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老人去世时我记礼账,交账时少了55元,多亏村支书替我解围

骆驼白杨 2024-06-02 00:11:21

素材/冯文彬(整理:白叔)

声明:故事来源于网友讲述,真实性有待商榷,请勿对号入座!

78年,邻居张爷爷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突然去世,当时我正在读高中,是村里学历最高的后生,张爷爷的儿子,我叫他张四叔。

张四叔为自己父亲举办葬礼时,他让我做账房先生,将过来随礼的人名和钱数记下来。

我平生第一次做账房先生,记账时小心翼翼,不敢有半点马虎,结果越是怕什么就来什么,交账时竟然少了55元。

看到账目对不上,我瞬间不淡定了,核算好几遍依旧不对账,还好站在一旁的村支书站出来替我解了围,就是这一次解围,影响了我整个人生。

我叫冯文斌,出生于1961年,老家住鲁南地区的一个偏远农村,家里姐弟五个,我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家里孩子多,粮食不够吃,母亲每天天还没亮就去附近的小黑山上挖野菜,挖回来以后用清水洗干净,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碎,放一点用石碾磨碎的高粱壳,然后煮着给全家人吃。

母亲之所以抹黑去山上挖野菜,是因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缺吃少穿是一种常态,去山上挖野菜的人太多,想要挖的多一些,就得早早去,要不然去的太晚就得空手而归。

天天吃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小孩子脸上蜡黄蜡黄的,一点血色没有,走起路来都晃晃悠悠,好像一阵风就能刮跑似的。

我提前一个月来到这个世上,是早产儿,体质一直很差,天天吃这些高粱壳加野菜,身体扛不住,但是还好,我每个月会有那么几天可以饱餐一顿。

父亲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他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谁家办红白喜事,都请他过去当账房先生,他每次去的时候,都会把我领上。

特别是过年写对联的时候,我家门口都排成一条很长的队伍,他们不会巧使唤我父亲,多多少少会有所表示,不是给带来一瓶白酒,就是将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拿过来几个。

我最喜欢父亲去别人家当账房先生,吃饭的时候,我像个饿死鬼投胎转世,狼吞虎咽吃着。

在我们老家那边办事,开席时,你可以管够吃,但不可以带包回家,要是谁打包拿回家里,被东家知道,会传出去方圆几十里,从此以后,大家都会有意疏远你,孤立你,不想再跟你有任何的交集。

父亲有点文化,在村里很受人尊敬,他希望我们姐弟几个能和他一样,所以当时无论家里怎么困难,都供我们读书。

有的人天生是学习那块料,只要给他创造条件,他就能发挥极致,但是有的人,哪怕你找个知名教授手把手教他,他也一事无成。

大姐、二妹、大弟、二弟,他们四个有点随我母亲,拿起书本就犯困,特别是大姐,要是让她学习,简直比登天还难,不过,你要是去干农活,她瞬间来了兴致。

父亲看他们四个很难成大器,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希望我可以光宗耀祖,通过知识改变这个贫穷的面貌。

小学时,我的成绩一般,全班37个学生,每次考试,我能靠近前十名,上了初中以后,我的小脑瓜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开了窍,老师讲过的问题,我听一遍就会。

父亲有意培养我,他虽然不能辅导我写作业,但是在书写方面,他总是给我指点一二。

我也纳闷,我读了那多年的书,写的字数也不少,为啥和只念几年私塾的父亲比起来相差那么大。

写的字虽然比不过父亲,但是在村里,找不出和我相提并论的人。

每次过年时,父亲要是写不过来对联,我也凑上去帮一把,被村里人夸赞,心里甭提多美。

也许虚荣心在作祟,别人越是夸赞我,我的字迹写的就越工整,看起来也更有艺术感。

“文斌,小小年纪就写这么一手好字,未来比你爹要强很多。”

家族里的长辈站在我旁边看着我写对子,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我当即飘飘然了。

1978年,我家邻居张爷爷去世了,早上知道这个消息,先是一愣,认为有人造谣,前一天晚上在大门口,我和张爷爷还打招呼呢!

