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中南海文工团解散是彭德怀所为吗?知情者:根本没有这回事

大大怪巨怪 2025-04-11 16:52:25

【前言:】

建国那会儿,中南海经常每周搞舞会,这既是工作上的安排,也是大家放松的方式。

舞会分两个场地办,一个地方是紫光阁,那是国务院那边搞的,周总理啊,还有陈毅、李先念他们都会去那儿跳舞。另一个场地呢,就是春藕斋了,这个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特别为中央领导弄的,说白了,就是让领导们能在平时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好好歇歇,放松放松。

一开始啊,每次要办舞会,都得临时从各个部队的文艺小组里找人,这样做既麻烦又不安全。所以,1953年那会儿,有人就想了个办法,说在中南海搞个固定的文工团。不过呢,在真正动手组建文工团的时候,还是碰上了不少难关。

【毛主席不同意组建文工团】

提出“成立中南海文艺团体”的想法后,负责保护中央领导安全的罗瑞卿,他代表公安部,给解放军的各个兵种和大军区发了通知,让他们选派文艺团队的人员。到了7月份,这份通知得到了中央军委政治部二把手萧华的点头同意。

不过,这事儿后来传到了当时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的耳朵里,他觉得那份电报发得不合适。毕竟,“三反”运动才刚收尾,这时候成立文工团,恐怕会对政治局面有所影响。

有了彭德怀的提醒,成立文工团这事儿就先放一边了,萧华也因此写了份自我反省。毛主席在看了萧华的反省后,也在上面写了自己的意见:

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罗瑞卿、周恩来和杨尚昆等人对此事进行了处理。其实,成立这个文工团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萧华的问题只是在于他负责转发了电报,而真正的根源在于公安部门的管理上。

关于在中南海成立文工团的提议,毛主席和彭德怀都表示不赞同。因为他们的这个态度,接下来半年时间里,组建文工团的事情就再没人提起过了。

但是,从各个军队的文艺队伍里挑人,对领导的安全多少还是有点风险的。再说,每个文艺团体都有他们自己的演出计划,有时候想调的乐队和演员根本调不过来。另外,要进中南海跟最高领导见面的演员,都得经过严格审查,每个人的背景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清楚的,要是真出了啥差错,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过了大约半年时间,自毛主席对萧华的检讨报告作出指示后,关于成立中南海文工团的提议又一次被摆上了桌面,这回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说实话,大家伙儿都觉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成立文工团还真是最优选择,所以中央也就点头同意了。

命令下达后,全军各个文艺队伍迅速响应,挑选出符合要求的演员,接着让他们去北京中南海集合。因为这些来的人都是搞文艺的,所以中央警卫团政治部的头儿王化宇,就被指派来专门负责这事儿。

文艺的人们一个个都来了,他们先去警卫团那边报了个到,然后就被警卫团接管了。这时候,有人就说,干脆咱们这个文工团就叫“警卫团文工团”得了。可话音刚落,就有人跳出来说不对,这文工团又不是专门给警卫团搞服务的,他们的业务和演出,警卫团也插不上手啊,还是得叫“文艺小分队”或者“宣传队”才合适。

琢磨了好久,文艺团队的名字还是定不下来,最后大家一拍大腿,决定随大流,直接叫中南海文艺工作团算了。

中南海里的文艺工作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各地,像华北、华东的军区,还有总政、志愿军、海军这些地方,一开始大概就四十来号人。后来呢,人员进进出出的,热闹得很,最多那会儿,人数都窜到了七八十。

文工团里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负责奏乐的器乐队,另一块是负责表演的演出队。

这个乐队真的很厉害,他们擅长把领导人爱哼的那些中国传统曲子、民歌,还有那些革命老区流传的老歌,都给重新编排成了舞曲。这样一来,领导人们一听就觉得特别亲切、心里头那个舒坦啊,立马就想跟着节奏跳起舞来。

文艺工作者们在音乐上的表现相当亮眼,而且他们的整体条件和素质都非常棒,每位成员都展现出了高水平。他们经常和领袖们一起跳舞,享受欢乐时光,偶尔也会自己动手策划些小节目,给大伙儿添点乐子,活跃气氛。

