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嫁穷小子,不嫁贪色人:落入风尘的美人为何如此执着?

九木闲谈 2021-04-22 14:39:17

浙江有一奇事,一女子美艳动人,有钱人一掷千金,她却倒贴钱求嫁一粗糙男子,男子若不娶,她终身不嫁。这又从何说起?

说这美人本是河南人,生得美貌,靖康之乱,美人和父母失散,她被人卖到杭州王妈妈家。

美人没个依靠,只好待在这,但她性子烈,不肯接客。公子哥嘲讽她装清高,美人被言语羞辱,但发誓绝不轻贱自己。

一富商爱慕美人已久,用三百两银子和王妈妈暗中交易,用计破了美人身子。本以为美人从此会想通,谁知美人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王妈妈请刘妈妈帮忙劝劝。刘妈妈道:“你还想不想见爹娘?”美人哭道:“想到爹娘流落在外,无人养老,我就心痛。”

刘妈妈笑道:“你是个孝顺的,但如今你无依无靠,又被破了身,想再嫁,难啊!不从良,你怎么去寻你家人?从良后,你也不必再违心做这些买卖。”

美人眼前一亮:“如何从良?”刘妈妈见她上钩,笑道:“以后多接点客人,攒些私房钱。遇上合适的就请他赎你。没合适的,有了银子,也好寻亲。”

美人听后再也不消沉,一心想着挣钱从良。美人长得实在貌美,附近人都叫她花魁娘子,身价水涨船高,一晚竟能挣个十两银子。

有很多人想赎她出去,但那些人只是馋她身子,不算善人,美人都没答应,只自己偷偷攒钱。

再说当地有个卖油铺,老板姓朱,家中无子,收养了一个男子。这男子母亲饿死了,父亲没法养活他,把他过继给了朱老板。

男子老实本分,但一伙计嫉妒他,不断说他坏话,朱老板一时糊涂,竟把他打发了出去。男子摆了个卖油摊,平日里他性格好,忠厚老实,人们同情他,总是光顾他的铺子,生意红火。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某天,男子无意间见到了美人,神魂颠倒,打听后才知她就是那花魁。男子想再见她一面,听说要十两银子,便拼命攒钱,攒了许久才攒够十两。

王妈妈道:“你想清楚了,这十两银子是你千辛万苦得来的,也不过能换来一次云雨罢了。”男子道:“有此一晚,此生无悔。”

美人却不愿见他:“一个卖油郎,好不容易攒点钱,来见我作甚?即便见面,也不能带我从良,不要白费银子。”

但男子并不气馁,坚持相见。某天,美人应酬回来,已经喝醉,王妈妈连忙把男子带上去,让他把握机会。

美人已烂醉如泥,他照顾了她一晚,没占她便宜却甘之如饴。美人醒来羞愧道:“你花钱还照顾我,我如何过意得去?”

男子却道:“见了你已是万幸,绝不后悔。你不必愧疚。”美人问:“你改日还来吗?”男子道:“此次相见,已用尽了银两,相守一晚,心满意足。”

美人知道自己不可能嫁他,他没办法带自己脱离苦海。美人拿出20两银子道:“我没陪你,不收钱,你拿钱好好生活,不要再来这风尘之地。”

男子不肯要,美人塞入他袋中,把他赶走,望着他的背影,感叹道:“可惜生不逢时,有缘无分。”男子回家后日日想念美人,他知道与美人不可能有结果,于是希望借工作来忘掉这情缘。

朱老板身体欠佳,伙计卷钱逃跑,男子不计前嫌照顾他,朱老板大受感动,将卖油铺送给了他。

再说当地一富家公子看中了美人,想要调笑她。公子花名在外,再加上美人钱攒够了,不愿再做这腌臜事,不愿接见他。

公子气得把她掳到僻静处,言语羞辱,还脱了她的鞋子,让她赤脚回家。美人一直忍辱负重,如今委屈涌来,跑到河边想要自尽。恰巧男子经过,救下了她。

美人留下他,云雨后道:“我要嫁你,如何?”男子受宠若惊道:“我的钱不够赎你。”美人道:“我攒了很多钱,不用你出钱。”男子怕她不能吃苦,美人笑道:“布衣蔬食,死而无怨。”

她诉说自己的经历,男子心疼道:“只要我在一日,定好好待你,替你寻亲。”男子赎了美人来到卖油铺,美人突然大哭:“爹娘竟然在此!”

原来几天前男子店里缺伙计,巧合下招了个来寻亲的老人,老人沿路做了许多活计只为寻女,男子见他可怜便收留了,谁知竟是美人父母。

得了铺子,娶了美人,家人团聚,三喜临门,谁知又得了第四喜事。男子卖油时偶然遇到一出家人,闲聊时才发现这出家人就是十年前无奈将他过继的生父。

男子理解乱世下的无奈,认回父亲。生父觉得愧疚,仍回归佛门,偶尔来看望他。男子与美人后来生下二子,幸福美满,人人羡慕。

故事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九木闲谈年幼时读过这故事,如今再读,感慨颇深。

男子忠厚,做生意不耍诈,对养父不离不弃,对生父不计前嫌。他爱美人,不忍心在她醉后占便宜,花了辛苦钱,只为见她一面,为了忘记她,拼命工作,却无法真正放下。

美人半生可怜,被人骗、被算计破身,为逃脱苦海忍辱负重。她知道男子的钱财来之不易,竟双倍还给他,攒够钱后再遇,她一心想嫁他,哪怕要吃苦也无怨无悔。

都是乱世下的可怜人,却都有一颗善心,彼此温暖,彼此靠近。他们的爱算不上轰轰烈烈,却让人心生感动,读完故事,温暖萦绕心中。

各位看官,你读过这个经典故事吗?你怎么看二人的爱情?

谢谢你关注九木闲谈。最近我们在读冯梦龙的《醒世恒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