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中,可谓是煞费苦心,为了儿子刘禅的将来,他一方面将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让这个略不世出的奇才,尽情施展才华。另一方面,他又以退为进,通过“让位于贤”、“相父”等情感、道德手段,束缚即将大权在握的诸葛亮,将一代雄主的谋略、魄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良臣以忠君报国为己任,但学会平衡各方权利,并且做到人尽其才,却是君主的必修课。这无关个人私交,所处立场不同而已。
在刘备构建的权力制衡结构中,3个人官位最高的人:丞相诸葛亮主持国政,进行北伐,是干大事的人;尚书令、中都护李严,镇守东线重镇永安,统领防范东吴的蜀军,对诸葛亮形成制约;车骑将军、都乡侯刘琰,作为留给刘禅的本家人,算是一个近臣。那么这个刘琰究竟是什么人呢?
刘备救援徐州之后,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刘琰就是这个时候追随他的,算得上是从龙之臣。刘琰作为刘备的本家人,长得相貌堂堂、谈吐不凡,长期做着类似刘备秘书长的工作,见什么大人物都要带上他。所以说刘琰不仅是自家人,还是刘备的贴心人,先不说才华,忠心程度绝对可靠,又是刘禅的长辈,也就是“家有一老”的存在。
可刘琰这个人,辜负了刘备的信任,他身居高位,却不参与政事,有名而无实。而且个人生活奢侈无度,一出门就摆大阵仗,家中养了几十个婢女,整日练习歌舞奏乐,这是国家危亡之时一个老刘家人该做的事吗?刘琰非常不得人心,他不仅没有德高望重的贤名,还能拉下脸和魏延(刘备破格提拔的实权派)这样的晚辈斗,最终还是诸葛亮为他解了围。
更可怕的是他没有政治眼光,在诸葛亮罢黜李严时,他不仅没有制约,还上了弹劾的奏章。蜀汉官位第三的大臣,支持第一的大臣,成功的干掉了官位第二的大臣,然后自己彻底成了附庸。自此,刘备留下的权力制衡体系,彻底崩盘,诸葛亮一家独大。以至于后来刘禅说:“祭由寡人,政由葛氏”,祭祀这种事寡人来做,军国大事丞相全权处理。
这还不算,刘琰还怀疑妻子和刘禅有私情,为此暴打了自己的妻子。当时蜀国大臣的妻子、母亲,要入宫为吴太后庆贺,刘琰的妻子胡氏生得花容月貌、姿色不凡。胡氏为吴太后庆贺时,在宫中住了一个月,刘琰偏执地认为:妻子和侄子刘禅有私情。
刘琰命令士卒打骂胡氏,甚至用鞋子抽打胡氏的脸庞;在胡氏遭到毒打之后,刘琰又将胡氏赶出了家门。胡氏遭受了这样的无妄之灾,自然不肯罢休,就到官府将刘琰给告了。这一告不得了:车骑将军刘琰,认为皇帝刘禅,和自己的妻子有染,就流传了出来。当时的蜀汉政权,以大汉正统自居,皇帝刘禅传出这样的绯闻,影响之大就不用说了,这是刘家人打自家脸。
也是上至刘禅、诸葛亮,下至文武百官,都无法容忍的事情,打击蜀汉政权合法性,这就是砸大家的饭碗,毁大家的梦想。于是刘琰成了蜀汉公敌,最终被司法机关以“士卒不是用来打妻子的,鞋子也不是打脸的”罪名,判处死刑,最终丧命菜市口。车骑将军刘琰之死,记载相当模糊,但凭他的官位,一定是要经过诸葛亮的准许的。自此,蜀汉官位最高的三人,彻底倒下了两个(李严变为庶民),诸葛亮统领军政大权,刘禅成了“阿斗”。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本文系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