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成家立业,住排在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曾经是十分感人的一首歌,听着让人心里暖暖的。
家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家给人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奋斗的底气。
家的标志是房,现在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想拥有一套房得以百万、千万计,据说深圳南山区二手房每平方10万元起步,象我们这些农村人,一辈子也买不起啊!

现在的年轻人买房不易,想想90年代参加工作的我们同样望房兴叹,当时工资收入很低,我1992年毕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才110元,大约是1995年工资提高到300多元,1998年提高到500多元。那时候的年轻人结婚基本上都是三无,无车无房无彩礼。谁家单位要能分到一间宿舍,哪绝对是好单位。
当时还没有商品房这一说,年轻人都在盼望着能得到一间周转房,但需要论资排辈,还有许多比自己工作早的或从乡镇调动过来的老同志还没有住房呢,猴年马月才能轮到自己啊。
等啊等,盼啊盼,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国家即将实行住房改革、停止福利分房,据说政策就卡在1998年10月1月前,于是有条件的单位纷纷开始自建、合建住宅,由于有住房标准限制,办事员、科级、处级、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住房分别是多少平方,所以,当时房子建的面积不大。

我所在的单位从1994年就开始动工建房了,规划了两栋都是三层的楼房,砖混结构的,不知是什么原因总是建建停停,历时3年才完工。1997年单位实行房改,根据职工的职务、职称、工作年限等因素计分分档,计算折扣比例,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是面积小、楼层差的,但总归赶上了末般车,喜提一套70多平方的两室一厅住房,个人缴款28600元,房子市价在5万元左右。
“咱们老百姓,今个真高兴。”终于有自己的家了,虽说是在小县城,从此再不用租房子了。
如今,那套位于一楼的房子我仍然没有卖,前面还有十几平方的小院,等退休了我想还搬回去住,在院子里搬把椅子,晒晒太阳,回想一下过去的时光,又是怎样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