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男子有个美貌的女儿,人人都说谁娶了她是天大的福分。谁知一场天灾,女儿两次被卖,机缘巧合下竟找到了真爱。
说这事发生在九江,男子姓石,是个知县,妻子早逝,身边只有个八岁的女儿月香和照顾月香的丫鬟。
某天,仓库失火,官粮被烧毁了千余石,石知县被撤职,还面临巨额赔偿。石知县无钱可赔,积郁而死,死后月香和丫鬟都被发卖出去了。
好好一官家小姐成了奴婢,甚是可怜,恰好有一叫贾昌的男子年轻时受过石县令的恩惠,便赎了这二人回家,对妻子道:“她父亲以前救过我一命,如今落魄,我们要报恩。”
于是让月香享受大小姐的待遇,让丫鬟继续服侍她,让妻子也要好生对待她。贾妻多年未生育,但贾昌一直很爱她,从未动过再娶的心思,贾妻不知足,反而越发骄横起来。
她满口答应,心中却不满:我自己都还没生下一男半女,凭什么还要照顾别人家的孩子?就算当年她父亲救过咱们,可那人都死了,替他养着有什么好处?
因此,贾昌在家时,她便和颜悦色,好生相待,丈夫外出经商,她便把月香二人当奴婢使唤,言语间都是辱骂,没个好脸色。
月香能受到贾家照顾,已经感恩万分,自然不会告状,贾昌每次问她是否习惯,她总是微笑道:“夫人对我很好。”就这样,一晃过了几年,到了月香出嫁的年纪。
贾昌想给月香找户好人家,下半生有个依靠,妻子却越发不满,趁着贾昌不在家,竟然虐打月香,痕迹明显,眼看要瞒不过去,妻子想:不如趁机卖了她们,就说走丢了,也不会露馅。
恰好本县钟知县的女儿要嫁人,缺个陪嫁丫鬟,妻子就把她卖了过去,而月香自己的丫鬟则被随便卖给了别人。
月香到了知县家中,睹物思人,想起了自家曾经的温馨,感慨时运不济。钟知县偶然路过院子,见一女子在那发呆,眉目间也不像个丫鬟,倒像是官家女子,便好奇上前询问。
月香把自己的身世一一告知,钟知县道:“竟然是同僚的子女!他遭了天灾,家人沦落至此,我若是不帮一把,有何颜面对他?”
钟知县告诉夫人此事,夫人道:“她真是可怜,不如我们收她为义女,让她和女儿姐妹相称。”于是,月香又成了钟家小姐,钟家人对她极好,吃穿用度都和亲女儿一样。
钟家女儿嫁的人是邻县高知县的长子,高知县家还有一个次子,也是一表人才。高知县听说钟家收了个女儿,身世可怜,找来次子道:“我想替你定一门亲事,你看如何?”
次子听说了月香的遭遇,又偷偷见了月香一面,一眼便爱上了这个柔柔弱弱但又不屈服命运的女子。高知县和钟知县商量此事,竟把二人的婚事定了下来。
钟知县将女儿的嫁妆一分为二,又给二人都添了些衣服首饰,风风光光地嫁女。二人分别嫁给了两兄弟,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某晚,钟知县做了个梦,梦里月香的父亲道:“感谢你做的善事,好人有好报,你已有一个女儿,今后会赐给你一个儿子,全家都会有昌运,这是你的福报。”钟知县觉得奇怪,但也没当真。
再说那贾昌得知月香不见,四处寻找,觉得愧对恩人,泪流不止。找了半年,得知实情,气得夜不能寐。
他赎了月香的丫鬟,带着她去找月香,抱歉道:“我妻子做了这等恶事,我无脸见你和你故去的父亲,如今带她前来,与你做个伴。”
月香并不怪罪他,扶他起身:“若不是您养育我,我早就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是我该感谢您,而不是您来道歉呀!”说罢拿银子感谢他的照顾,还让他留下来小住几日。
贾昌不肯接受,送完人就回家了。到了家中,贾昌责怪妻子不仁不义。妻子骂道:“你就是因为我不能生孩子才找了借口!”
贾昌失望摇头,十几年感情付之东流。他再也不理她,后来另娶了一女子,女子贤惠端庄,还给他生下了两个孩子。
几年后,钟知县的夫人已经年过四十,但突然怀孕,竟然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钟县令升官到龙图阁大学士,活到了90岁,儿子长大后成了大宋状元。
女儿和月仙都过得十分幸福,各自的夫婿都当了大官,对她们呵护备至,果真满门昌盛。
故事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由九木闲谈改编。这故事里充满着世间的人情冷暖。
石知县去世,墙倒众人推,独生女儿被发卖。好不容易遇见个知恩图报的贾昌,但贾昌的妻子却不感谢当年的救命之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虐打恩人的女儿。
有钱有势时,人人奉承,有恩有价值时,笑脸相对,但一旦失势,就换一副嘴脸,这样的人现实里确实存在。这就是人情里的冷。
但世上更多的是美好,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冷漠,比如为报恩养育了月香几年的贾昌、同情月香遭遇把她收为义女的钟知县夫妇、让她嫁给自家儿子的高知县等,这些人都是人间世里的暖阳,有情有义,善良真挚。
正如冯梦龙所言“皇天不负好心人”,好人最终都得了福报,结局令人畅快,也时刻在提醒我们:世间虽有黑暗角落,但人心要向善,要拥抱阳光。天总会亮,只要心善。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这故事?你怎么看贾妻和钟妻的做法?你相信善报吗?
谢谢你关注九木闲谈。最近我们在读冯梦龙的《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