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有多恨宋仁宗?

梨白谈文化 2024-11-28 11:22:50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回答宋英宗有多恨宋仁宗的时候,我们先说说宋英宗为什么恨宋仁宗?恨这位无论是在宋朝还是历史上都颇有盛名的仁宗皇帝呢?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是一对父子啊!

宋仁宗有多想要儿子,史书上都有记载,他也不纯是个老丈人命,最令宋仁宗痛苦的是他是有过儿子的,还有过三个儿子,只不过都夭折了。。。。。。

宋英宗,原来叫赵宗实,做了太子后改名赵曙,他就是在宋仁宗的儿子们一个个夭折后穿插着时间点被接进皇宫做备胎的,这一点不想看史书的小伙伴可以参考宋朝题材电视剧《清平乐》。

表面上宋仁宗还有赵宗实的关系是紧密的,比如赵宗实娶了宋仁宗皇后曹皇后的外甥女高氏,民间将这段感情传为佳话,说是皇帝娶儿媳,皇后嫁闺女。

然后外头传得亲密无间的关系,实则很是紧张,这点是不难理解的。

人都是自私的,宋仁宗临了都希望有个儿子能继承他的皇位,但就是没有啊。宋仁宗这一执念在其生前死后都有被利用,宫女的儿子们争先来认爹,对这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梨白之前的文章。

宋仁宗在宋朝的皇帝中是非常仁和的,人们对他的评价就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但面对赵宗实这个侄子,宋仁宗是真的喜欢不起来,是矛盾的。

赵宗实的存在,赵宗实几进禁宫都在提醒宋仁宗,他生不出儿子,生出来的儿子都夭折了,只能找别人的儿子做继承人。

可以说宋英宗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

这一点从宋仁宗广纳后宫(不是给他好色找借口)和立赵宗实为太子的时间可以说明。

宋仁宗是嘉祐八年三月底扔下江山带着没有儿子的遗憾走的,赵宗实是在其薨逝前一年,嘉佑七年,在韩琦等人不断催促下立为太子的。

实际上宋英宗赵曙是没有即位诏书的,将他养在膝下的曹皇后也是提防着这位皇子的,这里划重点,宋仁宗的不喜,曹皇后的夫唱妇随都为宋英宗之后恨宋仁宗添了火,加了油。

《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文称《长编》)记载了宋仁宗在福宁殿薨逝的那晚。

本来左右伺候的人是要打开宫门召宰相们门进宫商议宋仁宗去世和新帝登基的相关事宜的,但曹皇后认为宋仁宗膝下无子,夜晚开门恐生事端,就嘱咐宫人“且密谋辅臣黎明入禁中”。

从这点我们就能看出曹皇后和赵宗实的母子关系应该是一般的。

梨白记得史书上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死的那天,他的皇后第一时间就找人召赵匡胤的小儿子进宫,这里说明一下,小儿子不是皇后生的,如果不是赵光义老谋深算或者说就是他谋杀了赵匡胤,老赵家的皇位还能不能道宋仁宗还真不好说。

好了,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了,我们来看看宋英宗是怎么“报复”宋仁宗的。

嗯哼,疯了,赵宗实他“疯”了。

曹皇后,不,现在应该是曹太后在和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商量好宋仁宗薨逝后的逐项事宜后,赵宗实以太子的身份被召入宫门。

是的,天亮开宫门,赵宗实也不是第一波进去的。

赵宗实到了后,大臣们就告诉他,“你爸爸去世了,现在你就是皇帝了。”

按理说受了这么多年窝囊气的赵宗实此时就该腰板一挺,接受群臣行礼了,结果人家没有,而是披头散发,大惊道:“某不敢为!某不敢为”!

他说他不敢,咱也不知道是这个老兄是真不敢还是以退为进,总之那天他的行为就有点不正常了。

可到这儿,富弼、韩琦等人还没意识到,宋英宗更“荒唐”的行为还在后面呢。

总算哄着这位诚惶诚恐,心思稀碎,状态破碎的皇帝要登基了,结果在换衣服的时候宋英宗又哭了。。。。。。

是的,小伙伴你们没看错,这大哥哭了,哭得非常伤心,在登基仪式结束后,和辅臣们对着脸怀念宋仁宗,最后还做了个“艰难”的决定,要让韩琦这个大相公代管三年,自己要为宋仁宗守孝三年。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宋英宗非常孝顺?

