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儿女孝顺父母,父母按月给钱?
你是否听过这种说法?就是儿女把工资辞了,每天在家照顾父母,承担所有的家务劳动,而父母则给儿女发工资。工作内容和保姆差不多,但彼此间没有任何的隔阂。有的父母给子女发4000块一个月,有的则是一个月发5000块以上。
可是,这一“职业”火了之后,迅速在网上引起了非议。大多数人觉得,不过是换个马甲来啃老,儿女孝顺父母不是天经地义的吗?怎么还要收费?而且躺久的人,将来还会愿意出去找工作吗?不上班、还能把啃老说的形容的这么清新脱俗?

那么,“全职儿女”,到底算不算啃老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侃一侃。
“职业”的由来
孩子长大了,自己出去闯,回家的时间和次数自然少了,父母又在一天天老去,聚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而且,不管在多大的年纪,父母都始终记挂着儿女:他们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怎么不在家多待待?只是,很多话,说不出口。
当这种念想越来越强烈的时候,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契机,父母便产生了让儿女在家“工作”的想法。这一契机,正是工作焦虑。
现在的工作,卷,不好找。尤其是求职者的年龄变大了之后,要考虑的压力就更多了。父母心疼孩子啊,就逐渐形成了相关的概念。
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家住温州的小君。
小君是家里的小儿子,俩姐姐学习非常好,在两姐妹成家后,过年都很少回去了,而照顾父母的任务,自然落在了小君的头上。但是照顾,得靠钱,所以小君从温州老家,前往外地打工去了。不过由于走的太远,每年能回家的次数,基本只有过年。
2023年之前,小君的工作很不顺心,所以经常更换。等到被折磨的受不了了,干脆辞职开始了旅行,到了过年回家时,和父母和盘托出。对于小君辞职,父母反倒挺高兴的,就让他在家里不要走了,以后他们给开工资,小君只要能陪伴他们,连家务都不需要做。
可是,小君做不到。
他不仅没有要父母的“工资”,还承担了家务,该做饭做饭,该打扫卫生就打扫卫生,尽量保证多和父母沟通,保证一家人出去走走。没事做的时候就玩玩游戏,再想办法搞副业挣点钱,等钱到手了,将生活费交给父母。

说实话,小君的例子,真的是半点都谈不上啃老,他确实当了“全职儿女”,每天陪伴父母,也没有要他们的“工资”,还自己找副业赚钱,继续养着老人。他理解的就是,劳动付出是必要的,不是想要逃避工作,只是遇不到心仪的岗位,回到父母身边,心里的不快都被慢慢治愈了。
然而,如果都能像小君一样,估摸着这一“职业”也不会引起非议了。小君这不叫啃老,叫养精蓄锐,调整自我,属于正常的孝顺父母,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只不过,接下来要提到的两个例子,带来的效果就不同了。这两人的年纪相同,都是40岁,在这一个年龄段辞职,回家做“全职儿女”,让网友觉得看不懂。因为,职场上的40岁不算小了,他们将来难道一直会当“全职儿女”吗?
“啃老”的非议
辞去月薪两万工作。
这个人叫小李,男性,曾经在上海工作。2017年,小李的母亲重病住院,他向单位请了两个月的假赶回去照顾,好在老太太度过了危险,顺利出院。可自那之后,小李对工作就失去热情了,总是想着家中的母亲,于是想到了辞职。
老太太一听儿子要辞职?那可是半点都不同意,因为两万块月薪的工作,很难找。但又架不住心疼儿子,一个人在上海打拼,还是个光棍,生活成本也不低,基本就是个月光族,存不下来钱,所以她和老伴想了许久,最后同意了。
自此之后,小李成为“全职儿子”。