文工团成立后,中南海这个地方一下子就变得生动多了。每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就开始有了动静,有人在那哼哼唧唧地练声,有人在拉筋劈腿、转圈圈地练舞蹈,还有人吹笛子、拉二胡、弹钢琴,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别提多热闹了。这些小伙子小姑娘们,虽说大都才十八九岁,但在他们各自的文工团里,可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主心骨了。

某天,演员们跟平常一样找了个地方排练,没过多久,他们注意到对岸有个人急匆匆跑到水边,隔着老大一片水域,不停地比划着“停下来”的动作。女孩子们瞧着那人那模样,觉得有点搞笑,忍不住笑出了声,可她们压根不明白那人想表达啥,于是还是接着唱他们的,没停下来。

就在这时,指导员葛宝瑞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赶紧让姑娘们停下唱歌,他伸手指向对岸问道:“你们知道对面那是啥地方不?”

女生们摆了摆手表示不解,葛宝瑞解释道:“那边是国务院工作的大楼。”他伸手又指了指另一个方位:“那边是毛主席休息的丰泽园,他习惯晚上处理事务,白天休息,现在应该正睡着呢。”女生们一听就明白了,赶紧走开了。

后来,她们挪步到了万善寺的后边,那儿有个很大的台子,周围镶着洁白的汉白玉栏杆。要是站那儿唱歌,西南边有佛殿和高高的墙挡着,声音就只能往北飘,不会吵到毛主席休息了。打那以后,演员们就常来这儿练嗓子了。

【“你还是江青的老乡哪!”】

建立文工团的初衷很清晰,就是要给中南海里头添点乐子,特别是为了让毛主席、刘少奇、朱德他们这些大领导的生活多彩点。所以,团里的演员们有很多机会能亲身接近这些大人物。不过,要说他们心里头最想见的,还得是毛主席。

那天一早,葛宝瑞指导员走进了排练的地方,跟大家说:“咱们得赶紧排练几个小节目,晚上去中央机关那边参加舞会。”这可是文工团头一回参加舞会,地点就在勤政殿前面,瀛台桥的北边。

看到毛主席竟然也混在人群里跳舞,离大家那么近,团员们心里都激动得不行。休息那会儿,刚从朝鲜战场回来的文工团演员张美霞,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毛主席看。队长见状,走过去轻轻推了她一下说:“愣啥呢,快去跳舞啊,就跳你在战场上常跳的那支,战士们可喜欢了。”

队长这么一提,张美霞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那支舞,就是那支叫《去见毛主席》的。她一跳这舞,战士们立马就嗨了,一个个围着她,眼里闪着光说:“咱们得拼尽全力打胜仗,当大英雄,亲眼去见见毛主席。”

琢磨到这,张美霞跟乐队简单交流了下。前奏一响,她就跟着音乐轻快地跳了起来。等音乐最后一个音儿突然停下,她才恍然大悟:“哎呀,我这不是已经‘见到’毛主席了嘛!得换另一套舞蹈动作才对。”

心里正犯嘀咕呢,突然,现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张美霞一抬头,发现毛主席就站在人群里,正为她鼓掌呢。紧接着,毛主席朝她挥了挥手,笑眯眯地喊道:“小姑娘,到这儿来。”

张美霞头一回跟毛主席聊天,心里头那个慌啊,嘴皮子直打哆嗦,半天挤不出一句话。反倒是毛主席先开了腔,乐呵呵地说:“你跳的那个舞蹈,里头有个挺酷的动作。”说着,毛主席还比划上了,脚尖轻轻一勾,在地上划拉出一大截距离。张美霞一看,立马心领神会,毛主席说的是“一字马”那个姿势。

“这个动作具体该怎么做才能练好?”

张美霞解释道:“这个动作叫‘一字马’,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

“练习的时候会不会感觉痛呢?”毛主席再次询问。张美霞坦诚地回答:“确实会有点儿痛,但要是哪天不练了,功夫可就荒废了。”

哎,舞蹈这行当,着实不简单呐。毛主席轻声说道。聊过这番话后,张美霞心里的紧张劲儿全没了,她觉得主席特别和蔼可亲。

舞会刚开始那会儿,文工团的女孩子们压根儿没想过要主动请领导跳舞,都得靠旁边的人给使个眼色。有那么一回,演员吴凤君被一位大官儿轻轻一推,这才壮着胆子蹭到毛主席跟前,小声细气地说:“主席,能不能请您跟我跳个舞啊?”