孝不孝顺您往后看,在梨白看来他这是被压抑久了,自己上位了开始叛逆了。

从这儿看,宋英宗其实挺怂,宋仁宗在的时候诚惶诚恐,人死了,他开始了。。。。。。

梨白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下面就看看宋英宗都做了些啥,当然也都是有原因的。

做皇帝的前三天,赵宗实政事勤勉,大臣们还都在说找对了命主,结果到第四天的时候,宋英宗病了,“是日晚,忽得疾,不知人,语言失序”。

这可把大臣们吓坏了,主要是这病吧,他们太熟悉了,和宋仁宗晚年的病症太像了。

语言失序也就算了,宋英宗还直接胡说八道,蛐蛐没蛐蛐宋仁宗不知道,但肯定没说曹太后什么好话。

因为在《长编》中曹太后曾经是向宰相韩琦哭诉过的,觉得宋英宗对自己不尊重,作为太后她不光失去了宋仁宗还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

韩琦的头也很大,但再大也得撑起来,他劝慰曹太后要和宋英宗搞好关系,“太后照管,则众人自然照管矣”。

这是在点曹太后了,虽然宋英宗的确上位了,但是他还真没坐稳龙椅。

因为没有正式的传位诏书,所以宗室的人对他并不认可,其中就有宋仁宗的发小、堂兄弟,太宗六子赵元偓的儿子赵允弼。

这位赵允弼在赵氏宗室里头可是能说上话的,人家知宗正寺,就是专门管理皇室子孙的。宋仁宗曾经想要让赵宗实任这一职务,赵宗实哪敢啊,就拒绝了,赵允弼就在这里等他了,不过还好有韩琦等为首的朝臣替宋英宗把皇位守住了。

所以宋英宗的皇位是内忧外患的,韩琦知道宋英宗在没登基之前的遭遇,所以想要曹太后在皇帝生病期间多关注一下宋英宗,但是曹太后没听,毕竟她被名义上的儿子还“骂”了。

看到这儿,大家觉得宋英宗真的疯了吗?

梨白趋向于一半真疯一半装疯。

“真疯”是宋英宗没想到上位前憋屈,上位后同样憋屈,堂叔不待见,养母也和自己不是一条心,再者还有宋仁宗的阴影在,这大哥一时半会没缓过来。

“装疯”是总得有人给他把糟烂事解决明白,比如也想做皇位的堂叔,再比如他都做了皇帝还依旧轻视他的曹皇后。

所以憋屈确实有,但帝王心已经成型,就是心眼儿不大,没办法,这就是咱们今天所说的“原生家庭之祸”,何况人家这原生家庭是皇家。

之后宋英宗就一直病着,堂叔怂了,他的对手就是曹太后了,此时的曹太后获得了垂帘听政的权力,这俩人开启了你来我往的较量。

宋朝特别尊重孝道,所以宋仁宗大敛时作为“儿子”的宋英宗那肯定是必须在场的,作为皇帝的继任者他还有一些礼仪程序要做。

但是本来病都好的差不多的宋英宗突然又犯病了,“号呼狂走,不能成礼”,这病无论真假,那肯定是不能为死去的宋仁宗尽孝了。。。。。。

曹太后也没闲着,有宫女韩虫儿说是在宋仁宗死之前得了召幸,有了孩子,曹太后直接让人养了起来,意思很简单,皇帝是谁的还不一定的。

当然这一事件最后被认定为诈孕。

宋英宗病中不吃药,大有要挟、摆烂之意,且在胡言乱语的时候依旧有对曹太后不敬的话语出来。

此时垂帘听政,实权在握的曹太后也没惯着他,没明说但是宫中的奴才都是有眼力劲儿,眼看太后的东风压倒了宋英宗的西风,于是乎就都轻视了宋英宗一家。

可以这么说宋英宗这皇帝前期当得真真窝囊,当然梨白觉得他是故意窝囊的,于是宋英宗开始时不时来个摆烂,比如第一次二十天不上班,第二次直接四十天不上班,一时之间京城流言满天飞。

两宫不合,大家都怕朝局不稳,咱就是说看似宋英宗是病了,是对曹太后有诸多不满,但说白了还是在发泄对宋仁宗的不满,宋仁宗在的时候不敢发泄,现在开始蹦跶了。

最终宋英宗的权力也不是自己夺回来的,要不是韩琦强撤了曹太后垂帘听政的帘子,就宋英宗这一有事就躺平的性格等着他夺回权力遥遥无期。

这场夺权之战在宋仁宗薨逝,宋英宗上位之后整整持续了一年零两个月。

大家千万别觉得这时间不算长。。。要知道宋英宗做皇帝也就做了四年。

那一年过去了,宋英宗做好做皇帝的准备了吗?

