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个中国人拿着5美元出国“卖军火”,50天换回167亿美元

盛苍梧啊 2025-04-24 15:56:47

“是时候踏入军火交易的行列了!”

后来,有七个中国人,就带着区区5美元,跑到国外去谈军工生意。没想到,经过50天的艰难谈判,他们竟然签下了一个价值高达1.67亿美元的合同。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儿呢?

【一 、中国不做军火商】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会儿,咱们国家的国防工业才刚刚起步,就定下了个规矩,要悄悄发展,不去争那个国际上的老大位置。说白了,就是不想当军火贩子,这就是“不做军火商”那句话的意思。

然而,虽然我们并不直接售卖武器给其他国家,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国际上的冲突置身事外。举个例子,当西哈努克着手建立柬埔寨民族统一战线时,我们也给予了相当大的援助。

西哈努克对中国的援助心怀感激,在和毛主席见面时聊起了将来回报的事儿,毛主席一听就摆手说:

咱们绝对不碰军火生意!

西哈努克一听这话,心里头更暖了,原来中国的军事帮忙是不要回报的。为了表示感激,他立马就说,他和身边人的费用他们自己来出。

对方身为“贵客”,毛主席当然不会同意收下,但西哈努克却表现得非常坚决:

主席,咱们中国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你们已经帮了第三世界国家那么多,我们真的不忍心再给你们增添负担了……

西哈努克话还没讲完,毛主席就乐开了怀,笑着插话道,幽默又认真地说:

这种任务多点没关系,我们随时都愿意帮你们扛,就让我们多分担一些吧!

那会儿,新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就像是个小例子,新中国的举动让自己在第三世界国家里很快赢得了尊重,人们对新中国的老观念也因此大大改变了。

那时候,不止新中国在提供“军事帮助”,但新中国却被大家认为是国际主义精神最强的。这背后的道理很直接,一方面是我们从不附加任何条件,另一方面是我们给出的都是顶尖的好东西。

那时候,国家全权负责海外的军事支援开销。一旦项目确定,就会分给不同的部门去办。就拿航空工业来说吧,花了大约20年的时间,赢得了十几个国家的称赞。

我们不光给这些国家送飞机、导弹、航空零件啥的,还直接上手帮他们建飞机修理厂,算是给他们自力更生的本事了。

到了1979年,情况有了新转折,咱们国家的军事援助开始要“算钱”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二 、不得不变,由赠到卖】

从免费军事帮助转为收费军火销售,我们国家这么做也是没办法的事,主要是国防得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近代以来,中国走过了不少曲折的路子,虽然最后都安稳了下来,但也因此错过了挺多好机会。就像军事方面,我们没能赶上“热兵器”和“机械化”这两个大步子。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咱们国家的人口就是世界上的老大,但说到工业实力,却只排在第26名。弹药制造能力不强,就连生产的武器也大多是些轻型的。

那时候,毛主席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要想拥有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军队,就得让国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所以,他们一边忙着从苏联那边引进先进装备,一边自己动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国防系统。

苏联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但那些帮助大多并非出于国际间的情谊,而是双方利益的交换。

1962年古巴事件过后,中苏两国的关系就变得不那么热乎了,之前给的那点帮助也都没了。

后来,中国在常规武器的研发上,开始吸收苏联的技术。但因为起点比较低,所以在武器研发上没能取得飞跃式的进步,反倒是慢慢陷入了后劲不足的困境。

这时候,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从西方取经,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把难关给攻下来;另一条呢,就是多花钱,自己搞研发,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

第一条道儿看似轻松,可背后的花销大得吓人。那会儿有人估摸着,要是想给解放军换上从西欧国家买的装备,起码得扔进去好几百亿美金。

要把咱们国家的军工体系从“苏式”改成“西式”,那需要的钱得再多出好几倍才行。

实际上,那时候,好多西方国家都把我们国家当成“对手”,压根儿就不愿意把他们的先进技术卖给我们。就算他们肯卖武器,也大都是价格高昂又不怎么好用的那种。

那时候的情况就是这样,咱们没别的选择,只能自己搞研发。不过这条路可得花不少钱,虽说那时候军工科研的经费涨了点,但离够用还差得远呢。

再加上以前咱们国家老是对外提供免费的军事帮助,这就好比在艰难前进的路上又加了个重担子,这样下去根本没法追上西方国家。所以,1979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讲了:

