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途锐:从“硬汉”到“隐形冠军”,为何它总被低估?

盼雁看车 2025-04-05 16:38:47

途锐,是我最喜欢的一款大众SUV,一提到大众途锐,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低调、全能、性价比,但也会疑惑:为什么这款与奥迪Q7、保时捷卡宴同平台的中大型SUV,在中国市场始终不温不火?也许我们可以从它的历史、技术内核和市场博弈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途锐的“逆袭史”:从撒哈拉到纽北的疯狂,初代途锐可谓是越野世家的“叛逆者”。2002年,当大众推出途锐时,受到整个汽车界都在质疑:一个以高尔夫、甲壳虫闻名的品牌,凭什么挑战豪华越野车?但途锐用实力回应了一切。

世界上难度最大的达喀尔拉力赛,大众途锐曾经连续三年拿到了达喀尔拉力赛的冠军(2009-2011):搭载5.0L V10 TDI柴油发动机的赛车版途锐,在被称为“地狱赛道”的达喀尔拉力赛连续夺冠,甚至创下了单日领先对手1小时的恐怖纪录。

2006年,初代途锐拖动一架155吨的波音747-200客机前行150米,成为全球头条新闻,展示了其低扭爆发力(搭载的V10TDI发动机峰值扭矩高达750N·m)。

全时四驱+中央差速锁的黄金搭档:初代途锐的4MOTION系统配合可锁止中央差速器,爬坡能力达到45度(丰田普拉多为42度),涉水深度达580mm,如果加装涉水喉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涉水深度,直接叫板路虎发现。

初代的途锐采用了圆润的外观设计,饱满的车身(风阻系数0.38)、双横幅镀铬中网、外扩轮拱,内饰则采用大量真皮+实木,甚至提供四区独立空调——这在2000年代初堪称“越级配置”。

第二代途锐则是从硬汉转型“西装暴徒”。2010年,途锐开始向城市化妥协,车身减重208kg:通过铝合金引擎盖、轻量化底盘,油耗降低了18%。并且这一代的途锐还首次搭载了混动系统,3.0L V6机械增压+电动机,综合功率380马力,零百加速6.5秒,成为当时最快的混动SUV之一。

空气悬挂也进行了升级,CDC连续阻尼控制系统,可将车身升高至300mm(比初代提升25mm),同时公路舒适性大幅提升。第二代途锐的车身线条更锋利,LED日行灯首次加入,内饰引入石英钟和更大尺寸中控屏,但整体仍保留大量物理按键。

第三代途锐可谓是科技武装到牙齿,基于MLB Evo平台(与奥迪Q7、兰博基尼Urus同平台),这一代途锐彻底拥抱智能化;车身铝材占比48%,白车身减重106kg,扭转刚度提升5%。

同时,大众也开启了全新的数字化座舱:15英寸中控屏+12英寸液晶仪表(分辨率1920x720),支持手势控制。并且还搭载了后轮转向系统:低速时后轮反向转动5度,转弯直径仅11.19米(比高尔夫还小),第三代途锐可以说是藏在“大众标”下的技术怪兽。

第三代途锐的外观设计彻底的摈弃了之前圆润的曲线,开始了棱角分明的硬朗风格。前脸部分:宽达1984mm的车头搭配镀铬“武士盔甲”中网,IQ.Light矩阵大灯含128颗LED,可实现“车道级”照明分区遮蔽。但过于扁平化的设计被吐槽“像放大版途观”。

车身侧面:腰线从大灯贯穿至尾灯,D柱倾斜角度比上代增加7度,风阻系数降至0.32(优于宝马X5的0.31)。代价是第三排座椅取消,全系五座。

车尾部分:贯穿式灯带内置370颗LED,转向灯带流水效果。但隐藏式排气设计被指“过于保守”。相比前两代途锐肌肉感十足的外观,第三代更强调“科技优雅”。市场调研显示,35岁以下用户满意度提升27%,但传统用户认为“失去了途锐的灵魂”。

内饰方面:大众集团的技术下放,Savona真皮(与宾利同供应商)搭配桉树木饰板,座椅采用12向电动调节+8种气动按摩模式。

人机交互系统:HUD投影面积达70英寸,显示车速、导航和驾驶辅助信息。但车机启动时间2.3秒(落后于宝马iDrive的1.8秒)。

前风挡厚度5mm(行业平均4.2mm),四门双层夹胶玻璃,120km/h车内噪音64分贝(奔驰GLE为63分贝)。

动力总成方面:作为德系性能的“教科书”,第三代途锐搭载了3.0T V6(EA839)发动机:340马力/450N·m,可变截面涡轮+米勒循环,零百加速5.9秒。实测油耗9.2L/100km(比宝马X5 40i低0.7L)。

2.0T插混(eHybrid):367马力/700N·m,纯电续航58km(NEDC),支持50kW快充(25分钟充至80%)。但电池布局导致后备厢地台升高12cm。全系采埃孚8AT,换挡速度200ms(比奥迪Q7的DL501双离合慢50ms),但平顺性更优。

底盘方面堪比百万级豪车的“平替”,主动防倾杆通过电机实时调整侧倾刚度,麋鹿测试成绩82.3km/h(对比奥迪Q7为80.5km/h)。四轮转向;后轮最大转向角5度,高速变道稳定性提升20%。自适应悬架,可选装双腔空气弹簧,阻尼调节速度达500次/秒,过减速带冲击能量吸收比上代提升35%。

不得不承认途锐是一款非常不错的车,但是销量却卖不过奔驰宝马奥迪。2023年中国销量途锐2,817辆 vs 宝马X5 58,620辆。保值率方面:三年残值率52%(奥迪Q7为48%,但奔驰GLE达61%)。途锐车主平均年龄42岁,家庭年收入80万+;BBA车主平均年龄37岁,年收入100万+。

首先是品牌溢价陷阱:途锐顶配售价78.28万,与奥迪Q7 55TFSI(79.99万)重叠,但“大众标”难以支撑溢价。智能化迟滞问题突出:L2级驾驶辅助仅支持0-210km/h全速域跟车(宝马X5支持至230km/h),自动泊车需选装(1.2万元)。渠道困境:进口大众4S店全国仅87家(宝马4S店超过600家),保养等待周期长。

而且途锐存在很多被忽视的“隐形优势”,3.0T车型起售价比奥迪Q7低14万,却多出四轮转向、矩阵大灯。途锐标配托森差速器的4MOTION,交叉轴脱困能力优于宝马xDrive。根据调查显示,27%的买家选择途锐是因为“不想被标签化”。但是在购车用于社交需求的时候,途锐再优秀的机械素质也比不过4个圈的奥迪和2.0T的宝马X5,更不用说奔驰的GLE。

在家用方面,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更注重智能化,娱乐化以及经济性,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国产新势力品牌车型,例如;蔚来,小鹏,理想,对于途锐这样的老牌传统燃油车来说,很难进入他们的消费清单。

在汽车市场环境如此内卷的今天,途锐不仅受到一线豪华品牌的压制,同时也受到二线品牌和新势力造车品牌的冲击,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的压缩。

最后我想说的是,既然途锐是大众的顶级SUV,为何会和自家的探岳外形相差无几?大众还是不长记性,之前的辉腾也是,被人当成帕萨特,同样的坑,大众掉了一次又一次,德国人的脑子难道就是这么轴吗?途锐卖不动是有原因的。

还是希望这辆德国战车能够继续他的辉煌,不要被历史的长河埋没。

1 阅读:443

盼雁看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