政事先不论,他是真嫉恨宋仁宗和曹太后的。。。把那点心眼子都用这上面了。

比如曹太后在宫中的一应支出必须由他过目、审批,就这事儿,非常忠君爱国的司马光都看不过去了,上了好几道折子,善意提醒宋英宗要孝顺曹太后,不如把宫中的事情交给曹太后。

宋英宗当然不听,而后还苛待了宋仁宗的公主们,让公主们把府第都空出来,自己的女儿搬进去。

咱就是说宋英宗在童年受到压抑、欺辱确实令人不愤,但是为人君者,没有一颗豁达之心还是不行的。

于是乎,最能代表宋英宗恨宋仁宗的大事件终于发生了,那就是长达两年时间的“濮议之争”最终拉开了帷幕。

这事儿咱们之前说了很多次,感兴趣的小伙伴直接在梨白首页搜索“濮议之争”,这里咱们就长长的话短短地说。

濮议之争说白了就是宋英宗不承认宋仁宗是他老爸,要追封自己的亲老爸为“皇考”一事,这里的“濮”指得就是宋英宗的亲爸爸濮王。

这事儿可是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也直接让以韩琦、欧阳修为首的中书和范镇,司马光那个等人为首的台鉴系统大分裂,开启了长达两年的口诛笔伐大战。

同志们,宋朝的文官打起嘴仗来那是真的很“扯。”

其实看到这段历史的事后,梨白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毕竟无论是韩琦还是欧阳修,都是宋仁宗时期的肱股之臣,且宋仁宗对他们绝对有知遇之恩。

结果英宗上位,他们的第一枪先是对准了曹太后,而后第二枪就打到了宋仁宗身上,居然主张宋英宗保留对亲生父亲濮王的父亲的称呼和名义。

反反复复琢磨了几年后,梨白也有了点浅薄的认识,觉得这帮人还是忠“君”的,只不过现在忠的是宋英宗,这点在儒家思想里是没毛病的。

且韩琦和欧阳修应该是揣摩到了宋英宗在做备胎时内心的压抑,想着赶紧顺着他的意思来,让这事儿翻篇,好让宋英宗的注意力回到管理国家上来。

然而,忠君是没有问题,但是到底谁是宋英宗爸爸这事儿却也是围绕着儒家思想中最基本的“君”、“国”、“家”展开讨论的。

司马光的基础逻辑也很清楚,同意宋英宗追封自己的爸爸为“皇伯”,“爹”必须是宋仁宗,原因无他,要不是宋仁宗收宋英宗为儿子,哪里轮得着濮王上桌,轮得着宋英宗在这扯淡。

可宋英宗就是扯了,这位已经是壮年上位的皇帝拿到皇权后心中的愤懑之情没有得到抒发,依旧委屈,所以他对宋仁宗还有曹皇后是有恨,是抵触的。

他觉得父亲濮王对自己非常好,想要为自己,为亲生父亲争口气。

然后这里头也有一个逻辑,他是打小就被选中的备胎,所以即便作为庶子,他在濮王二十几个孩子中备受宠爱。

是的,他爹对他的好,或者说之所以在那么多孩子里看到他也是因为宋仁宗看中了他。

这事儿无论是从宗族传承、国家之说来看,欧阳修、韩琦等人都站不住脚,司马光等人的战斗力也不是盖的,一时之间裹挟着中书、曹太后、宋英宗、台鉴官的大讨论真得是又长又扯,没完没了。

最后,宋英宗干脆不讨论了,直接拖字诀,但小心眼却一直转动着,于是呼反对他的台鉴官一个个要不被贬出京,要不被遣使出京,再者就是司马光这个台鉴官战斗力最强的人,宋英宗直接给他官升一级,调离了一线打嘴仗部门。

说白了,宋英宗也知道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站不住脚的,最后这事儿是怎么偃旗息鼓的呢?这还要从开封的洪水说起。

