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还收智商税?8元的骨灰盒贴牌卖800,殡葬行业到底有多暴利?

这里是打破迷雾 2025-04-04 04:19:34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人这辈子最后的归宿是啥?答案就是那个小盒,甭管生前有多么风光,或者多么落魄,临了都得被装在盒子里,只不过能从焚化炉里捞多少灰就不确定了。但是,现如今,这个小盒的定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有的火葬场直接禁止家属带骨灰盒进去。

想要装骨灰?简单,买火葬场自卖的小盒,售价只要14880元!你要带?那不好意思,自己捧着灰回去,火葬场不提供承接和装填服务!真就是主打的一个“横”字。而且,价格轻而易举破万的小盒,进价往往令人大跌眼镜,有几百进的卖上万售价的,也有几千进的,超进价150%利润卖出去的,当然更高的也有。

可是,如此畸形的市场是怎么诞生的呢?接下来,就我们聊一聊,殡葬业有多么暴利?

不断“进化”的民俗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如何诞生了畸形的市场?答案是有需求。那需求从何而来呢?靠宣传?宣传什么呢?当然是宣传不断“进化”的民俗。

死者为大,这句话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古人对生死的看法,和现代人差别比较大,因为他们的想象力,比我们丰富太多了,虽然创造力无法相比,但神话故事这些元素,都是源于古人。所以人活着的时候,要讲究很多东西,死了就更得讲究,甚至更多。

着素服,打理好死者遗容,在家中大摆灵堂,邀请亲戚朋友到场,要保证死后完整,所以不能进行火葬。这一做法渐渐形成了民俗,流传后世千百年,只不过早些年已经变成了火葬。但即便如此,火葬之后的用度,也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过去的棺材,用来停放尸体,现在是用来暂时放尸体,然后放小盒,再深埋地下的。而棺材的定价,倒是没有涨的特别离谱,一些要求特别高的除外。唯独小盒的价格,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事情发生在2019年的宁乡。

一家规模比较大的火葬场,禁止死者家属自带小盒。他们的理由是,家属买的小盒,质量可能不过关,刚捞出来的灰80多度特别烫,有的家属贪图便宜,买个底不是太厚、或者自制的小盒来装,此前就因为灰撒了,双方闹矛盾的例子。

其中天价的小盒,高达14880块,便宜一点的还有12800块的,但是这俩的进价,不到实际价格的一半。就等于是6000块进了一个小盒,转手成倍的卖出去。当然,也有价格不那么离谱的小盒,卖200块,只不过放在角落里,旁边放着的就是14880元那个,属实是“灯下黑”了。

而且,更耐人寻味的是,如果不是市里彻查,很多人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这家火葬场有卖200块的小盒,大家都以为他们在搞垄断呢。毕竟,不让带小盒进去,自然就没法接灰,80多度谁敢兜着?200块的小盒,又没有人提及,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小盒,好多都是四位数起步,不买能行吗?

后来,经过整改,这家火葬场算是及时调整了,家属可以带小盒进去,而且火葬场免费给装灰的袋子,由家属自己放小盒里。但是,必须1得带到外面去装,万一小盒出现质量问题,和火葬场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问题真的就此解决了吗?其实,只解决了一小半,最关键的还是没有得到化解:为什么一个小盒能卖这么贵?让我们继续来看第二个例子。

价格轻易翻百倍

这事发生在2024年,吉林的一位村民小王,家里的亲人去世了。等到大部分的丧葬用品筹集完毕后,小王突然不知所措了,因为他不懂,到底该怎么挑骨灰盒。是买木制的?还是石头雕刻的?如果买木质的,是选紫檀木的,还是选黑檀木的?

虽然小王没有去火葬场选,只是在丧葬用品里挑,可价格照样让他望而却步。这时候,老板就开始给小王“科普”了,说便宜的质量不好,容易发生损坏,选小盒应该挑比较沉的,这毕竟是已故之人最后的“家”,一定要把仪式感拉满了,买好的,说不定还能庇佑后代。

于是,小王被说动了,买了个2000多块的小盒。

只不过,这盒子到底多少钱呢?批发价也就是几百块,或者不到一百块。原因无他,这是默认的“行规”。

比方说,A家照着20倍的价格卖,其他B、C、D三家也都参考A的价格,讲究大伙一起坑人,那E家如果卖的便宜了,不就扰乱了其他几家的“市场”了吗?

