是哪五位呢?
头一位是忠孝王伍建章的儿子伍云召,他被安排去守南阳关了。
魏成将军的儿子魏文通,人称天威将军,他被派去把守潼关这个重要地方。
尚司朗家的公子,也就是神威将军尚师徒,他被派去守虎牢关了,排行老三。
第四位守将是新永丰的儿子新文礼,他有个响亮的称号叫虎威将军,被派去把守红泥关。
第五位守将是左天成,他是芜湖将军左都茂的儿子,被安排去把守汜水关。
这五个人里头,最能打的是伍云召。他不仅赢得了这次比武大赛的冠军,隋文帝杨坚还亲自封他为南阳侯。
【第三任:勇三郎王伯当】
仁寿二年,那会儿隋文帝杨坚已经当了二十二年的皇帝。
这一年,隋文帝杨坚又下了道命令,让靠山王杨林第三次举办武举考试,目的是为国家挑选出色的将领。
这次开的武科场,跟之前那两次可有大不同。头一回,是谁都能来参加的,不问出身;第二回呢,就主要是给那些当官的子弟准备的。到了这第三回,门槛又变了,主要是面向江湖上的绿林好汉们。
现在的大隋朝,大战倒是没了,可小乱子还是不断冒出来,特别是那些到处乱窜的土匪,真是让杨坚伤透了脑筋。
杨坚心里盘算着:这些山贼强盗虽然让人头疼,可里头也有不少有本事的人。我何不挑些好的,把他们收为己用呢?
杨坚决定再办一次武举,让靠山王杨林去操办。他打算邀请那些江湖上的英雄豪杰来京城,让他们比试武艺,谁要是表现得好,就能得到提拔。
这个命令一传出去,在大隋朝各地的江湖上很快就传开了,不过真正来参加考试的人却没几个。
咋回事呢?其实啊,那些真正厉害的绿林好汉根本不买杨坚的账!说白了,就是压根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那时候,绿林道上最厉害的数得上三拨人。
头号人物:大隋朝时,管辖九省绿林好汉的头儿,守在山西泸州天堂县八里外的二贤庄,那位红头发的单通,也叫单雄信。
第二号人物:他是金顶太行山的大当家,人称紫面天王,名字响当当的,叫雄阔海。
第三股势力,是沱罗寨的大当家,号称金镋无敌的伍天锡。
在这三方势力里头,要是比谁的武功最厉害,那紫面天王雄阔海和金镋无敌伍天锡肯定是顶尖儿的。但要说到谁的势力最大,那还得是赤发灵官单雄信!
单雄信手下人马众多,实力强大,更厉害的是他有四位特别能干的助手,被大家叫做东西南北四大头领。
东路的头儿是铁面无私的尤通,江湖人称尤俊达;西路的老大是神箭手谢科,也叫谢映登;南路的首领是勇猛的王勇,大伙都叫他王伯当;北路的负责人则是大刀王宣,人们也叫他王君可。
说起长安城举办的“绿林好汉比武盛会”,太行山的雄阔海和沱罗寨的伍天锡压根儿就没当回事。他俩不光自己没去,连手下的人也没派一个去。
单雄心里琢磨着:“雄阔海和伍天锡都不去,那咱们得找人顶上啊,不然别人还以为我们绿林好汉怕了那朝廷呢。”
单雄信召集大家商量事情,南路的老大勇三郎王伯当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说他要亲自去一趟长安城。
单雄信点头答应了。
王伯当到了长安城,一瞧那比武大会的阵仗,心里就犯了嘀咕。到场的那些人,哪有什么真正的江湖豪杰,全都是些不中用的家伙。
结果,王伯当凭借高超的武艺,在这次比赛中一举夺魁,成了武状元!
【第四任:神枪少保罗成】
大业十三载,隋炀帝杨广坐龙椅的第十三个春秋。
大家听好了,大隋朝一共存在了三十八年,这期间武科场考了四次。头三次呢,都是隋文帝杨坚拍板决定的,可到了第四次,就换成了隋炀帝杨广来主持大局了。
现在的大隋朝,四处都是打仗的,整个国家乱成一锅粥!