治平二年八月,开封罕见地发了大水,情况是很危急的,据不完全统计,淹死或者不明踪迹者就有千五百八十八人。

在古代出现灾害那就预示着当政者出现了“问题”,巧合的是宋英宗登基当年东南沿海已经发了一次洪水,于是乎大家又议论纷纷了。

宋英宗也怂了,忙下罪己诏,台鉴官觉得占了上风,也没给宋英宗那个留面子,觉得他很扯,光想着给亲生父亲要名,作为帝王,心胸不开阔,违背礼义,老天才会示警。

当然宋英宗也只是暂时偃旗息鼓。

且他还从中书和台谏官的争论中觉得看到了鹬蚌相争的态势,觉得自己是得利的,觉得宰相不过如此,再厉害也得听他的,让他对于相权有了轻视,这对之后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所引起来的争论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的。

最后的最后以宰相“诓骗”曹太后认亲结束了这场荒唐的濮议之争,其实这事儿实际上没有胜利者,宋仁宗也还是宋仁宗,濮望也还是濮王,有的只是从小都在宋仁宗威压之下战战兢兢长大的宋英宗在其死后做的一场荒唐地反抗。

那么得到所谓小面积胜利的宋英宗爽了吗?

可能爽了,但是时间不长,因为治平四年,正月初八宋英宗走了。

彼时他只有三十六岁,做了不到四年皇帝,和曹太后打擂台,曹太后垂帘听政一年,坐上皇位给自己爸爸要名分两年,实际当政甚至不到一年,也没有做出什么政绩,有的只是对逝去宋仁宗的反抗和恨。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宋英宗是否适合做皇帝?他对于宋仁宗和曹太后的恨是不是有由来的?他没有做到克己复礼做一个英明的帝王是不是他的错?濮议之争所引发的宰相和台谏官之争是否影响到了北宋王朝后期的命运呢?

快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意见,梨白期待大家的转赞评!

参考书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史》

23 阅读:12372
评论列表
  • 2024-12-16 16:47

    宋英宗确实是白眼狼,他是过继成了仁宗的嗣子,却只想坐皇位,而不想认爹。而明世宗不一样,明太祖的《皇明祖训》明确了继位顺序,不允许立嗣子,宪宗的老大和老二早夭,老三孝宗又绝嗣,就该轮到老四兴王一脉上位了

    爱不在明天 回复:
    这是站位问题,皇帝想知道谁忠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给老子升地位是最好的办法,你不能说他不对,但对礼法不符。
    苏格拉没有底 回复: 爱不在明天
    在那个时代于礼法不符就是不对,如果不是宋朝的祖宗礼法这个皇帝能轮得到宋英宗来做皇帝?忘了天子宁有种乎的那句五代名言了?礼法的具体表现就是以韩琦文彦博富弼这些人为代表的大臣半逼着宋仁宗把皇位传给了宋英宗,彼时的宋英宗连一个庸主都算不上的人凭什么能让这些人豁出去帮他办事?至于站位那得在这件事之后了,这件事干的蠢就是干的蠢,不论怎么用帝王心术来解释都是蠢事,因为宋英宗压根不清楚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就是祖宗礼法,没有祖宗礼法加身别说韩琦这帮宰相了就是一个普通京官都不会真把一个无实权的宗室当一回事,因为地位压根不对等。
  • 2024-12-09 14:37

    明嘉靖帝给重复了一遍,这宋英宗谋略方面不行啊身体也不行连个老年人都耗不死

    三生三世对对对 回复:
    明朝皇帝,比宋朝皇帝牛逼多了。想扩一下皇宫,因为周边住户不同意,打官司被驳回了[捂脸哭]
    苏格拉没有底 回复: 三生三世对对对
    你不觉得这才是难能可贵的么?皇帝最难做到的事就是自我约束,在我看来如明朝的皇帝那般就是皇权太过强盛,越是强盛的皇权对皇帝本身的要求就越高,而明朝皇帝一个个搞些小手段小心思都是一把好手好听的说法就是权术,但从公心方面除了明二祖之后我没见到哪个有着眼于国家的大格局,尤其是嘉靖和万历真的是把一个独夫的自私和小心眼儿发挥到淋漓尽致了
  • 关关 22
    2024-12-13 11:38

