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2层楼就心慌得要扶墙,晚上躺着总感觉心脏在‘打鼓’。”
十几天前,60岁的罗先生因反复心悸、胸闷到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就诊。
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每分钟心跳105次——远超正常心率上限,像一台失控的发动机。
棘手的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让他的心脏面临双重考验。

罗先生的症状与冠心病高度相似,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血管轻度硬化,无明显狭窄”。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房颤中心负责人宋昆鹏拿着检查报告解释:“心脏出问题,可能是‘水管’(血管)问题,也可能是‘电路’(电传导系统)紊乱。就像家里电器跳闸,不一定是电线老化,可能是开关接触不良。”
宋昆鹏主任团队评估后,认为罗先生的症状符合房颤指征,并决定实施脉冲电场消融术。
这项技术不依赖热能,而是通过高频电脉冲精准“切断”异常电信号,对周边组织损伤更小,安全性更高,适合合并慢性病的老年患者。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作为郑州首批开展该技术的医院,此次使用的国产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在疗效与进口设备一致的前提下,治疗费用降低30%,让更多房颤患者能够负担。
2小时“重启”心脏节律宋昆鹏主任团队通过大腿根部的微小创口,将导管送入心脏,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精准定位房颤起源的肺静脉区域。

释放电脉冲时,异常的房颤波逐渐减弱,罗先生最终转为规律的窦性心律。术后次日心电图显示:心率70次/分,恢复正常。
罗先生盯着报告笑出了声:“终于不用天天担心心脏‘乱跳’了!”术后2天,罗先生康复出院,目前随访未出现不适。
宋昆鹏提醒,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5大预警信号常常被忽视。
突发心悸(感觉心脏漏跳或乱跳); 活动后气短、乏力(爬楼梯比以前更容易累); 头晕或黑蒙(脑部供血不足); 无症状但体检发现心律不齐(约 1/3 患者无典型症状); 长期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佳。他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重视心电图检查。有基础疾病者定期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早发现、早干预能显著降低心衰和中风风险。
房颤诊疗三步法1.初步筛查
在心血管内科门诊,完成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排查是否存在房颤及心脏结构异常。
2.精准评估
佩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全天心律变化,明确房颤类型(阵发性 / 持续性)及发作频率。
3.个体化治疗
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方案:
症状轻微:药物控制心率及抗凝治疗;
反复发作:导管消融术(如脉冲电场消融术);
高卒中风险:联合左心耳封堵术。
如果父母常说“心慌、没劲”,不要误认为“年纪大了正常”,花半小时陪他们做个心电图,或许能及时发现心脏“电路故障”。
来源 郑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