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3000士兵顶住20万大军狂攻90多天,这个将军在三国却是无名之辈

盛苍梧啊 2025-04-24 15:55:22

公元253年夏天7月份,吴国的太傅诸葛恪带着20万士兵,跟蜀汉的姜维商量好一起往北攻打曹魏。结果呢,诸葛恪吃了个大亏,而姜维那边也是啥成果都没拿到,只能空手回来。

最让人痛心的是,诸葛恪率领的20万大军遭遇了惨败,真是憋屈至极。

诸葛恪统帅大军,把魏国的重要城池“新城”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原本打算来个围城打援的计策。没想到,就这么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却让诸葛恪的真实实力暴露无遗。

聊起新城,张特这位守将绝对是个狠角色。他仅靠3000兵马,在没有外界帮忙的情况下,硬扛了三个多月。虽然自己这边士兵死伤超过一半,但他就是咬牙不投降。反过来,城外的东吴大军损失更惨重,死伤的人层层叠叠堆在城下,场面那叫一个惨烈。

诸葛恪碰到这个棘手问题,完全没辙,只能硬着头皮用人命去填。他眼瞅着士兵们搭着云梯攻城,伤亡大得吓人,简直就是往敌人刀口上送。没办法,他只好下令在新城外头堆起土山,无论如何得把新城给拿下来。现在新城城墙已经被砸得稀巴烂,攻破它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天一早,新城那边的守将张特,他写了封信,然后找人把信系在箭上,嗖的一下射到了离东吴哨兵挺近的位置。那哨兵眼尖,一眼瞅见箭上有东西挂着,赶紧拔下来一看是封信,立马撒腿就往大营跑,把信交给了诸葛恪。

诸葛恪拆开信件,一读之下,内容大意是:“诸葛兄,暂且放缓攻城步伐。咱们约定下午,我在城楼上与你详谈投降之事,还望你能赏脸,别推辞了。”

诸葛恪瞅完信,立马乐了起来:“新城这么个弹丸之地,还想守住?张特那家伙哪够格跟我较量啊?”

快到傍晚时,张特站在城墙上,远远地向诸葛恪鞠了一躬,满脸难过地说:“诸葛兄啊,以前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冒犯了你,希望你能原谅我。现在情况真的很糟,新城这里没兵没粮,实在是守不住了。可我现在还不能投降,能不能请你再给我们几天时间呢?”

非得挑个好日子来投降吗?诸葛恪心里犯嘀咕,这张特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于是直接问:“咋不现在就投降,非得等几天呢?”

张特直言不讳,很实在地说道:“诸葛兄,你可能不清楚,我们魏国有个规矩,城池被外敌围攻,必须死守满100天。要是100天后援兵还没到,那才能考虑投降。不然,提前投降的话,守城将士的家人都要受罚。到现在,咱们已经守了90多天,眼看100天就到了。到时候再投降,家人就不会受牵连了。虽然新城守军伤亡挺大,但还有2000兄弟在坚持。他们很多都惦记着家里人的安危,所以不愿投降。诸葛兄,你能不能再给我几天时间?我好趁这个机会,去劝劝那些硬骨头,让他们想通。这样一来,诸葛兄你就能轻松拿下新城,不用动刀动枪了。”

诸葛恪听后心中起疑,沉稳地追问张将军:“你说的都是真的,没哄我吧?”

张特要表明自己真心投降,就把官印交给了诸葛恪,说:“诸葛兄,你先帮我保管这官印,当作我投降的证据。还有啊,我会把官兵名册整理好,明天一早给你送过去。”

诸葛恪没接受张特上交的官印,他信了张特的那一套,随即下令东吴的士兵撤退几里地,暂停了对城池的攻打。

张特一见诈降之计奏效,立刻吩咐新城里的军民赶紧动手,修补城墙,加强防御,还得建起防线。于是,大量的士兵和老百姓就趁这个机会,赶紧把房屋上的木料、砖石拆下来,悄悄地运到城墙那儿,动手修补城墙。不光如此,他们还在一些地方加了两层防护,让城墙更加坚固。

弄完这些事情后,张特这人真是一点也不给面子,根本就不让诸葛恪多乐呵一会儿。他立马跑到城墙上,朝着东吴的士兵大声吼起来:“你,赶紧回去告诉诸葛恪,让他别做梦了,快点醒醒。我,魏国的大将军,怎么可能向你们东吴这些小角色投降?”

诸葛恪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中了张特的诡计,心里又羞又气。他赶紧下令给所有军队,让大家继续回去攻打那座城。他发誓,不打下新城,不砍下张特的脑袋,就绝不收兵。

吴军的兄弟们,又一次被逼到了新城脚下,使出浑身解数想要攻进城去。可张特那边,城墙刚被修补得结结实实,有的地方还特意加固了,这城哪是那么好攻的?再说了,吴军远离老窝,粮食、武器都快见底了,攻了这么久也没个结果,大家的劲头早就泄了大半。

到了夏天,天气热得让人受不了,好多士兵因为不适应环境都生病了,战斗力也大幅下降。到了7月份,曹魏那边派来了援兵。诸葛恪一看自己手下的士兵都累得不行了,根本没法跟敌方的援军打,所以只能放弃攻城。他只好带着剩下的士兵撤退,路上还留下了不少战死的士兵,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了东吴。

【子霄读史感悟】

有时候,你看某人平时讲起大道理来滔滔不绝,分析起问题也是头头是道,条理分明,但真到了诱惑面前,他也可能变得失去理智,判断失误。这就是人的本性,总有软肋。

说到这事儿,咱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一句很有智慧的话:“要是想打败敌人,得先帮他一把;要是想得到什么,得先给出去一些。”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呢,就是要让敌人相信你,对他们好点儿,给他们点甜头尝尝。等他们被这些好处冲昏了头,对我们就不那么防备了。这时候,就是咱们改变局势的大好机会。

在刘伯温留下的军事宝典《百战奇略》里头,有这么一句话,意思差不多:打仗的时候,你得先派人去跟敌人谈谈和平。就算敌人表面上答应了,说的话也可能不靠谱。这时候,你得瞅准他们放松警惕的时候,挑些精兵猛攻,敌人的军队就得垮。兵法上说,没来由地要求和谈,这里面肯定有诈。

跟对手开打前,咱们可以先派个人去谈谈和解。这样既能搞懵对手,让他们放松警惕,又能试着从他们内部瓦解他们。等他们戒备心没那么重了,咱们就挑些精兵强将,出其不意地攻打他们,这样一来,赢面就大了。战场上有句话,说的是要求停火但不真签协议,这是个策略。其实,就算签了协议,咱们也可以想办法撕了它,这同样是策略。就像刘邦和项羽那时候,不就是这么回事嘛。

遇到强者时,用点小聪明,往往是没办法中的好办法,这时候讲不讲诚信就没那么重要了,你觉得呢?

订阅我,我每天都会给你带来读历史的心得体会。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5