“到了非得转行做武器贩卖不可的地步。”

但是,这可不代表咱们国家会像西方那些国家一样靠战争赚钱。我们只是在提供援助的同时,合理地收回一点成本,这从我们的援助方式里就能明白。

调整后的“对外军事支持”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新的对外军事援助形式;二是改进后的国际军事合作方式;三是变换模式的军事技术转移。

有些部分我们还是直接免费送,有些部分采用物品交换的方式,剩下的就拿来卖给军工行业。

老话常说,什么事情一开始都不容易,那咋让各国都接受这种新变化呢?

【三 、带着5美元出国】

针对那个问题,邓小平他们琢磨了一会儿,很快就回应了一个解决方案:

挑那些我们国家帮过忙,而且跟苏联、西方那些国家不太对付的国家,先跟他们搞好关系,这样更容易打开局面。

顺着这个想法,大家很快就把目光转向了埃及。

那时候,埃及好不容易拿回了西奈半岛,手头正紧,急需更新装备。

1979年那会儿,埃及的副总理来我们国家访问,主要就是想跟咱们商量,看能不能让中国帮忙提供一些飞机还有飞机上的零件。这事儿后来邓小平也提起来了。

这些货品你们可以拿走,我们只求能稍微覆盖下成本就行。

埃及副总理对我方做出的决定,看起来完全没料到,毫无心理准备。

他先是说他们手头紧,没钱可用,然后又聊起了两国的友好关系,期盼中国能像从前那样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帮助。

但说实在的,这摆明了就是个借口。

邓小平对这事态度很硬气,埃及那边的副总理最后没办法,只能同意,商量买飞机的事儿就这么安排上了。

但是,这事儿得咱们国家派人去埃及商量,接着就碰到了两个难题。

首先,那时候咱们还没搞过军工出口这种事儿,完全没经验,都不知道该派谁去谈。

最后,中航技公司的二把手刘国民牵头,拉起了一支七个人的小队伍,他们就揣着一份普通贸易合同书出门了,真是说走就走,特别利索。

另外,出门在外难免会有些花费,但他们却拿不到外汇资金的支持。

刘国民他们几个,对外贸出口这块儿根本就不在行,一开始想联系海运公司和搞定运费的事儿,结果到处碰钉子。

后来我去外贸部找领导,想申请点经费,结果领导直接跟我说:

国家外汇紧张,我们真的是有心无力,而且你们之前还欠着我们几十美元呢……

最后,外联部门的人联系上了他们,并把之前出国没用完的5美元钱给了他们。

刘国民他们心里充满了感激,拿上那笔救急的钱,随即就动身了。

【四 、带着1.67亿美元回来】

1979年3月份,代表团到了开罗,没想到一到那儿就被拒之门外,碰了个大钉子。

埃及民航的头儿出国办事去了,关于修飞机和买飞机的事儿,他啥也没交代。结果,埃及民航的总工程师也挺随便,就跟代表团随便见了个面,啥深入讨论也没有。

刘国民他们没放弃,主动去找了我们国家在埃及的大使和武官帮忙。在这些人的协助下,他们成功联系上了埃及空军司令部,任务也就这么继续进行了。

对方真是热情周到,不光派了联络官全程陪着,还给刘国民他们安排了旅馆,吃住都包了。更贴心的是,还准备了一辆面包车,方便他们出门。这样一来,刘国民他们心里踏实多了。

谈判正式开始后,刘国民他们心里又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谈判中遇到的问题真是一大堆,对方还是坚持要我们无偿帮忙,他们觉得歼六性能已经过时了,另外还扯到价格不合理,运输方面也有一堆麻烦。

好不容易把那一堆麻烦都摆平了,埃及空军装备部的头头又整出点新花样。他抱怨说,埃及空军在打仗时吃了大亏,损失惨重,希望这次咱们能先免费送他们装备,等之后再补钱给我们。