等到我翻过墙头,看到老人家已经被抬到院子里,听身边人说老人家身体已经僵硬,猜测是凌晨咽气的。

张爷爷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头,他当过兵,战争结束以后,他回到老家当农民,自己的几个儿女,除了张四叔住在他隔壁,其他几个都住在外村。

张爷爷的老伴儿在十多年前去世了,老人家一直独居生活,当初几个儿女想把他接到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他不同意,说一个人生活自由习惯了,突然身边多几个人,他嫌闹挺。

就这样,张爷爷和自己的四儿子做邻居,一个人住着。张爷爷的人缘很好,在村里,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无一不为他竖起大拇指。

这次他老人家去世,村里人听到这个消息赶忙过来悼念。

张爷爷去世那天,父亲不在家,和堂叔去了外县办事,需要好几天才能回来。

老家这边有个规矩,红事不请不到,白事不请自到,我父亲虽然不在家,但是我母亲第一时间买了烧纸让我拿过去(老家这边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人死后,除了至亲,其他女性不许到场)。

“文斌,你父亲不在家,这次写礼账就得靠你了。”张四叔把我叫到一边,小声地对我说。

“四叔,我从未当过账房先生,心里十分害怕。”

“怕啥,之前你父亲给别人家当账房先生时,你不是一直在旁边看着了嘛,耳濡目染也应该学的差不多了,咱们村里属你学历最高,有文化,别推脱了,就你了。”

我被赶鸭子上架,第一次当了账房先生。

当时和我记账还有一个人,他是我们的村支书,和张四叔家有亲属关系,我俩坐在那里,我记账,他收钱,俩人配合的相当默契。

第一个随份子的人,我写他名字时,手有些颤抖,不过,随着一波又一波的人随份子,我状态才好起来。

晌午刚到,随份子的人全部离开以后,我和村支书总算喘口气,然后开始核对账目,准备向张四叔交差。

在核对完账目,我发现收到的钱与账目上的差了55元。看到账目不对,瞬间冒了冷汗,再一次核算起来,结果还是一样,少了55元。

第一次当账房先生就把账弄错了,传出去,在这个村里我是没法再呆下去了,肯定会被大家笑掉大牙。

要知道,当时那个年代,55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够一家三口花销半年了。

“文斌,怎么了?”村支书看到我焦急的样子走过来,小声问我。

“张大伯,咱们收的钱与账目上的不对,少了55元。”

听到我这么说话,村支书说赶忙起身,将旁边的东西都翻了一个遍,可是依旧没有找到那55元。

“没事,孩子,这个事儿,有办法。”村支书拍了拍我的肩膀。

张四叔过来收钱、收账的时候,村支书自掏腰包将钱补上了,没有让我难堪。

等到张爷爷的葬礼结束,我来到村支书家里“张大伯,今天是咱俩一起收的账,不可能让你一个人承担,我会想尽办法将钱还给你。”

“傻孩子,你赶快坐下来吧,我回到家里想了想,这个钱没有丢,是我中途去厕所时,把钱落在兜里了,不许跟别人说,传出去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的。”

当时,看村支书说的那么认真,我没有半点怀疑,但是我回到家,晚上脱衣服睡觉时,才知道他骗了我。

我和村支书记账的时候是盘腿坐在炕头,不知道怎么弄的,这55元钱竟让在我的裤腿里掖着了。

我努力回想了一下,应该是随份子的人太多,恰巧村支书出去上厕所,我就把钱掖在裤脚里了。

我火急火燎将衣服穿上,提着煤油灯,直奔村支书家里。

“张大伯,你睡了吗?那55元钱找到了。”

约莫两三分钟,村支书披着衣服打开了门,侧过身让我进去。

我进屋里后,立马把事情的经过向他一五一十讲述一遍,他听完哈哈大笑起来。

我的认真程度,被村支书看上了,后来,等到自己高考落榜后回村当农民,他有意培养我成为他的接班人,后来还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我。

村支书的小女儿是一名乡村教师,起初,不愿意和我这个泥腿子在一起,后来是村支书做通她的思想工作,才勉强同意嫁给我。

村支书没有看走眼我,90年初期,我成为村支书后,带领父老乡亲走上了一条致富的道路,没用上10年时间,我们这里成为了整个省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10年前我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主动退出竞选,成为一个没有任何身份的普通村民。

很感谢当年岳父替我解围,改变了我一生,要是没有他的善举,未必有今天的我。

3 阅读:657

骆驼白杨

简介:生活感悟解读,用故事感动你我,原创文章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