什么十八个反抗的头头啊,六十四拨乱军啊,他们有的忙着攻打城池,有的抢夺地盘,有的占据山头,还有的直接落草为寇,反正都自个儿拉起队伍,占地为王,各自管着一片地方。
见着大隋朝的局势动荡不安,作为统领全国兵马的大元帅,靠山王杨林心里头那叫一个着急。他眼瞅着这江山摇摇欲坠,自己身为天下兵马的总指挥,心里火烧火燎的,急得团团转。
杨林琢磨出个主意,打算把四处窜扰的反隋势力全部抓住。
那有啥好方法呢?
他在扬州城里悄悄设下了十个狠招,打着“抢玉玺”的旗号,把各路英雄好汉都给骗来了!
隋炀帝杨广听了王叔也就是靠山王杨林的意见,然后颁布了一条命令。
大概就是说,我当上皇帝后,发现自己德行不够,本事也不大,结果搞得国家乱糟糟,老百姓日子难过。既然我没本事让大家过好日子,那不如退位让贤。可问题是,这天下英雄好汉那么多,我该把皇位传给谁呢?后来,我和朝廷里的大臣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在扬州搞个比武大会,谁最能打,谁就是老大。不管是谁,只要能在比武大会上拿到武状元,我马上退位,还把那金镶玉玺亲手交给他!
杨广这道命令一传出去,立马在大隋朝各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各地的英雄好汉们一听到消息,都立马行动起来,从各个方向朝着扬州城进发。
都有哪些人出席了这个玉玺的聚会呢?
首先,瓦岗寨作为反抗隋朝的主要力量,去了不少人,去的还都是瓦岗寨里顶尖的战斗高手。
都有哪些人在呢?
大将军:就是秦琼,大家也叫他秦叔宝。
副统帅:罗成,也就是罗公然。
领头大将:程咬金。
五虎英雄榜:红发战神单雄信,别名单通;大刀豪杰王君可,也叫王宣;勇猛三郎王伯当,本名王勇;神箭手谢映登,人称谢科;铁面无私的尤俊达,又名尤通。
还有拿空锤的猛将齐彪和齐国远,使铁枪的大将李豹和李如辉,小英雄金城和金方显,以及力气赛过展熊的牛盖和牛连城,这些人都来了。
这么说,瓦岗寨里那些能打的高手,几乎都出动了。
瓦岗寨的高手全都出动了,其他反抗隋朝的队伍也都不想被比下去。
河北的凤鸣王李子通,他带上大元帅伍云召一起出发了。
相州的白御王高谈圣,他领着大元帅雄阔海出门去了。
曹州那位宋义王,孟海公,他领着自己的大元帅上官迪出门了。
山后头,定阳王刘武周领着他的大元帅宋金刚,还有先锋甄翟儿,一块儿走了。
夏明王窦建德,他带上自己的两个拜把子兄弟,苏定方和刘黑闼,一块儿出发了。
王世充,洛阳王那位,领着大元帅段达一块儿去了。
冀州的王爷高士达,他领着自己弟弟高士开一块儿出门了。
兖州的鲁王徐元郎,他带上手下大将暴天虎出发了。
苏州的大佬王沈法兴,他领着手下大将李伯威出门去了。
襄阳王雷大鹏领着手下金德明一块走了。
江陵王萧铣和他的得力助手洪灵天一块走了。
知世王王博领着手下彭虎一同前往了。
大梁王李轨和手下大将何天豹一起出发了。
突厥的头领罗可汗,他带上手下大将铁木金一同出发了。
明州的王爷张称金,他带上自己的得力助手葛家烈一同出发了。
高丽国的国王李凤,他带着手下大将左雄出发了。
天平山的大头领盖世雄走了。
盘龙岭的头号大佬龙啸天走了。
祁连山的大头领满天星走了。
别急别急……咱们先稍安勿躁,慢慢来。别急着下结论,也别急着行动,先让事情缓一缓。有时候,急不得,得给时间一点时间,让事情自然发展。就像煮一壶好茶,得慢慢熬,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所以,咱们就先等等看,看看事情会怎么发展,再做打算也不迟。
经过好多场激烈对决,最后瓦岗寨的神枪手罗成,骑着他的快马小白龙,手里握着闪亮的五钩银枪,一口气打败了四十二个对手,成功拿下冠军!
不少人看到这儿心里头犯嘀咕,罗成那会儿不是号称天下第七的勇士嘛,咋他还去把武状元给夺了呢?
说白了,就是排在他前头的六位高手都没跟他过上招儿。
罗成前面那六位英雄好汉都是谁呢?