毛主席面带微笑,温和地点头道:“不错。”

跳舞那会儿,毛主席问她:“小姑娘,你叫啥名儿?是从哪个队伍里蹦跶出来的?”吴凤君咧嘴一笑,说:“我是华东野战军的一员。”毛主席听后拉长音调“哦”了一声,接着问:“原来是陈老总手下的勇士啊,老家是哪片地儿的?”

“山东青岛”,一听到这个名字,毛主席就乐呵了起来:“嘿,你跟江青还是同乡嘞!你是哪一年加入队伍的?”吴凤君诚恳地回答:“是在1948年,济南刚解放那会儿我就参军了。”毛主席问啥,她就答啥,特别实在。

毛主席轻轻“哎”了一声,缓缓停下了舞步,双手叉腰,眼神中带着思索地望着吴凤君。吴凤君心里咯噔一下,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心跳得飞快。结果毛主席却笑着说:“嘿,没想到咱们小吴还是个资深的老同志呢。”这话像是在逗她,吴凤君一听,也跟着乐了起来。

毛主席有个特点,他爱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跟他一块儿跳舞的年轻人,完全不会觉得拘束或者有压力。

时间一晃,春走秋至,文工团的成员们很快和中南海的职员们混熟了,特别是跟毛主席的警卫员们,关系更是亲近。他们老喜欢找文工团的成员们聊天。

有回在春藕斋,毛主席还没到场,他的警卫员李银桥先一步到了。李银桥跟那些演员们讲:“主席这两天特别忙,都没怎么休息,等会儿主席一来,你们可得跟他多唠唠嗑。”等毛主席踏进舞场,文工团的演员们立马就围拢过去,跟主席聊上了天。

毛主席一眼就瞅见了正在跳独舞的张美霞,便开口问她:“嘿,那天太忙,没顾上问,你是打哪儿来的呀?”张美霞现在可不像刚开始那会儿那么拘谨了,她大大方方地回话,声音响亮:“我来自浙江黄岩。”

毛主席乐呵呵地说道:“浙江黄岩啊,那可是盛产蜜橘的好地方。”张美霞一看毛主席也知道她们家乡的蜜橘,心里头那个美呀,连忙夸起自家的宝贝来:“咱那儿的蜜橘,味道一绝,品种也多,有珠红的、早熟的、满树的,还有个头特别小的抱子橘,又香又甜,好吃得很,都卖到国外去了呢!”

张美霞在那滔滔不绝地说着家乡蜜橘的各种品种,毛主席听了后,嘴角上扬:“你这张嘴啊,简直就是个推销高手。”张美霞头一回听到“推销高手”这个说法,一脸疑惑地问:“啥是推销高手?”毛主席哈哈大笑,解释道:“就是能让人看到颜色、尝到味道、感受到特色的好东西宣传者。”

毛主席特别乐意和文工团的演员们打交道,这也是他了解基层情况的一个方式。因此,每次碰到她们,他都会问问最近有啥新鲜事儿。

有阵子,毛主席留意到吴凤君从安徽回来后,老躲着他,感觉他肯定有啥事没告诉自己。一开始,吴凤君因为纪律问题,不愿开口,但毛主席一再追问,特别坚持,最后吴凤君还是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

她去了安徽后,发现那边有好多流浪的农民在讨饭。其中有个老大爷,直接在她面前跪下了,就为了求她给一个饼子充饥。

听到这个,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难受啊,真没想到,咋就没人跟他说这么严重的事儿呢?他赶紧让值班的人去把周恩来叫来。周恩来一听,就温和地说:“主席,这事儿我早知道了。安徽那边遭了灾,中央政府已经派了好多人和东西过去,地方政府也都在忙活着。小吴说的那人,估摸着是从灾区逃出来的,我们已经有专人去处理了。”

周恩来说明情况后,毛主席接着对救灾的事儿吩咐了几句。站在旁边的吴凤君,亲眼看着这一切,心里深深烙下了印记,毛主席一听灾情,那担忧和焦急的样子,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我也舍不得你们走啊!”】

中南海里的文工团啊,待了整整4年,到1958年就没了。咋回事呢?有人说啊,是因为彭德怀大将特别不满意在中南海搞这个文工团,他一反对,文工团就散了。可这事儿,真的是那么简单吗?

