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公子所总结的课程开发的实施流程七步骤(三)

布衣公子 2023-05-11 20:53:18

2.3 大纲制定

盖房子时,要先建立框架,再浇灌混凝土、添砖加瓦,最后进行装修。课程开发也一样,要先编写大纲,也就是目录,再进行内容填充。

不仅是课程开发,写文章,做汇报,发邮件,开会议,都要在草稿纸上先画个纲要。一般设计好的课程大纲如下,逻辑清晰,分层分类,如下图:

不过与盖房子不同的是,后期在内容编写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素材或灵感涌现,因此,大纲也会进行不断地调整。可借助一些思维导图工具如幕布等,方便设计与调整课程大纲。

如何确定一个课程的大纲呢?布衣公子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如下的五个步骤:

2.3.1 内容要点罗列

①知识点名称要具体

课程大纲的制定要从知识点的罗列开始。对于前面所收集的素材知识点,进行逐个罗列。注意,罗列时,要具体,不要笼统。比如,PPT课程中,对于“图片互裁”这个知识点,要具体写“图片互裁”这个名称,而不能只笼统地写“PPT图片处理”。

②知识点要进行筛选

知识点罗列后,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纳入课程,要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筛选,并去除一些无效的知识点,比如,技术或方法已经落伍等等。

筛选知识的关键在于确保所选的知识点能够匹配痛点,而痛点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贴合目标,即所选的知识点要贴合课程的目标;

其次,贴切实用,即所选的知识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高频出现,即所选的知识点使用的频率比较高。

2.3.2 内容归类分层

“类”是相似内容的综合,分类遵循的原则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层”是内容模块的级别,分层遵循的原则是“以上统下,层层分解”。

内容归类分层即相当于确定课程的章节内容。归类即确定“章”的内容,分层即确定“节”的内容。

举个例子。在布衣公子的PPT课程中,“图片互裁”这个知识点,属于“赏心悦目”这个审美大类,¬¬¬但在层级分布上,则位于“赏心悦目”大类下方的第五层。

即:赏心悦目→基本审美→风格一致→模板套用→图片互裁

2.3.3 逻辑关系判断

①如何理解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指的是将内容要点联系起来的内在关系。内容的前后只有通过合理的逻辑关系连接起来,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才能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对方。这就同破案一样,各种线索丝丝相扣,通过内在的关系串联起来,最终真相浮出水面。

②逻辑关系的重要性

逻辑关系相当于是内容的神经系统,起到确定内容先后顺序,串联内容要点,使得内容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学员对内容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从这个角度来说,许多人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逻辑,将平时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整体,那么你的碎片化学习意义不大。

③怎样判断逻辑关系

布衣公子认为:并列、递进、因果是三种典型的内容逻辑关系。如何判断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哪一种逻辑关系?要看内容的要点之间怎样串起来的。

如果是同类归纳,即将具有共同点的要素归类分组,就是并列关系;

如果是动作模拟,即像放电影一样,理清动作顺序,就是递进关系;

如果是演绎推理,即从前提条件出发推导得出结论,就是因果关系。

2.3.4 章节顺序确定

2.3.4.1 按目标分类来确定

章节的排列顺序可首先按照课程目标的描述维度来确定,态度在前,知识居中,技能居后。

课程目标描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个维度可作为总的章节顺序参考,其概念与知识分类中“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分类方法有相似之处(详见布衣公子《个人知识管理》课程中有详述)。

态度(为什么):重要性、必要性、原因、好处、作用、意义等;

知识(是什么):事实现象、概念定义、指导原则、原理模型等;

技能(怎么做):指导原则、流程步骤、工具方法、策略技巧等。

2.3.4.2 按逻辑关系来确定

如前所述,逻辑关系的作用之一,就是确定章节内容的先后顺序。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章节的先后顺序呢?

如果是并列关系:按照时间、空间、重要性来确定内容的先后顺序。如企业历史(时间)、厂区介绍(空间)、企业业务(重要性)。

如果是递进关系:按照模拟动作的顺序来确定内容的先后顺序。比如,如果把大象装冰箱,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如果是因果关系:按照演绎推理的顺序来确定内容的先后顺序。比如,布衣公子在讲解主题色知识时,从如何让插入图形、图表等元素的颜色就要想要的颜色入手,然后找出确定元素颜色的颜色方案,最后通过选择或调整颜色方案,改变插入元素时的默认颜色。

2.3.5 大纲优化调整

在我们后续完善内容细节的时候,会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可以说,必然也会不断地发现新的素材、涌现新的灵感。这些新的素材和灵感要融入到原有的内容当中,又必然需要不断地优化调整原有的大纲。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