这种“漏洞”绝对不能出现,不然一旦有了埃及那样的先例,往后咱们国家的军工产品出口会更加举步维艰,两边都不肯让步,谈判差点儿就谈崩了。

到了紧要关头,咱们国家的驻埃及大使姚广给出了个主意:

咱们可以跳过那位部长,直接联系之前和咱们国家打过交道的副总理。

这位副总理了解完整个事情经过,就开始琢磨起来。刘国民一看机会来了,赶紧把实际情况摆出来,一条条地分析道理。

埃及那时候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比我们国家高出不少。而且,我们国家在交易时只是象征性地收了个成本钱,这对两边来说都是件好事。

这位副总理最终被劝动了,他赶紧把这事儿跟埃及总统说了,总统一听也点头答应。没多久,谈判就重新开张了,交易也顺顺当当继续往下走了。

还好他突然想到个办法,拿了一张印有国徽的座位标识牌,就把难题给摆平了。

最后,刘国民拿回了一份1.67亿美金的大单子,单子上写明得用美元来结算。

这让我们的美元储备涨了不少,给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这次买卖为我国军工产品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紧接着,我国军工出口就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鼎盛时期”。

【五 、军工出口黄金年代】

1979年的时候,咱们国家主要给埃及卖的是歼六和歼七这两种战斗机。

我国武器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后,其他装备也紧跟步伐,成功进军国际市场,例如六九式坦克和K8教练机等都受到了。

六九式坦克主要销往了沙特、伊拉克这些国家,特别是伊拉克,他们在海湾战争爆发前,就已经买了2000多辆这种坦克。

这款坦克单独来算,就为我国带来了十多亿的外汇收入。

说起K8教练机,那可是在我国军机外销历史上,拿过单笔出口数量最多的头衔。1999年的时候,咱们跟埃及达成了一项交易,签的合同金额足足有三亿美元呢。

六九坦克与K8训练机是两个挺有代表性的例子,其他咱们国家的武器在国际市场上也卖得挺火。说白了,就是咱们的东西性价比高,而且卖的时候还不附加任何条件。

跟美国那些西方国家不一样,他们卖武器时老喜欢掺和政治条件,动不动就搞扣押装备、停止军事援助那一套。

岁月流转间,咱们国家的军工水平突飞猛进,出口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尖端、多样化。这样一来,咱们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好,就连美国那些西方国家想对我们实施封锁,也根本没办法做到。

当然,咱们国家出口军工产品,绝非仅仅为了经济利益。国防领域的合作,那可是国际合作里的高端玩法。其他国家乐意跟咱们携手,这无疑是对咱们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满满的信任。

我国军工出口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实力快速增强,不光是因为科研人员和外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还得益于老一辈领导人的高明政治策略。他们的远见卓识为军工出口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 、汲取经验,传承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大力帮忙其他发展中国家。那时候,这事儿还引起了不少议论。有人觉得,咱们自己也都还在发展中,农村里还有好多贫困的人呢。

这种时候还继续帮忙其他国家,岂不是自己在硬撑门面吗?

其实情况并非那样,一方面我们既注重自身发展,也乐于助人,在支援别国的同时,自己的进步也没停止。到现在,我们已经逐渐成长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了。

另外,我们有自己的“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利益观念。经济发展当然关键,但也不能忽视周围那些急需援助的国家,方向对了,才能更快进步。

想当年,毛主席讲的那句“不当军火贩子”,其实就是想说咱们国家热爱和平,不喜欢掺和争霸那些事儿。这个立场啊,一直到现在都还是这样,没变过。

邓小平曾提及“不得不当军火商”的观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在外销军事装备的同时,也从未间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这一行为,恰恰彰显了他承袭了毛主席时代的那份初心与坚持。

“做事既讲利益也讲道义,道义得放前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里,咱们始终践行的原则,也是推动新中国迅速崛起的“法宝”。

毛主席那份不屈不挠的劲儿,还有邓小平的调整策略,都实实在在体现了咱们老一辈领导人的高明之处。咱们得从这些往事里头学东西,把他们的那些好想法传下去,继续往前走。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