所以,价格就是这么卷起来的,只能增价宰肥鸭子,谁要是敢降价,其他家联合起来,给你泼个脏水,常见的话术就是“XXX家的便宜,质量没有保证”。而卖到上万块的小盒,也有进价才几百块的,主打一个诱导的虚假宣传。

百倍的利润卖出去,这些商家能不动心吗?而且,这些小盒属于特殊商品,平时也没人愿意去关注市场价,使用率和透明率非常低。很多人都只能通过商家的口中了解,如果商家定个超高的价格,买的人也不知道,前往别家店问,还是差不多的价,再加上商家不断“科普”,那不想买都不行了。

而且,这一行的收费,还有更离谱的地方。有些地区的专业团队,为了能够多赚钱,想出了一个损招。包括买小盒在内的整套丧葬服务,他们全包了,一直到棺材入土,家属不需要操任何心,只负责最后给钱就行了。

可是,真到了结账的那一刻,家属傻眼了,价格完全超出了预期。甚至,有些还是后知后觉的,按理说全包的服务,肯定比一个一个买单项的要便宜,但这行是例外,他们打包比单买的更贵。结账时想讲价?抱歉,丧葬行业不讲价。

无论是单纯的专业团队,还是火葬场,里面卖的小盒,价格清一色的高。可你如果拍下照片从网上找同款,一定会大跌眼镜。线上的价格,肯定也是赚钱的,但和线下处在两个次元。

比方说,一款精雕细琢,材质是用金丝楠木,表面上还带着仙鹤图案雕刻的小盒,线下的定价在6000块左右,线上却只要700块。但即便如此,还有一个让人疑惑的现象,除了有些殡仪馆不让带骨灰盒进去的,为什么家属不选择从网上买一个呢?选择正规的店铺,买一个实惠的不好吗,买贵的有什么意义?

民俗和人性

其实,一共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各地的丧葬习俗不同,而且还要看季节,如果夏天的话,停尸不能太久,要急着火化,从网上买小盒,不一定能及时送到。至于提前买?那万一被别的亲属知道了,背后落不了埋怨:人没死就买小盒,这是咒谁死呢?

而且,依然有许多人,对网上的产品抱有偏见,认为看不见摸不着,谁敢相信质量怎么样?更何况还是办白事用的,去店里挑一定是靠谱的。

第二就是价格便宜的小盒,对死者不“尊重”。因为,在不少地方,都想着把白事办的风光,场面宏大。不仅要搭台子,还得请吹鼓手,摆酒席让来客吃的好,至于其他的祭拜物品,就没有一个便宜的。一般来说,从治丧当天开始,最少需要3天,长一点的要5天。

可别小看这三五天的花费,只要场面够大,没个三五万是下不来的。小盒,如果只选从网上买的几百块的,哪怕是金丝楠木,或者是大理石的,家属也害怕“面子”过不去。因为有些人爱攀比,更喜欢背后嚼别人的舌根,好面子的人顶不住。

轻一点讥讽你不孝,重一点给你传出N个奇葩版本。而这种攀比的虚荣心现象是人传人、事传事的。丧葬用品上高价,那参加白事的亲属,怎么着也得多给点礼金吧?少说500块起步,几千块上不封顶。

当然,抛开普通人不谈,有钱人也无法例外。一些有钱人的选择,可能更超乎你的想象。他们买小盒,倒是真不在乎价钱,只要求做的足够高大上。比如在小盒上镶嵌个翡翠或者钻石之类的,那这个盒子最贵能卖到20万左右。

因为,“死人钱”本就是一条产业链。比如说一名死者,被车祸夺走了生命,尸体在车祸中严重损伤,那么肯定不能这样直接停尸在棺材里,得去修复一波,但修复的钱一般又在几万块。像是什么其他整理仪容的业务,也从来都不便宜。

小盒,只是离谱价格的一个缩影。比如说寿衣,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布料,在店里买一整套能卖到2000多块的高价,逐渐也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市场。还有更多的营销手段,也都一一问世,尤其是给遗体做SPA的,一经媒体爆料,迅速火了起来,生意这不就来么吗?

可是,以上这些说白了,就是绑架了民俗和人性达成的,利用人心中对死者的敬畏情绪做生意。但这么高的价格,实在是太胡闹了。希望,能够早日加强对这一行业的监管,不断完善相关法律,原本是用来悼念亲人的仪式,现在成了什么?这些商家张口闭口民俗,内心的算盘却响个不停。

创新是没错的,赚钱也没人拦着,但咱能不能别把价格整的像个高血压一样,蹭蹭往上涨呢?

信源:《观察者网》——《资深殡葬人士:888元的骨灰盒,进价不超100》

《光明网》——《成本几百的骨灰盒卖上万,“殡葬的东西不讲价”》

《澎湃新闻》——《殡仪馆禁自带骨灰盒自卖14880元 市委书记:将彻查》

0 阅读:0

这里是打破迷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