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如何防止自己家出现纨绔子弟官二代的?

能静居主人 2022-09-15 08:16:49

撰文|赵立波

曾国藩作为晚晴政坛最具政治能量,影响时局最重大的一代名臣,在他位高权重之时,从未搞过封妻荫子,结党营私,虽然贵为封建大夫尊位,他却越来越谦谨,怀着满腔热忱,对朝廷贡献了毕生气血。在他人生诸多闪亮的片段中,管教自家人,培养正确的家族人才观念,至今还让人为之感叹嘘唏,钦佩不已。

首先在家庭日常生活上,必以节俭为要。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经回忆说:“先公在军时,先母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拮据情形,为他人所不谅,以为督抚大帅之家不应窘乏若此。其时乡间有言,修善堂杀一猪之油,止能供三日之用;黄金堂杀一鸡之油,亦须作三日之用……”以此可见曾国藩乡间的家何其清苦。

如果说乡下物质匮乏制约,不能体现许多,那么曾国藩夫人带着孩子们跟来到城里依旧清苦,曾大可说明曾国藩如何简朴至极。据记载,他的夫人每月只有四千铜钱,折合银子也就是二两,儿媳一两。这点钱对于一位总督夫人来说实在太少了。在子女方面,他甚至要求不许穿着华丽,又一次看见女儿曾纪芬穿着一条彩色绸裤,曾国藩命令她立即换掉,所谓“文正见而斥以为侈”。对于一个爱美之心的女孩来说,穿件漂亮衣服都不被允许似乎太不近人情,然而总管曾国藩终生家教作风,则可看出,事无巨细,家风无论男女老少,必须全都遵守。

还有一次,曾国藩的夫人在安庆花钱买了一名女仆,曾国藩知道后,大光其火,没办法最后被转以别人。除此之外,曾国藩给家里的妇人和女儿制订了一个雷打不动的“日程表”,按照曾国藩的想法就是“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他的日程表是这样的: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曾国藩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并且还要定期进行检查

很难想到,一个曾经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在总督位置上更是案牍劳形的他,还能这般管理家庭碎事,真是历史上再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齐家人物,这样的家风,不淳朴端正想必也难。

曾国藩在子弟儿男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加强人文教育之外,更多的看重的是品行、品质,他从自身经验总结,大富之家并非是一个人良好的成长环境,他曾在家信中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与此同时,他甚至决绝地说:“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日后淫佚恶,必且大玷家声”。曾国藩从不给后代子女留下银钱,更多出于对富家子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深度感触而得出的结论,终其一生,他以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了鲜明个性的曾氏风格的家风,对历史留下了一笔尤为宝贵的精神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的齐家功夫得到了深厚的回报,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则是一位数学人才,他喜爱自然科学,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数,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两个儿子的成材和曾国藩提倡子女学习科学知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大有关系。

曾国藩难得的是,不光他的儿子成才了,他的后代子孙曾宝荪、曾约农都成为了大教育家和大学者。曾国藩不通过手中的权利封妻荫子,这在封建高官中极为少见,通过他的浩然正气的家风,真正地给子孙们谋了福,是实实在在的“荫子千载”。

在齐家之后,他去世的前三年还在不断省察自己:“念平生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极。”更为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直到逝世的前四天,他依旧在日记里“修身”:“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惶悚惭赧!读来这样的文字,真是让人大汗淋漓,醍醐灌顶。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