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置办嫁妆,却因一顿肉丢了性命:读聊斋才懂的遇事之道

九木闲谈 2021-04-19 10:59:22

山西一美人要出嫁,父亲张公爱女如命,决定带她去江南置办嫁妆,嫁得风光。一家人来到金山脚下,突然有人惊慌地叫住了他们。

来人道:“看你们的样子是北方人吧?船还是不要停在这里比较好。”张公问:“这是为何?”来人低声道:“你们呆的地方有水怪,常常毁船伤人。”

张公奇怪道:“这附近不是有座金山寺吗?怎么没人管?”来人道:“金山寺离水怪住的地方最接近,他们把它当神一样供着,哪还会管?”

北方虽然听说过水怪,但没见过,张公一家也只是当个故事听。张公道:“我去镇上买点东西,下午就走,应该无事吧?”来人道:“应该无事,但要记住,不要让水怪闻到炒菜的肉香味。”

张公谢过那人,叮嘱家人道:“安心等我回来,不要做饭。”家人点头答应。张公便去镇上给女儿置办嫁妆。

江南奇珍异宝很多,张公耽误了时辰,家人见他久久未归,决定做饭充饥,忘了张公的叮嘱,炒了一桌好菜,肉的香味四溢,竟然吸引了那水怪。

等张公回来时,船已经被恶浪打翻,家人被那水怪吞进了肚子,没了踪影。张公在江边痛哭,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回来,哭了一宿,带着满腔仇恨,他决定去金山寺寻求帮助。

金山寺的和尚听了安慰道:“这水怪凶得很,我们拿他没办法,还经常杀牛宰羊供着它。牛扔到江里,它都能一口吞下去,谁还敢想去制伏它?我看你认命吧。”

张公双眼通红,杀妻夺女之恨,哪能一句“认命”能解?他把和尚的话思来想去,倒是得到了一些启发,想到了制伏水怪的办法。

他花钱雇了许多炼铁的工人,在半山腰放了个炼铁炉,每天在那炼铁,练了七天七夜。人们以为张公疯了,他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终于练出了100多斤重的生铁。

张公又去打听水怪常常潜伏的地方,叫来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把那烧得通红的生铁往水怪常出没的地方扔下去,自己则在附近故意炒肉,散发出阵阵香味。

水怪闻到香味,飞速游来,又见一个巨大物体落入水中,以为又是和尚送的祭品,竟然一口就把生铁吞到了肚子里。

过了不久,就听到水怪发出凄惨叫声,波涌浪翻,天地为之变色。等到风平浪静之时,水怪已经成了一具尸体,浮出水面。

人们见张公除了水怪,纷纷拍手称快,和尚也前来道谢。唯有张公看着水怪的尸体,没有半分喜色。本来是为让女儿风光出嫁才不远千里来此地,谁知却丢了家人性命,悲从中来,愤懑不已。

后来,为了表彰、纪念张公的功德,人们在江边盖了祠堂,把他当水神供奉,据说有求必应,非常灵验。

故事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由九木闲谈改编。文中的张公就是著 名的张老相公,如今许多地方还有张神殿、老相公庙,都是为祈福江流安宁而建。

关于张公的传说可不少,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张公是个撑船的老人,某位皇帝逃难时偶然坐了他的船,船到江心,海龙王来袭,差点翻船,张公跳入江中与之对抗,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退潮。

事实上,张公的原型是北宋的一位漕运官,治理河道十分在行,让江边人们免于水患,但自己在某次巡查中遭遇翻船,死在了他每天用心治理的河道上。人们为了铭记他的贡献,这才建了庙宇。

传说里的张公是被神化的,少了点烟火气,而聊斋故事里的张公反倒多了人情味。

他爱女儿,在古代,女性地位不高,但他愿意为女儿不远千里置办嫁妆,只为让女儿能有地位,能风风光光地出嫁,能拥有最 好的一切。这在古代非常难得。

当得知女儿和妻子被水怪吃掉时,他悲痛哭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他的眼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大丈夫形象。

为给家人报 仇,他去金山寺求人,满腔悲愤化为智慧,仅凭和尚的一句话,他巧妙抓住了杀害水怪的关键,不在意他人看法,一掷千金去炼铁,用智慧制伏水怪。

蒲松龄先生笔下的张公是个普通人,但他勇敢机智、嫉恶如仇。本应该去除妖的和尚,却把妖怪当成神来供奉,本应该受庇护的百姓,却能勇敢与妖魔争斗,这除了赞扬张公,何尝又不是一种对失职者的讽刺?

原文故事很短,我却很喜欢,细细读了很多遍,若是人人能在其位谋其责,能像张公一样化悲愤为智慧,能更勇敢一点,这世上一定会有更和谐美好吧。

可惜我当不了张公,做不到他这么机智、勇敢,我顶多能“化悲愤为食欲”,所以我才最喜欢这个故事啊!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张公的做法?你听过的张老相公的传说是什么样的?遇到糟心事时,怎样才能做到勇敢面对而不是习惯性逃避?

谢谢你关注九木闲谈。最近我们在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