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朋友圈:诗词唱和中结交真朋友

一抹风风微风 2025-04-04 04:38:18

众所周知,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诗词豪放洒脱,意境深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中,朋友圈里那些与他诗词唱和的挚友,也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温暖与色彩。

苏轼一生交友广泛,其好友圈庞大得令人惊叹。据学者统计,他所交的朋友多达千人。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从这句话便能看出,苏轼交友不看重门第,只在乎性情,不论贵贱,只论真心。

在苏轼众多好友中,文同是极为特殊的一位。公元 1064 年,苏轼与文同在岐山脚下相识。文同是画竹名家,苏轼亦钟情于画竹,共同的爱好让两人一见如故。苏轼称文同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文同也感慨世上没有知己,唯有苏轼懂他的妙处。后来两人在京师再次相遇,常聚在一起谈诗论画,十分投缘。即便此后再未谋面,书信却从未间断。他们的情谊,跨越了距离的阻隔,在诗词唱和中愈发深厚。

苏轼还有个画家朋友米芾,同样因画结识,极为投缘。在黄州时,两人曾一起品鉴苏轼所画的《枯木怪石图》,彻夜畅谈。此后几十年,他们常互通书信,遇到好的笔墨、书画,总会第一时间分享。这份情谊,历经岁月,始终未变。

苏轼与佛印和尚的交往,更是充满禅意与诙谐。佛印身为高僧,却与洒脱不羁的苏轼成为至交。二人常一同参禅论道,留下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日,苏轼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答:“像一尊佛。” 苏轼满心欢喜,随即调侃佛印:“我看你像一堆牛粪。” 佛印笑而不语。苏轼以为占了上风,回家后得意地讲给苏小妹听。苏小妹却一语点破:“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粪,所见皆粪。” 苏轼这才恍然大悟,对佛印的修为更加钦佩。他们还常以诗词唱和,借文字交流对佛法、人生的感悟,在一来一往间,情谊愈发深厚。

苏轼与刘贡父的友情,则充满了趣味。有一次,苏轼跟刘贡父说起自己每天吃三白饭,滋味难忘。刘贡父好奇询问,苏轼答:“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 几天后,刘贡父邀请苏轼吃 “皛饭”,苏轼欣然前往,结果发现就是他说的三白饭。苏轼归家前又邀请刘贡父吃 “毳饭”,到了饭点却迟迟不开席,原来 “毳饭” 是没有白米饭、白盐、白萝卜。两人这般互相打趣,即便到老,也乐此不疲,为平淡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

章楶与苏轼之间的唱和,也颇为有名。元丰四年,章楶作《水龙吟・杨花词》,苏轼随后回应《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对这两首词,后人评价不一,但它们无疑是两人友谊的见证。尽管两人在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上存在差异,章楶仕途坦荡、倾向入世谋划,苏轼宦海沉浮、渐倾心出世之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好友,在诗词唱和中交流情感,保持着真挚的情谊。

苏轼与王安石的关系则更为复杂微妙。王安石推行变法时,苏轼因政见不同,仕途屡遭不顺。但抛开政治分歧,二人在文学上却惺惺相惜。苏轼被贬路过金陵时,特地拜访王安石。此时王安石已退居林下,两人摒弃前嫌,谈诗论文,相谈甚欢。王安石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轼也对王安石的文学造诣钦佩有加。他们在诗词创作上相互影响,虽立场不同,却能在文字间找到共鸣,这种特殊的情谊,在北宋文坛传为佳话。

苏轼的朋友圈子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在诗词唱和中,他与朋友们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传递着真挚的情感。这些友情,有的因共同爱好而生,有的因性情相投而长久,有的则在思想碰撞中升华。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情谊无关身份地位,无关境遇顺逆,只关乎两颗真诚的心。正如古人云:“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苏轼在他的诗词唱和中,幸运地收获了众多知己好友,他们的真挚情谊,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