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师连打三天,没拿下一个小村,粟裕急了:明早没打下,提头来

大大怪巨怪 2025-04-15 13:56:19

粟裕大将军看上去挺文静的,性格也很平易近人,但他可不是那种文弱书生样的将领。如果他只是个书生将领,那绝对不可能在南方坚持打游击战三年,还把蒋介石的老窝浙江搅得鸡犬不宁。

粟裕在还没成为带兵的将领前,就已经是个打仗勇猛、枪打得特别准的牛人。当他当上新四军师长那会儿,还亲自跟日本鬼子干过白刃战。粟裕的强硬,在他指挥打仗时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只有在他手下当过兵或者做过将领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他做事决绝,就像古代“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那样,这种决心他一直都有。

豫东那场大战里,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的第十六师,围攻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连着攻了整整三天,愣是没啃下来。粟裕大将军一看,急火攻心,当场下令说,再给他们一晚上,要是还拿不下这村子,第十六师的师长就得自己提着脑袋来见他了。

就这么个小村庄,非得攻下来不可吗?怎么我军一个师,到现在还没搞定?粟裕为啥这么着急呢?

以前,晋冀鲁豫的大部队长途跋涉,奔袭大别山,这让国民党的两大要地南京和武汉岌岌可危。蒋介石急得茶饭不思,火速调集大批精锐部队,开往大别山应对。为了帮大别山里的咱们部队减压,毛主席特地安排猛将粟裕,让他亲自带着三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纵队,渡过长江往南打,去江南搅局,好让敌人的主要兵力调回去守江南。

针对这个情况,粟裕多次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到最后,他甚至当面跟毛主席说:咱不分兵南下,直接在中原把敌人给消灭了,这样也能给大别山那边减轻不少压力。

一队人马往南走,去敌后搞破坏,把敌人从前面引回来;另一队呢,就得硬碰硬,顶住敌人的猛攻,还得把他们一网打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哪个更难办。头一个任务,只要出兵,就算立功;可第二个,要么立下大功,要么闯下大祸,而且闯祸的可能性比立功大多了。

粟裕为了让毛主席和中央接受他的战略计划,干脆立下了必胜的保证。这就是为什么接下来的豫东战役,只能赢、不能输的关键所在。敌人势力庞大,损失点兵马对他们来说不算啥,根本伤不到筋骨;但我们不一样,这场仗不仅要赢,还得赢得漂亮,不能是惨胜。

在全军上下紧急动员那会儿,粟裕大将军放话了:“我可不是闹着玩的,谁要是掉链子,我可得军法处置!”这话一出,底下的将士们心里头都是一紧,明白粟大将军这次是来真格的。

华野的战士们在粟裕的带领下,简直跟开了挂一样:一部分队伍猛攻开封,一下子干掉了三万人。紧接着,他们往南一溜烟儿地撤退,邱清泉的兵团见状,以为咱们兵力不够,立马就急了,带着全部人马追了上来,还特地绕开了友军寿年兵团,一门心思地追个不停。

邱清泉心里头估摸着,华野那帮人可能是故意放饵,想引诱他们上钩,在半道上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于是,他赶紧让手下的部队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提前做好应对埋伏、反击的准备。可他做梦也没想到,粟裕的真正目标压根不是他,而是区寿年的兵团。

邱清泉的部队离开后,区寿年兵团那边立马空出好大一块地方,根本来不及重新部署。这时候,粟裕二话不说,直接就让部队动手开打了。说实话,这么做确实挺大胆的,毕竟连区寿年兵团到底在哪儿,怎么布置的都没摸清楚,就这么冲上去了。

粟裕用兵一向精明,爱算计,但这回他却突然玩起了“愣头青”的打法,真是出乎大家意料。这正好体现了兵法里那句“打仗得玩点心眼儿”的真谛。咱们这边还没摸清敌人的底细呢,那敌人就一定能摸清咱们的?说不定他们也没防备好呢。粟裕决定,这回咱就搏一搏。

战斗进展得非常顺畅,就是第六纵队第十六师在一个叫杨拐的村子那儿栽了大跟头。杨拐这地方,在中原那块儿,小得不能再小了,就四十来户人家。虽说村子不大,但它地势挺高,把周围好大一片平地都给瞅得死死的。

16师的部队连着攻了三天,杨拐这个地方还是没能攻下来。要是第三天晚上再拿不下,第四天的大总攻可就要受影响了。

说实话,16师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他们,主要就是情报没搞清楚。一开始说对方就一个连在守,我们就派了一个营去攻;结果没攻下来,又说那边其实是个加强营,于是我们又加派了两个营。可谁想到,敌人竟然不按套路出牌,从工事里冲出来反击,愣是把我们的两个营给逼退了。

最后逮住了一个传令兵,一盘问才知道:杨拐那边有个加强团,外加一个炮兵连。这么一折腾,三天就这么晃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后半夜,离天亮也就六个小时光景,粟裕给6纵打了个电话,语气挺平静,但话里头的意思可不含糊:“要是明天早上杨拐还没攻下来,你们16师师长的脑袋可就不保了。”说的是谁的脑袋?那还用问,当然是16师师长的。

大家都觉得粟裕是认真的,没人在想他是不是在开玩笑。

挂断电话后,6纵火速召集所有人开了场急会。一开始,屋里挺安静的,没人吭声,后来还是6纵的副头儿皮定均拍板了,他干脆地说:咱们就围三面,留一面。让一个团去攻,另两个团在区寿年指挥部那条道上藏着。等三面一开打,敌人说不定就往那边窜,到时候咱就能一举歼灭他们了。

皮定均的那个主意真不错吧?是不是挺难懂的?其实也不是,主要就是大伙儿心里有点犯怵,不太敢接手。会议刚收尾,粟裕的指示和会上的决定,立马就有人跟16师那边说了。

杨拐那一仗,天一放亮就收尾了。16师顺利完成了粟裕交代的任务,他们师长的脑袋总算是保住了。

要不是粟裕那会儿推了一把,杨拐那仗得拖到啥时候结束真没谱。能不能把区寿年兵团给吃下,更是心里没底的事儿。

1 阅读:210
评论列表

大大怪巨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