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对张兰、汪小菲账号的无限期封禁,这事本质是流量与公序良俗的碰撞,事件背后折射出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炒作逝者的道德争议。**大S去世后,“我是夏小健”账号捏造“汪小菲包机接回大S”的谣言,张兰相关账号推荐该视频并借此营销。尽管张兰否认“推荐”仅承认“点赞”,但截图显示其小号确有推荐动作。利用逝者炒作商业利益,触碰了公众对伦理的敏感神经。小S及包机公司的辟谣更坐实了谣言的恶意,平台封禁是对底线的捍卫。
第二,屡教不改的流量依赖症。
抖音强调,张兰、汪小菲账号长期违规,多次利用争议话题博流量,甚至在被处罚后仍继续“斗天斗地”式直播,播放汪小菲崩溃语音,最终导致封禁升级。这种“黑红也是红”的策略,虽短期内带来百万销售额,却透支了公众信任。张兰将封禁归咎于“平台规则不透明”,却未正视自身行为的越界。
第三,商业与情感的撕裂。**张兰称封禁影响“8000员工家庭”,试图以社会责任转移焦点。但麻六记的崛起本就与汪小菲、大S的家庭纠葛深度绑定,酸辣粉销量曾因隔空骂战暴涨。如今账号被封,实为流量反噬的必然结果。企业若长期依赖争议营销,终将面临用户反感和平台规则的惩罚。
平台封禁是规则执行,但更深层警示在于:公众人物的言行边界、商业与道德的平衡,以及流量至上的代价。张兰的“硬刚”姿态或许能收割部分同情,但若继续漠视规则与人性温度,恐怕难逃“狼来了”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