中央警卫团管宣传的副主任王化宇直接回应:“这事儿纯属子虚乌有!”他解释说,中南海文工团的成立是得到了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的,那时候,中央军委是由彭德怀彭老总掌舵。要是彭老总不点头,总政治部哪敢给全国的文工团发调人通知啊,中南海文工团自然也就成立不起来了。

在组建那会儿,彭老总确实给过建议,但并非是对文工团本身有啥不满,而是对组团报告里某些条款的文字表述,他觉得可以改进一下。举个例子,报告里有个条款对演员的长相有要求,说得是要“相貌端正”。彭老总知道后,就直接说:“那个‘相貌端正’的描述,咱们就别要了。”

说白了,中南海文工团解散,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军队正好在大规模裁员。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国家号召大家保卫家园,于是好多年轻人都跑去参军了,军队里人最多的时候,足足有五六百万之众。

1958年的时候,志愿军全都从朝鲜回来了,咱们军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缩减,打算把人数减到两三百万左右。在这次缩减里头,有个明确的规定,那就是军和军以下的部门,都不能再保留文艺团队了,只有大军区级别以上的单位,才有资格保留文工团。所以,按照这个新规定,中南海里的那个文工团,就只能解散了。

文工团面临解散那会儿,全国上下刮起了一股守护和开发边疆,还有驻守边疆的风。十万名解放军转业战士,高喊着“投身乡村,奔赴边疆,去国家最需要的前线”的响亮口号,毫不犹豫地朝着荒无人烟的北大荒进发。

那时候的人们心里没小九九,满腔热忱,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国家一旦有需要,他们个个抢着当那冲在最前头出力的人。

原来中南海文工团只有一个机会能去北大荒,但受到那股热潮的鼓动,演员们个个都想抢着去北大荒。大家一番努力争取后,最后确定能去的包括吴凤君在内,总共有20多个人。

随着分别的日子一天天到来,每个成员心里头都挺不是滋味,他们真不想走,不想离开这个温暖的地方,更不想和亲切的毛主席说再见。不光是演员们这样,毛主席对这些活泼的孩子也是满心留恋。

在那个告别的舞会上,毛主席望着大家,心里头满是不舍,他动情地说:“我真的很想让你们多留会儿。”说着,眼眶都湿润了。接着,他又问:“你们都是自个儿愿意走的吧?”年轻人齐声回应,满脸真诚:“没错,我们都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才决定去的。”

乐队开始演奏起《浏阳河》,这是毛主席很喜欢的曲子。毛主席跟每位即将前往北大荒的演员都跳了一段舞,跳着跳着,他就不停叮嘱:“到了那边,记得常写信回来给我,跟我说说那里的新鲜事儿。”等舞会结束,毛主席还特地提醒大家:“年轻人吃点苦没啥不好,不管遇到啥情况,都得保持乐观的革命精神。”

不过,文工团的演员们从中南海离开后,好一阵子都没给毛主席写信。可能他们是怕毛主席担心,也可能是觉得自己还没干出啥值得一提的成绩。但不管咋样,他们对毛主席的那份想念,时间可没冲淡半分。

尽管文工团的伙伴们已经离去,但毛主席心里还一直挂着他们,尤其是北大荒那边的事儿。有回,有个叫李艾的演员,从北大荒回来后被请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就关切地问起了北大荒的近况。李艾故作轻松地回答:“我们在北大荒过得还可以,粮食都是按标准来的,饿不着。”

这时候,李艾饿得整个人都有些肿起来了,毛主席那么精明,哪会瞧不出来呢?他稍微停了停,开口说道:“我能给你们搭把手,干点啥呢?”

李艾眼眶泛红,对主席说道:“领导,在那些不容易的日子里,那些转业的解放军战士真的很棒,他们传承了人民子弟兵的好传统,给大家树了榜样。我们确实经历了些磨难,但这都不算什么。只要老百姓的日子能好过点,我们心里就特高兴,觉得啥都值了。”

毛主席瞧着面前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姑娘,不由得轻声感叹:“真是长大成人了啊!”他心里头满是高兴。

“毛主席,能不能请您再跟我跳一曲舞啊?”李艾满怀诚意地问,毛主席点头应允了。音乐停止那一刻,中南海文工团的这段往事也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0 阅读:0

大大怪巨怪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