头一名:西府赵王,他叫李元霸。
第二名:天宝猛将宇文成都。
第三名:裴元庆,人称银锤大将。
第四名:紫脸猛将雄阔海。
第五名:南阳侯,他叫伍云召。
第六名:使金镗的高手伍天锡,打遍天下无敌手。
为啥这六个人没跟罗成动手呢?咱们来逐个分析下。
为啥西府赵王李元霸这位大英雄没跟罗成过上几招呢?
李元霸其实压根就没去那个争冠大会。他原本是打算去的,可谁想到啊,刚走到扬州城边上的天昌关,就被老爹李渊的一道命令给喊回去了,连扬州城的门都没摸着。
为啥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没跟罗成过上几招呢?这可是第二条好汉啊,怎么就没跟罗成打起来呢?
宇文成都有重要的差事要忙。他是大隋朝赫赫有名的镇国将军,听从靠山王杨林的指派,专门负责看守武科场。因此,他肯定不会亲自下场去跟人比武。
为啥银锤太保裴元庆这位排名第三的英雄没和罗成过上几招呢?
裴元庆现在已经不在人世了。瓦岗军去攻打五关那会儿,裴元庆不小心掉进了八马将军新文礼设下的陷阱,结果在庆坠山的烈火阵里丢了性命。
为啥紫面天王雄阔海这位排名第四的好汉,没跟罗成过上几招呢?
雄阔海到得太迟了。他赶到玉玺会现场时,大会已经结束了。靠山王杨林立刻下令放下千斤闸,打算把参加大会的英雄豪杰一网打尽。雄阔海见状,挺身而出,硬是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千斤闸,想让大伙儿逃生。可惜,他最终因为这壮举牺牲在了千斤闸之下。
为啥第五条好汉伍云召没跟罗成过上几招呢?
伍云召已经战死了。他确实上了战场,不过在对抗高丽国的大将左雄时,遭遇了不幸。左雄的战马“没尾驹”尾巴一扫,伍云召就没命了,连跟罗成过招的机会都没有。
为啥第六条好汉伍天锡没跟罗成过上几招呢?
伍天锡没了。在扬州城举办比武大会前,伍天锡被势力大的靠山王杨林叫去守天昌关。他干掉了李元霸的马头前开路的梁师泰,结果却被李元霸给收拾了。
上面那六位,虽然一个个都比罗成要强,但他们都没跟罗成动过手。
所以,罗成才这回真是走了狗屎运,排在第七的他最后竟然拿到了武状元的头衔。
【那么问题来了,大隋朝的这四任武状元个个英勇不凡,他们的武力该如何排名呢?】
说起来,在讲述隋唐那段历史的小说里,大家老爱聊一个话题,那就是英雄好汉们的武力值排名。
有的说法里头讲的是“隋唐有十八条勇猛好汉”,还有的说法则是“隋唐只有十三位豪杰”。
虽然各个版本列出的排行榜有所差别,但大家普遍认为前九名的好汉排名没啥争议。
前九名的英雄都是哪些人呢?
头一名:西府赵王,名叫李元霸。
第二名:天宝猛将宇文成都。
第三名:银锤高手裴元庆。
第四名:紫脸猛将雄阔海。
第五名:南阳侯叫伍云召。
第六名:双镗高手伍天锡,无人能敌。
第七名:枪法高手少保罗成。
第八名:大佬杨林,人称靠山王。
第九名:大刀猛将魏文通。这位可是个狠角色,排名第九的花刀大帅魏文通,咱们得叫他大刀猛将。他手持一把大刀,勇猛无比,战场上无人能敌。魏文通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让人闻风丧胆,他的战斗力可不是盖的。
看这个榜单,咱们就能明白大隋朝那四位武状元的武力高低了。榜单上一目了然,谁强谁弱都摆在那。这四位都是通过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武状元,实力自然不容小觑。从榜单上看,他们的武力排名一目了然,谁排在前面,谁稍逊一筹,都清清楚楚。所以说,通过这个榜单,咱们对大隋朝武状元的武力水平就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排在最前面的是:首位武状元宇文成都,他排在总榜的第二位。
排在第二位的是:第二任的武状元,他叫伍云召,但如果按整个排名来算,他是第五名。
排第三的是第四任武状元罗成,他在总排名里位列第七。
排在第四位的是:第三届武状元得主王伯当,他在总排名里没有挤进前九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