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剧《朝阳沟》中有一段栓保和银环二人的对唱,其中说到城里的高中生银环分不清田里的韭菜和小麦、荆芥和芝麻,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现在就是农村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又有多少人会分得清庄稼和野草呢?又有谁懂的农业知识、会耕种管收呢?事实上,现在农村里种地的主力军是60、70年代出生的人,随着这一代人老去,不远的将来,谁又会来种地呢?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农业的未来,必将走向社会化、集约化的发展之路,现行的一家一户的承包制,已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较大的制约因素。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的。农业的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加上产量、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短期内难以取得较的收益,散户与个体无法适应。
二是农业的规模效益。由于种子、肥料、农机、灌溉、收获、流通、销售、病虫害防治、人工作业,具有规模化收益,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必须几百、上千亩才能有好的收益,每家三亩、五亩地,根本不挣钱。
三是农业种植技术的现代化,需要大量新型的知识农民。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的老思想,已经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新农人,科学技术推广、大规模机械化操作,数字农业、智能监测、自动化给水施肥打药、生态除虫,精量播种、无人机飞防、自动除草机收割机运输机等智能装备操控,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需要统一建设,标准化设计。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路、桥、河、沟、渠、涵、闸、站、井等需要统一设计,标准化建设,一家一户的承包经营,制约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农业呼唤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投入到现代农业中去,在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
现在每年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难就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的错配。在传统观念上,靠三亩、五亩的责任田难以养活一家几口人,年轻人只能外出务工,小农经济难以致富是客观存在。另一方面,农村的孩子读书上学,目的就是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想着出人头地,走入城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观念上不想从事农业生产。城市容不下,农村又不愿回。

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是不是下一个机遇和风口呢?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方面也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地端在自己人手里,中国碗要盛满中国粮。农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国家从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对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未来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