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河孤旅
90cm×160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江河孤旅(局部一)
◆ 艺术评论
文|林书传(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在张孙哲编撰的画面里,每一件事物的安排都是不合理的,它们像走岔剧情的NPC,各自读着没有观众的假台词。所有的画面被笼罩在一层紫色中,黄色的缺席,让我们不知道阳光是正在升起还是正在落下。就像我们正在生活的场景中,每一件技术与科技包裹的“外来物”中,哪一样会拽着我们上升或者下降。一种持续加速,再加速的状态下,艺术家用“离场”来回应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这场不知何时结束的电影中,孙哲用自己的方式叙述着一种真实却从未存在过的关系。

江河孤旅(局部二)

江河孤旅(局部三)
文|王小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艺术家)
张孙哲作品中的静谧气质,可以追溯到宋元绘画的荒寒之气,这是中国传统带给他的影响。同时,他的绘画方法得益于融汇中西的艺术观,也结合当下的视觉经验,是一种富有当代精神的水墨实验。在他的作品中,后工业题材和水墨媒介的结合方式颇具魅力,反映出他对当下这个消费世界和中国传统美学之间关系的新见解。

暗流
45cm×81cm ║ 绢本设色 ║ 2024年

暗流(局部一)

暗流(局部二)

暗流(局部三)
文|王将(独立策展人)
张孙哲的创作显露出更开放的趣味与心怀。从其近作中不难看出,他在着力于自身的心理表现,观注现当代社会的视觉文化,且擅长拓展水墨形式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年轻画家,他对任何传统不再有战战栗栗的敬畏,或者说,传统之负担从来没有搁在他的肩上过。他所生活的时空背景里,新时代的浪潮不仅带来了丰富多元的文化信息,也推动了社会景观的加速转变。
因而,他所养成的是一种全球化的文化观,他所偏好的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当代艺术美学观,于是他将创作建立在这样的文化观和美学观之上。当代艺术在今天已经进入了“后媒介”时期,艺术家运用任何媒介、题材、方法和观念创造的内容都可能进入当代艺术的范畴,水墨画这种具有悠久历史和自身逻辑的媒介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对张孙哲而言,其美学追求便是从水墨这条路径上出发的。

翱游
178cm×110cm ║ 绢本设色 ║ 2024年

翱游(局部一)

翱游(局部二)
创作自述
我的艺术实践以当代社会现实为观察基点,致力于实现水墨在当代语境的创新性转译。试图在传统水墨基因中植入当代文化符码,建构具有开放性的水墨实验体系。通过将现实物象提炼为水墨语言符号,在解构与重构的创作过程中,既激活物质世界的审美潜能,又重塑传统美学的感知维度,最终指向水墨精神与当代经验的价值对话。

镜中游
90cm×160cm ║ 绢本设色 ║ 2024年

镜中游(局部一)

镜中游(局部二)

镜中游(局部三)

涌入海角的暮色
170cm×270cm ║ 绢本设色 ║ 2022年

涌入海角的暮色(局部一)

涌入海角的暮色(局部二)

涌入海角的暮色(局部三)

泊
48cm×36cm ║ 绢本设色 ║ 2024年

泊(局部)
关于张孙哲

江西鹰潭人。
本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近五年主要个展:
2024“今日扬尘处”张孙哲作品展,逸空间,南京,
2022“5蕴如幻”张孙哲作品展,三清上艺术中心,杭州,
2020“从源至界”张孙哲作品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