    皇帝被吃绝户,就是这样的了。后世的明朝杨廷和也没吸取教训,不明不白就让朱厚熜来继承朱厚照的皇位,结果又是搞出更大的灾难性结果。

    登风逐浪 回复:
    所以杨廷和的下场是罪有应得!
  • 2024-12-02 10:56

    人家偌大一个江山都给你了,不管有没有波折,如果是我,都得感激涕零结草衔环以报,毕竟宗室太多了,即便没继位,他至少有机会,更别提真的继位了

    用户10xxx47 回复:
    不是跟你抬杠,如果是你,你可能都坚持不下来就精神崩溃了。宋仁宗无子时把他接进宫,有子后马上逐出去,儿子死了,接回来,再生儿子又逐出去,儿子死了又接回来,生了儿子又逐出去,儿子再死再接回来,妃子怀孕又逐出去,妃子生女儿又接回来。好不容易当皇帝,又传出有遗腹子,总之,你确定你受得了?
  • 2024-11-29 12:55

    毛线,宋英宗就是一个禽兽而已,不属于你的家业赠送给你了,却对赠与人这般态度,活该后代有如此下场!

  • 曾鹏 17
    2024-11-29 09:12

    好不容易当太子了,又被撸下去,还撸两回,这种大起大落普通人能承受几次,是我么一次就恨死对方了。

    用户10xxx47 回复:
    但人家也没想当太子啊,是仁宗选的他,如果不是宋仁宗三个儿子全死,他做为废太子能有啥好下场?正常情况下他作为一个宗亲也不需要受这个折磨。
    回头太难 回复:
    他老爹就当过备胎,所以他老爹也有执念。
  • 2024-12-06 06:47

    宋仁宗五十二岁过世,英宗当了四年皇帝就病死,想想被接进送出皇宫三次,备胎当的战战兢兢,仁宗做的有些过了。

  • 2024-11-29 21:08

    原来明代的大礼议之争,在宋代就已经演过一遍了啊[裂开]

    shiki 回复:
    宋太宗确实结束了五代以来的乱政,但代价呢?整个宋朝的军队战斗力都拉胯,以至于不能完成大一统的壮举,而朱棣作为大一统帝国的皇帝,政治地位和历史地位比赵二大多了
    遗忘 回复:
    自从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外族之后,华夏一直到洪武大帝时期,才算完成同意。如果说赵二有什么作用,就是打乱了赵大一统华夏的步骤,它竟然把有你说的那些功劳的赵匡胤给杀了。
  • 2024-12-03 10:21

    这哥们有点不厚道,遭遇和南宋孝宗一样,看看孝宗怎么对高宗的。

  • 2024-12-06 03:01

    ①宋英宗能力不行,文不成武不就。②宋英宗认不清大势,毫无根基。

  • 2024-12-06 16:48

    濮议之争没啥道理,虽然宋仁宗折腾了英宗几次,但英宗一直是他合法养子,名分早就定下来了;不像大礼仪之争,嘉靖和孝宗见都没见过面,要他当孝宗儿子有抵触也说得过去

  • 2025-04-14 19:12

    就说宋真宗宋仁宗父子俩是奇葩,当初宋仁宗没有出生时,宋真宗不包养一母同胞大哥的儿子,非得包养异母弟的儿子赵允让,宋仁宗出生,就把赵允让送回。好嘛,宋仁宗没儿子,一根筋又包养赵允让的儿子,这父子俩玩人家父子俩,也是够奇葩

  • 2024-12-01 08:47

    历史上最恶心的二个朝代,宋、明.哈哈,空有那么多老婆,却要把皇位传给他人的儿子

    用户10xxx02 回复:
    最恶心的是你吧。宋明的皇帝,没一个差的,宋对文官宽厚,明对官严厉,但皇帝对百姓都是真好。差的是那群文官士子,忽悠皇帝,卖国投敌。
    奥斯卡小金人 回复: 用户10xxx02
    明的皇帝斗还可以,就是自己的私活太多,全是艺术家[笑着哭]
  • 2024-12-01 22:52

    手执钢鞭将你打

  • 2024-12-23 19:28

    宋仁宗应把皇位直接传给赵德芳之后

  • 2025-01-15 08:20

    6

  • 2024-11-30 22:41

    这错别字[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1-04 20:40

    后宫佳丽三千,生儿子有那么难

  • 2025-02-18 13:18

    后宫不整治,生个儿子也活不了,权力斗争太残酷。

梨白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