父母的退休金,每月11000块,分一半给儿子。而小李需要做的,则是一日三餐,和对家里的扫除。晚上吃过饭了,会带着父母和一条狗出门溜达。辞职的几年间,小李也试过找工作,但热情越来越淡,每次都坚持不了多久。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也习惯了这种日常,除了操心小李找不到对象,因为2023年的时候,小李都40岁了。但其他方面,两名老人感觉很幸福,并且还表示自家的条件不错,小李的“工资”也攒下来了不少。
“月薪”4000的女儿。
她叫小安,在2023年辞职,也是40岁。
由于工作方面的焦虑,小安整日闷闷不乐,她从25岁开始工作,在父母的帮助下,一家人买了房、买了车,还存下了一笔财富。可是,刚到40岁,小安的麻烦接踵而至,职场上的压力,让她只想早日辞职,却又迟迟不敢辞。
而父母很快了解到了小安的烦恼,两人找到女儿谈心,干脆辞了吧,有合适的工作再找,如果实在不想上班了,那么就在家当“全职儿女”。虽然老两口的养老金不算太多,但加起来也有10000块了,每个月给女儿4000块当“工资”。
从那以后,小安迎来了新“职业”。做完了早饭,陪父母出去买菜准备午饭,而且母亲喜欢逛街,小安负责陪着,另外还要兼职司机。至于家里的电子设备,更是全部交给小安处理,父母年纪大了,不会折腾这些,更学不进去。
除此之外,每个月还要安排一到两次的全家旅游,而其他的时间,小安自己安排就好。于是,小安试着去做副业,但到底效果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好了,这两个例子举完了。可以看出,不论是小李,还是小安,选择辞职,都是因为父母的养老金做着保障。他们这种做法,虽然能在某些方面有所理解,比如付出劳动和混吃等死不是一个概念,但实在是难以苟同。
有一个问题,一直摆在明面上。父母百年之后,“全职儿女”怎么办?能去做这一块的,基本都是单身的。老人不在了之后,他们靠什么自立?靠什么去找工作?难道世界上还会有像父母一样的老板,用这种方式来聘用他们吗?另外,这种“职业”真的能够发展下去吗?“全职儿女”的现象,究竟是不是换个马甲啃老?

两种不同的说法
关于是否属于啃老,网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确定的,除了前文提到的小君。
父母将儿女养大,儿女长大了孝顺父母,不仅是律法,更是公序良俗。可是,没听说过儿女尽孝,父母还得给钱的,这一做法简直太抽象了,而且一直待在家里,人很容易产生懒惰情绪,一直不去找工作,全靠父母养老金度日,像话吗?
所以,这就是正大光明的啃老,和“全职”不是一码事。就拿“全职妈妈”来举例,她们照顾年幼的孩子,每天忙里忙外,也没听说过孩子要给钱,才能被照顾的。尽管两者都是靠家庭经济支撑的,但前提是照顾不要牵扯到利益层面。
第二种是否定的。
前面举的三个例子,都是父母心疼孩子的典型,他们想要儿女经常陪伴自己,也愿意给孩子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寄托。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家务事,别人没必要咸吃萝卜淡操心,而且找儿女1陪伴,比请个保姆划算。
别说4000块一个月,5500块也请不到好一点的保姆,弄不好还容易闹矛盾。
再者说了,啃老指的是游手好闲的人,这一类人的特征很明显。在家里什么都不干,心安理得的花着父母的积蓄,整个一吸血鬼。但“全职儿女”不一样,他们和父母,没有任何一方是被裹挟的,都是出于自愿的行为。
打扫家务,照顾父母,出门买菜,陪父母遛弯,一家人出去旅旅游,散散心。不应该被贴上“啃老”的标签。而且,很多人都是在过渡,一边做“全职儿女”,一边找一份新工作。只要家里的钱足够,还能让儿女履行孝顺的责任,是完全可行的。
最后来谈谈,这一“职业”能不能发展下去?
能倒是应该能,但规模不会太大,也不会走的太远。而且儿女的生活,也无法一直保持平静,父母不催促他们找工作,可自己的内心,又能过去这道坎吗?同辈的人、朋友又会怎么看待?长期陪伴父母,社交圈子更会越来越小,最严重的情况是,自我价值感没了。
因此,虽然无法苟同他们的做法,但也没必要苛责,忙着贴标签。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生活中的难关,有些是必须要养精蓄锐和自我调整的。只要不被安逸的生活迷失了斗志,朝着坏的方向发展,引发蝴蝶效应,那么,选择做“全职儿女”,也未尝不可。
当然,从根源上解决的方法,还是要完善就业,毕竟一个概念是空白的,会有很多人跟着模仿或者歪曲,今天能被描绘成“啃老”,明天还说不定会被宣传成什么更离谱的说法。
信源:《中国青年报》——《“全职儿女”就是“啃老”?》
《河北青年报》——《爸妈每月给发“工资”,“全职儿女”火了,网友:这不就是啃老?》
《齐鲁晚报》——《热闻|男子辞去月薪2万工作当“全职儿子”,每月父母发5500元!网友吵翻》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全职儿女只能是临时工,如果不尽早‘辞职’,会加重父母负担”|橙柿互动评论有礼·20230620》
《红星新闻》——《红星观察丨离开职场、回归家庭:他们为什么选择做“全职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